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诵读指导例谈

2015-05-26秦彬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真话桃花源创设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诵读占据着重要地位。因为诵读具有下列诸多巨大作用:能够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加深理解课文主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能够积累学生的文学语言,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能够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能够最大程度地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以此达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之目标。

一、营造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情境

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学生学习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学习。学生诵读课文的兴趣不会与生俱来,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为之创设相应的诵读情境,以此达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诵读课文浓厚兴趣的目的。

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以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与浅显易懂的语言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皇帝因为沉迷于新装而被骗的故事。学生虽然非常容易把握课文内容,但鉴于尚未丰富的生活阅历而无法深层次地体验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讽刺意味,所以,阅读教学时,我便在课堂上创设了与之相适应的诵读情境引导学生顺利走进课文。鉴于文中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在于如何理解小男孩讲真话的内容,以及小男孩讲真话给同学们带来的启示。故此,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活动:将学生带到了学校的多媒体演播厅。要求学生:(1)自由地轻声地诵读文本,整体感知故事情节。(2)再读课文,尽量体现孩子们讲童话的韵味。(3)可爱的小男孩讲真话,启示我们:只有保持天真单纯的童心,才能做到无私无畏,才能敢于讲真话。现在,请同学们以演读的形式表现自己所受到的启发。

二、改变文本结构,变课文为诵读稿

改变文本结构,就是改变文本原有的结构形态,以此达到使文本更加便于学生诵读或者使诵读主题更加鲜明、诵读内容更加集中的目的。具体方法如下:

1、直接改变文本的样式,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其浓浓的诗意。以周敦颐的散文《爱莲说》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之直接变式为散文诗或者自由诗后加以诵读,以此感知与传递出蕴含于这篇课文中浓浓的意境美与节奏美:“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剪接文本的原有形式。这种方式既可以让学生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又能够引导学生深切体味课文中语言的优美与生动。教学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我引导学生按照行文思路将课文依次划分为5块完整的内容,然后给每块完整的内容加上一个能够高度概括其主题的小标题,形成既相对独立又具有内在统一的课文诵读稿。课文剪辑之后,便分别形成了以“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为标题的诵读稿。如此,既培养了学生分析整合课文、高度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又让学生感受到了作者寄寓于文本中的政治理想,学生诵读起来也就不再感到乏味了。

三、多层次多视角精选诵读素材

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虽然均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但是,未必每篇均适合学生诵读。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视角地选点诵读课文:引导学生有重点的选取适合于诵读的课文或者课文中的精彩词语、重点语句、优美片段等开展诵读与品味活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完成从粗读到精读、从宏观到微观的诵读体验,从而深刻体味蕴含于课文中的语言精华。这种诵读策略适合于下列文本:(1)通篇均语言典雅、美感极强的文本。比如温庭筠的《望江南》、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冰心的《观舞记》、培根的《谈读书》等。通过反复诵读,达到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目的。(2)具有部分美段、美句、美词的文本,目的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后达到学用语言的目的。比如吴冠中的《桥之美》一课,语言精美,词汇丰富,美学意蕴浓厚。为了使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积累丰富语言文字,我设计了三个诵读流程:A,选一个雅段品一品,说一说“雅”在何处;B,选几个雅句读一读,说说“雅”在何处;C,选几个雅词念一念,说说“雅”在何处。如此分层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学生在对课文的多层次与递进式诵读品味过程中,不仅找出了课文中的雅段、雅句、雅词,而且还自然地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文字,有效提高了诵读质量。

秦彬,教师,现居山东邹城。endprint

猜你喜欢

真话桃花源创设
走进桃花源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隐匿的桃花源
真话都可以写吗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