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音乐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2015-05-26赵越
赵越
摘要: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以及广大人民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许多艺术职业院校和高职院校的音乐表演专业蓬勃发展起来。当下高职高专音乐表演专业教学的工作重点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音乐技能型人才。我们应该根据市场发展和岗位需求,根据各类院校的办学实力、社会功能,认真研究各类院校在市场中的社会定位和招生规模,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做到学有所用,避免学校、个人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就业导向 高职音乐 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网站的统计数据,截至2012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44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297所,高职教育已成为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定》提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当前我们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还存在很多认识缺陷,部分高职院校对音乐专业并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忽略了高职音乐专业的重要性,这就不利于对音乐专业学生进行高素质的音乐技能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职业未来的发展。
(一)高职音乐专业的生源情况
近年来,各大艺术职业院校以及职业学院的音乐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音乐专业的学生人数不断提高,但生源整体水平并没有体现出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质量参差不齐。以广东省为例,大部分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是由于专业课或者文化课的分数达不到本科院校的要求退而其次进入高职院校。这些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本的音乐素养但是对音乐的把握和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当今,在高职“2+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我们这些高职音乐专任教师应具备高水平的教学能力把这些存在一定不足的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具有一定高素质的音乐技能水平的人才。
(二)高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陈旧
很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越来越能体会到,在校所学的知识与工作中的实际要求有很多不符的地方。这些状况会让更多的人对高职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产生质疑,也突显出我们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
二、把握就业导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高等艺术职业教育音乐专业就是要培养具有全面人文修养,具有良好的综合音乐素质,能适应当代文化市场发展需求的高端技能型艺术人才。
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与艺术类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无论是在音乐的技术技能方面还是在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层面都有一定的欠缺。所以,高职音乐专业培养不出所谓的艺术家们,而随着社会文化产业的发展,社会基础培训、社区、企业文化管理、音乐产业、娱乐传媒等行业仍需要大量的音乐工作者。因此,以我们专业为例,培养的学生主要承担广东地区的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演艺、文化艺术传媒机构、及中小学、幼儿园等教育系统等领域,從事艺术表演或与音乐艺术相关的文化艺术传播、教育、培训、艺术机构管理、经营等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全面人文修养,良好综合音乐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三年的学习与实训,学生应具备以下知识及能力:1.能熟练掌握相关音乐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技巧,了解中外音乐史的发展概况,具有欣赏、分析音乐作品、掌握音乐风格的能力。2.声乐演唱、钢琴演奏及伴奏,舞蹈表演与编导,组织合唱与训练,舞台编导与表演的舞台表演能力。3.掌握音乐技能学习的正确方法,懂得音乐教育相关的规律与原则,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4.具备策划、组织、编导、主持文艺活动的综合能力。5.还应具有一定的基础音乐教学能力,组织能力,具有把自身知识转化为工作成果的能力。除了具有以上的音乐技能外,还需要其他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从事教学工作的应具有教学能力,从事企事业文化传播工作的应具有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从事乐器营销与机构管理工作的需要销售技能以及与人交流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此外在工作中与人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专注精神、敬业精神、乐观精神、抗压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三、探索多元化教育,完善教学体系
由于当前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准确、教学模式的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我们应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一)创新教学模式,调整课程设置
现在一部分的高职院校音乐专业教学模式还是延用了本科艺术类院校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而这些传统的“填鸭式”音乐教学方法已经被时代所淘汰。所以,高职音乐的教学模式要坚持已市场需求为导向,在教学活动中采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职音乐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要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依据,实现点面结合,一专多能。“一专”与“多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需要把过去一些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课程进行重新组合调整,加大技能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的比重。以本专业为例:我们把乐理与视唱练耳这两门课程整合为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一门课程,同时加入正音与舞台表演基础和文艺活动的组织与训练这两门课程,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把电脑音乐软件的应用加入到这个课程体系中也是十分必要的。这些适应市场需求所开设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提供有利的基本条件。
(二)注重实践过程,加强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音乐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校应该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同时,多给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这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也是学生运用知识向工作岗位过度的重要平台。例如:定期邀请音乐教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讲座;定期进行各种演出、举办各种技能大赛,以达到“以演促学”、“以赛促学”的目的;加强校内外艺术实训基地的建设,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到普通群众中去,及时了解文化市场的需求,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就业方向。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
引用美国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说:“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的教师质量。一个学校要站得住,教师一定要出名。”由于我国近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的猛增,使得部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无论是在学历、职称还是教学、科研水平等方面都凸显不尽合理的状况,这也是制约专业建设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除了积极引进一些专家、学者来校为教师进行讲课或者辅导外,还要鼓励并组织在职教师参加各种行业有关的学术交流、培训等活动。使得教师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尽快使自己成长为综合能力过硬的“双师型”教师。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音乐人才的培养就是要充分了解社会市场岗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调整课程结构,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推动高职音乐人才培养水平不断向前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为广东省高职教育表演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3年度课题《表演艺术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研究——以高职音乐表演专业人才需求状况为例》,课题编号:G201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