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境界”于二胡演奏艺术之感悟
2015-05-26徐琳
徐琳
摘要:二胡演奏艺术应该向“内心宁静”的方向去感受,此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情美以悦心”。将禅宗“境界论”的概念引入就是将二胡演奏禅宗思维具体化的一种尝试,研究禅者的修行过程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并尝试运用到二胡演奏上,帮助进一步认识二胡演奏的情感思想。
关键词:境界 禅悦 禅定
境界论是禅宗思想的精髓,需要人们用心去感悟和体会世界的美妙。在二胡演奏艺术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境界论”,使二胡演奏更加丰富活力,画龙点睛。
一、二胡艺术在“禅悦”的感悟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颇有禅趣,王维懂音律,精通琵琶,他创作以及弹奏的作品都富有深刻的啫哩和禅境,他表达的音乐描绘的了鸟语、花香、空山流水,佛境,全都饱含和谐圆满与自在的修佛境界。王维领悟到的禅境,神韵超然、含蓄隽永,又深入人心、平淡自然,犹如月印水底、落花香浮。他还有著名的诗歌《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作品来源于自然,最后回归自然。王维当是以丰富的禅趣的禅画、禅语,影响到后来更多的诗人以及文人墨客。
二胡正是随着丰富的演奏表达人们的感想,到达禅悦的体会。二胡独奏曲中有很多这样的作品,例如刘天华十大二胡名曲《良宵》。《良宵》原名《初夜小唱》,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1月22日,喝酒正兴头,即兴发挥的一首小品。除夕之夜,劉天华和他的学身份国内共度良宵,心情甚好。作品表达了刘天华对民族事业的新的尝试和探索。而《苦闷之讴》创作于 1926 年,亦名《苦中乐》,当时作者在工作中有不得志的想法,心中苦闷,所以诸多作品听起来富于落魄,充分表达了黑暗封建社会的控诉。对这首曲子的感受刘天华以为:“意为苦中作乐”,对音乐的抒发反应于生活的憧憬和喜悦的心情上来。境界在禅宗悟道中的思维流传已久,让领悟者追求无尚的精神境地。
二、禅悦于二胡音乐的体会
要了解二胡作品中境界与禅境的统一与对比,乃是对二胡作品想象力的发展,这是种“琴外功夫”。刘天华先生指明二胡作品就说道:“不论哪种乐器哪种音乐,只要能给人们精神上些少的安慰,能表视一些艺术的思想,都是可贵的”,禅宗乃境界的超脱,在感情中厚积薄发;二胡独奏曲《空山鸟语》,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借物抒情、寓情与物的表达体现。描写深谷百鸟鸣啼的美妙境地,好像空旷的山谷之音,表现出飘渺、禅趣的意境,美轮美奂,同时借助琵琶的轮指模仿山鸟清脆的啼叫,表达出百鸟争鸣的热闹情景。作品表现了音乐的境界、诗的境界、禅的境界,不仅是主观音乐风格,又表达“无我之境”,作曲家抒发感想,将主观的内心情感和大自然相结合,抒发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生活的憧憬、怡然自得。
三、二胡艺术在“禅定”中的体会
禅定即忘我的境地,情感的表达发展到空无境地。拉二胡时能通过这种境地发挥更好的状态。二胡演奏时心无杂念,利用气息的支撑去运弓,会更加通畅,同时控制好思维,内心展现出音乐的画面和境地,并以这样的方法有规律的演奏和练习,一定让二胡演奏达到空灵、饱满的音乐情感的境界。
四、《二泉映月》之“境界”思想
《二胡映月》中有对无锡景色的描写,作品婉转哀怨,像山泉用来,缓缓流淌,表达了华彦钧对优美山色的赞美之情,旋律的发展一步步进入高潮,作者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表达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水波映月、月光照水,音乐久久地盘旋于湖畔,跌宕起伏、峰回路转,作者用音乐将自己生平的苦痛经历娓娓道来,在音乐中有对命运的控诉与反抗,有对家乡的怀念,音乐与二胡是他心灵唯一的慰藉。
境界论中谈《二泉映月》的创作来源即时本心的回归,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描写的的三重境届“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乡土是华彦钧阿炳感情的寄托,生活的苦难让他的心有“不觉”的感受,但处于音乐中让他内心安宁,回归本心,作品的精神使他彻底解脱,达到超脱虚空的境界。同时华彦钧从小跟随父亲做道士,他创作的作品难免带着道家空无思乡的内涵,因此创作的音乐中有“万籁此皆寂,唯闻钟磬音”的所谓”“禅境”,乐曲境界中作者体会到自己的内心情感抒发到极致。因此,从这个角度理解《二泉映月》的意境,第一层意境是审美意境,对景色的描写直抒胸臆,第二层乃最高“悟”之境地,是作者内心的情感表达和抒发。
当作品发展到高潮部分澎湃嘹亮如号角般,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呼唤和憧憬,作者的精神达到超越,超脱了苦难,到达了光明的彼岸。
综上所述,“禅定”是过程及方法,“禅悦”是结果,二胡演奏艺术应该向“内心宁静”的方向去感受,此乃“音美以悦耳,形美以悦目,情美以悦心”。将禅宗“境界论”尝试运用到二胡演奏上,帮助进一步认识二胡演奏的情感思想,来解决二胡演奏的“神韵”、“气息”、“气韵”等问题。
基金项目:
本文为长江师范学院科研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QN041。
参考文献:
[1]杜一心.禅宗图文百科1000 问[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贾纪文.音乐表演理论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华乐等.音乐儿童教育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4]吴言生.禅学三书之《禅宗思想渊源》[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王东涛.禅宗美学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影响[J].齐鲁艺苑,1996,(02).
[6]宗白华.美学散步[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