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课文 品味语言

2015-05-26方俊英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2期
关键词:孔乙己品味想象

语言是表达作者情感的工具,是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那么,教学时,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细读深品文本中的语言呢?

一、回归于文本的语言文字品味

1.优美词句的语言品味。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其语言都极为优美和极具灵性。所以,教学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通过细读深品其字、词、句的途径从中悟景、悟情和悟理。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在上述方面的写作技巧。以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为例。在细读深品上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几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如此品味:“同学们认为这几句话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小组讨论后,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学生说:“‘望字用得好。‘望有登高远眺之意,显示了诗人自身的高大形象和豪迈意兴。”有的学生说:“‘惟余用得好。‘惟余强调了作者眼前是一片白茫茫的壮阔雪景。”有的学生说:“‘顿失用得好。‘顿失写出了天气骤冷之速以及寒威之烈,又给读者以长江大河在未冰封之时的气势雄伟波涛壮阔之势以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如此,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优美抑或雄浑的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又发展了想象思维,还培养了表达能力。

2.典型段落的语言品味。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自己喜欢的精彩段落开展细读深品活动,让学生在品读和感悟文本的过程中真正地走进文本,深刻感受文本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与文本、与作者、与教师的深层对话和多维对话,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倡的个性化阅读理念和个性化情感体验理念。以教学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为例。我要求学生从中自找一段自认为最精彩的段落进行细读深品。结果学生对精彩文段的品味不仅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化倾向,而且品读也非常到位。比如,有的学生认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非常精彩,理由是“文章开篇不仅用比喻的修辞格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美丽形态,而且总起了全文。”有的学生认为文章的第五自然段非常精彩,理由是:“这一段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特点以及设计者等。层次分明,言简意丰。”

二、基于想象与联想的语言品味

1.基于文章空白的想象与联想的品味

宋代画家郭熙言:“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水欲远,尽出之则不远,掩映断其脉则远矣。”(《林泉高致·山水训》)意即画高山无须画出山顶,只要在山腰处画出云雾缭绕状,就可以让观众想象其高;画水无需画出源头与水尾,只要把水流画得弯弯曲曲不见其源头与尽头,就可以让观众想象其长。好的文学艺术作品何尝不是如此?比如孙犁的《芦花荡》不仅文辞优美,意蕴悠长,而且还在文中有意无意地留下许多“空白”。比如:老头子“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等这些“空白”就相当于郭熙画论中的“烟霞锁其腰”与“掩映断其脉”处,看似空白,实则蕴涵着丰富的意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二度创造空间。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填充老头子是如何“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的,引导学生具体说说哪些事情是老头子“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以此引导学生品味上述语言“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魅力。

2.基于文章精美插图的语言品味

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时,教材中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插图,一张张造型独特的照片等,都能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引发学生阅读文本与探究插图或者照片的浓厚兴趣,依据插图或者照片等感知、欣赏课文中与之对应的相关描述,以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因为课文中的插图往往能够简明扼要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或者局部内容,而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插图,不仅可以充分启动学生的想象思维,还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以教学鲁迅的《孔乙己》为例。上课伊始,我引导学生从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入手,要学生每二人一组互相口述插图的具体内容,迅速找出课文中与之相对应的描述片段“有几回,邻居的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与品鉴这2段的描述后,再引导学生从其关键句“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扩展到对全文的阅读思考。7分钟后,学生陆续举手回答:“孔乙己并非有意‘使人快活,而是酒店里那些思想麻木的人把孔乙己的人生悲剧当做取笑的话题,以此获取扭曲的心理‘快活”;“作者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与酒店中的人曲意的‘使人快活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是以乐景衬悲情的写作手法,如此可以起到‘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表达效果。”

实践证明: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质在于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地自主品悟课文中的语言。因为唯有如此,才能为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过程中自由运用语言、精彩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方俊英,教师,现居广东深圳。endprint

猜你喜欢

孔乙己品味想象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品味桂峰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孔乙己(下)
孔乙己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品味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