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5-05-26郭莹
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有明显的密切关系,中学语文中的美育更是不可或缺。中学学生在审美方面的意识形态并未定型,是改善和塑造其审美能力的重要时期,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必须重视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应用。从中学语文的教学实践来看,中学语文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实施美育教育。
一、指导学生在作品朗读中品味作品的语言美
我国著名的美学大家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美感这种东西最初起于形象直觉,而形象除了视觉还包括言语所带给人的想象。”中学语文教学中,美育的应用可以体现在对作品语言美的品位上。中学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想对作品中的语言美进行体味,就一定要从朗读开始。朗读作为作品感知的主要方式,对文章美感的获取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并通过声音传递进自己的耳朵和心中,对文章中的美有更加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学生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幻化出春的美好景象,并能为其中的美景所陶冶。指导学生对诗歌等进行朗读,尤其能够表现出作品的美,能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更多的美感教育。
二、指导学生在对文章的分析中挖掘作品的形象美
中学语文教程不是小学中初级字词的教学,在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基础上,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出现。语文能力的培养,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而实现。中学生对世界的了解更多的还是倚赖于课本中的内容,而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反映基本都是通过形象进行的,同时又通过这些形象来给学生一定的教育和启示,进而对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对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能够获得审美愉悦进行培养,还必须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即能够鉴别和评价审美对象的能力加以培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对学生识别审美对象真、善、美的能力进行强调,使学生通过对作品形象美的挖掘,达到审美能力的提升。以《爱莲说》为例来说,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其中关于莲的外形和特性的句子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在对莲的生长环境、体态香气等方面对莲的形象有所感知,感知到莲美好的形象后,学生对莲的品格也就会更加理解,也更加敬仰,进而使学生产生对莲美好品格的向往。这样,学生在受到启迪的同时,也能得到美的感受。再如鲁迅的《故乡》,最为人称道的一段莫过于闰土在月夜下的西瓜地中刺猹的描写。这段描写中有金黄的月亮,有海边和西瓜地,有带着银圈的少年,寥寥数句文字便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生活景象,且这景色对比鲜明、跃然纸上,给人一种犹如梦中的美感,使学生瞬间便能把握闰土那种健康的乡土气息形象。
三、指导学生通过感悟体味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美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作者的优秀创作,是作者思想感情与审美观点的反映和表达。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作品人物、内容的分析让学生在已经体验作品整体感觉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思想观念进行感知,对学生借助语言感知形象的能力进行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审美效应,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将审美感受上升到审美意识,这样学生才能由情入理地对本身审美能力有最实质性的提高。比如《七根火柴》,通过对战士外貌的描写对这位战士的顽强斗争精神有更好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更深层次地让人们感受到战士的精神美,从而刻画出了一位如在眼前的红军战士英雄形象。通过对学生一步步地引导,使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的过程中对红军战士的精神美有更深的感受,进而能够体会到作者投注到作品中的思想性。再比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其中关于桃花和鸭子的刻画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展现出鸭子春天戏水的欢快,同时包含着作者深厚的人生思索。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自然而然地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学语文教材中具有美育教育效果的作品有很多,只要教师在教学中穿插相应的美育,学生的审美能力一定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美育之于学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必须得到重视。而中学语文教育中对美育进行应用也具有一种客观必然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学教育必须做好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这样,才能养成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高放.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J].文教资料,2011,3(09):159-161.
[2]李雪玲.简论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学周刊,2009,5(10):52-53.
郭莹,教师,现居山东巨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