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在中国
2015-05-25
在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和快的,已经拿下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更多拼车、专车相关的打车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作为打车软件鼻祖的Uber能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依然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用手机叫直升机,你会尝试吗?打车软件鼻祖Uber在美国已经实现了这一功能,现在,它要把这项服务引入中国。
近日,Uber将在中国推出#Uber CHOPPER一键叫直升机服务的消息传出,4月25日,只要你打开APP,一键点击“直升机”特别按钮,就有机会乘着超级酷炫的直升机俯瞰上海。
过去两年里,在中国的打车软件市场,Uber的竞争对手滴滴和快的,已经拿下了超过90%的市场份额,更多拼车、专车相关的打车软件,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作为打车软件鼻祖的Uber能否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依然面临不少成长的烦恼。
交通工具还是旅游产品?
根据Uber的计划,4月25日的一键叫直升机服务,会由豪车与直升机联合完成。首先,一辆全新梅赛德斯-奔驰CLS运动轿车会来到你家门口,穿着西装革履的专业司机将你送到高东直升机场。
然后,你可以乘坐价值6000万元的EC135直升机冲上云霄,飞跃上海著名景点和地标性建筑,全程约40公里,飞行时间约30分钟。直升机飞行行程结束之后,豪华运动轿车将会把你送到魔都内任何你想去的地方,全程2999元。
在此之前,Uber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墨尔本、葡萄牙里斯本、印度新德里等地开放了叫直升机的服务。不过,在中国的直升机服务与美国的还是有挺大的区别,那就是前者实际上属于旅游产品,后者则是真正的出行工具。
记者从为Uber提供直升机服务的供应商启德通航处了解到,25日为Uber提供的直升机线路,其实是公司4月初就在上海开始销售的一款旅游产品,25日的直升机服务,相当于这一旅游产品由Uber埋单,再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给使用Uber app的消费者体验。
冲出打车软件红海
如此看来,Uber在中国提供的直升机服务,更像是一场吸引眼球的营销活动。不过,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并不在意如何定义直升机服务的性质,“Uber一直想不断地为消费者带来惊喜,如果体验很棒,那自然就会口碑相传。”在中国这个潜力巨大又竞争激烈的市场,如何让品牌在用户中流行起来并制造持续的关注度的确很重要。
根据易观国际最新发布的《中国打车APP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4年第四季度》,截至2014年12月,中国打车APP累计账户规模达1.72亿元,其中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合计99.8%。除此之外,易到、神州、滴答等更多专车、拼车软件也在通过不断融资,抢夺着市场份额。
滴滴和快的之所以能够更快吸引到客户,与其不停地发放优惠券不无关系,Uber同样使用了补贴策略,不过补贴方向重点放在了司机端。公司还与整车品牌合作厂商DS合作,为Uber平台上的租车公司合作伙伴和人民优步(Peoples Uber)拼车车主提供“零首付,零利率,零月供,零压力”的购车金融解决方案。
多位同时开通滴滴、快的、Uber账号的司机告诉记者,从补贴政策来看,Uber的补贴力度的确更大,尤其是在滴滴和快的宣布合并减少对司机端的补贴后,人民优步依然在执行早高峰最高3.5倍的补贴力度,不过,与滴滴的叫车频率相比,消费Uber的客户还是相对少了些,而且司机接单时完全看不到乘客要去的目的地。
对此,王晓峰表示,除了补贴,Uber希望通过提高用户体验来培养忠实的客户,这也是司机的软件上不显示目的地的原因,而与某些打车软件另外的不同是,Uber的派单机制是距离叫车人最近的司机优先抢单,而不是距离远但手机网络更快的抢到。
安全隐患和刷单烦恼
对Uber来说,能够在中国拥有更多的车辆提供服务,比获得更多的乘客来得更加迫切。目前,公司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车辆和司机:相对高端的专车是与具有营运资质的租赁公司合作,拼车概念的“人民优步”则是吸引私家车加盟,费用比出租车还便宜,补贴标准却比豪华专车还要高。
但也正是“人民优步”的诞生,让Uber在国内也面临着和国外一样的乘客安全的困扰,如何保证这些司机绝对安全?
王晓峰指出,对于每一位加盟“人民优步”的司机,Uber都会委托专业的公司进行背景调查,同时乘客在乘车时也会获得相应的保险。
不过,经常乘坐Uber的李小姐,还是遭遇过司机因为被查到酒驾而被迫中止行程的情况,更让她不解的是,Uber官网上没有客服电话,有问题只能通过微博或邮件沟通。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目前在乘客端,Uber的确没有设置电话客服,对司机端的客服则是采用了外包团队,因为在中国,全职的Uber员工还只有几十人,每个城市都有一个团队,且没有总部概念。比如在上海的全职员工就只有9人,北京的全职员工也是个位数。王晓峰坦陈,未来最大的阻力和风险,就是怎样才能尽快找到更好的员工。
而在中国,Uber面临的另一个烦恼,是如何更有效地制止“聪明”的司机们通过刷单制造出的“虚假繁荣”和“补贴浪费”。
做了多年出租车司机的老张,就通过刷单赚到了不少钱。比如有天他接了一单Uber从市中心到郊区后,通常会打开乘客更多的滴滴专车抢一个回市区的新单,同时再让司机微信群里的任何一个小伙伴“打一针”Uber(由于Uber打车屏幕上定位目的地的是针头图案,司机们将其称做打针),就可以同时获得来自Uber的车费和补贴,这样真真假假的跑单刷单,一天赚个1000块并不难。
这样的刷单行为,Uber并非不知道,前不久还因此封停了几百个账号,不过,依然有大量的刷单大军活跃在各个司机微信群中,当然,他们能够刷的不只是Uber,还有滴滴和快的。
入华一年多,依旧“水土不服”
公开资料显示,Uber在华试运营可以追溯到2013年。2013年8月,Uber宣布正式在华试运营,试点城市选定上海。但与美国本土Uber的运营方式不同的是,首先在上海推出的产品是“Uber Black”,即商务高端服务。其对应车型是宝马、奔驰、奥迪等商务用车。2014年6月,Uber在上海、北京、深圳又开始涉水廉价的服务Uber X,主打中高档家用车。而在这10个月期间,也仅开发了四个城市。
随着中高端的折戟,Uber开始瞄准中低端市场。
去年8月,Uber正式进军中国一年,其在北京上线了在大陆独有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Uber将其定义为公益服务,不会从中盈利,扣掉成本之后将所有收入返还司机。但是,Uber的市场份额依旧进展不大。
为了扩张市场,更接地气,2014年12月,百度与Uber达成投资战略合作,双方在产品和流量上展开合作。在外界看来,Uber结盟百度,实际上是一个双向的选择,Uber需要百度,百度也需要Uber。
然而,借助百度的投资想进军中国市场的Uber在此后并无大动作,水土不服的尴尬尚未化解。从软件下载量来看,Uber还是无法与滴快、易到等相比。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看来,Uber的失败来源于其内部“不接地气”。李宇恒指出,Uber目前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并不突出,主要在北京、上海、杭州等8个中国城市开展服务。而Uber一直对国内市场水土不服的原因主要是,不论是APP功能设置,还是专车服务,在用户体验上均没有较大优势,未能很好满足中国用户的需求与习惯。在互联网时代,用户体验为王,缺少对中国用户、习惯的把握,使Uber在中国的发展一度陷入困境。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国外的企业没有中国企业对中国市场和用户的理解这么深刻,而Uber即便是和百度合作,其也是通过Uber的原班人马进行国内的市场布局,这样更无法把控中国市场。
李宇恒也认为,Uber在国内的扩张收效并不乐观,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专车市场的竞争激烈,有滴滴快的、神州、易到等劲敌对其产生压制,这些本土企业对中国市场较为熟悉,深谙中国用户需求与习惯,而且融资能力较强。
Uber欲从红海之中脱颖而出,似乎还有许多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