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立意如何深刻
2015-05-26蔡海燕
如何让学生的记叙文立意深刻起来呢?这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花几堂课来教授技巧就能一劳永逸,它需要我们的教师能坚持不懈地引导和指导。笔者在教学中也意识到这一问题,并且积极尝试,采取了一些措施,并初步取得了效果。
首先,思想上,要引导学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文即做人,学生写作记叙文立意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以自我为中心。作为一名高中生,写作记叙文仍囿于自己的小天地,满足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小情小调的自娱自乐,根源正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我们所作的作文《那目光令我感动》为例,学生选材大部分写的是父母亲人的疼爱我的目光、同学老师帮助我的目光,还有底层人物帮助我的善良的目光。导致选材严重撞车,立意极其平庸,更有甚者造假拙劣,让人啼笑皆非。所写的目光之所以感动“我”,是因为那目光的主人“对我好”。不止一篇作文的个案,学生所写的作文不管材料如何,题目如何,他反复来去都能写成亲情,写成父母“对我好”。当然,这跟学生的生活圈子封闭,生活阅历较少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视野狭窄,以自我为中心,只看到小我和独我,没看到大我和众我。只想到人人为我,没想到人人都是脱离“我”而独立存在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个性、爱好、生活、社交,有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他们是一个个社会的人,“我”固然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我”不是他们的全部。当然也就更不可能想到我为人人。所以要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剖析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站在他人的立场,设身处地地去为别人想一想。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为文即做人。
其次,在方法上,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时候分析文章中的主人公以及作者是为了谁,为了谁的什么方面。对这几个问题的不同答案往往决定立意的高下。例如我们很多学生还在写的父母为我早晨炒饭、晚上热牛奶、雨天送伞、生病着急等等,这就是“为了我”、为了满足子女温饱健康等物质方面的需求,格调和境界就相对较低,而这也就是前文所说的用自我为中心的视角看问题所造成的。一般来说,文中主人公的境界从低到高依次是: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他人、为了很多人。而从每一个层面来说,为了人的精神层面满足比为了物质层面的满足立意更高。比如我遇见一个买烤红薯的老人,可怜他,经常照顾他的生意,或者买他的红薯不要找零,或者直接给他一些钱等等,仅仅停留在为了他人的物质层面上,立意就较浅。而另一篇文章却别出机杼,写一个带着孩子买烤红薯的妇女,让孩子礼貌地叫“爷爷”,态度亲切地与老人拉家常,老人感受到尊重和善意,要送她红薯,妇女执意付钱后离去。这篇文章的立意就较高,妇女和老人之间没有隔阂,彼此尊重,相互传递友善和温情,和谐感人,老人愿意送她红薯是因为他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温暖,而这正是精神层面的内容。其实我们一直在关注的底层人物,他们固然需要物质帮助,但更需要的是社会对他们的尊重。另外,除了文中主人公的精神境界外,作者的精神境界也很重要,因为作者可以对主人公的行为进行褒扬、批评或升华,使人物的自发的行为具有更广泛深刻的社会意义。
再次,在源头上,要引入生活,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观察生活,思考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能出现陈词滥调和胡编乱造。引入生活非常重要,要挖掘学生直接的生活经验和经历,让他发掘习以为常的生活中值得一写的闪光点。例如我们在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指导时发现有一组学生的研究课题是“启东吕四港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的调查报告”,为此他们走访了很多渔民,取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水产资源枯竭,渔民面临生活的两难境地,要么卖船改行,要么继续偷捕滥捕。我们在作文“那目光令我感到”时有意引导,让学生以一个宁愿卖船也不愿偷捕的渔民为原型,塑造了一个“父亲”的形象,他的目光中含有对“我”的深深的歉疚,有对偷捕者的切齿痛恨,有对大海家园的无限热爱,有毅然决然的正直坚定,让人感动。这篇文章就比妈妈为我热牛奶时疼爱的目光有深度,立意高。还有空巢老人孤寂渴盼的目光,进城老人(帮子女洗衣做饭带孩子)离开家园的目光等等。其实学生周围处处有值得写的生活,关键是怎样发掘它们,这需要上文所说的摆脱自我中心意识的观念,时时处处为他人考虑。同时还要多读时事新闻,多读时事评论,提升自己看问题的敏感性和深刻性,看清自己周围人们的社会性存在,进而提升自己作文的立意。
还有,在训练上,要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有价值的素材,并且反复修改打磨,使其人物个性鲜明,细节生动传神,感情真挚自然。这些素材的积累往往有以一当十的作用,因为越是写得真实真挚的人物,他性格就越多面,越复杂,越立体,也就往往能适合很多的题材。
蔡海燕,教师,现居江苏启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