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师素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2015-05-25许学成
许学成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素质发展日趋成为课改关注的焦点和教育改革的中心话题。学校是教师发展的场所。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素质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我校结合实际,进行校本培训,研究出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素质发展 校本培训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2-088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来自外地的劳动力涌入绍兴。我校是绍兴市越城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到目前为止,全校377名学生中,有326名外地流动人口子女,占全校学生人数的87.3%,伴随而来的心理问题也比较多,比较复杂,针对性教育势在必行。而我校教师既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又要面对众多不同生活习惯的外地学生,许多教师感到力不从心。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进学校发展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工作。针对这一具体情况,我校作了以下尝试。
一、学习内化理论
“学习决定眼光,学习决定态度,学习决定思想的深度和技术的高度。”先进的教育理念需要教师去学习,因此,理论学习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第一方式。我们采用了专业引领式、自主阅读式、网络查询式等三种方式进行学习,对心理辅导的理论内容做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1.专业引领式学习。专业引领式学习是指有针对性地选择安排心理辅导专家、学者和优秀教师,让他们围绕某一主题谈自己的认识、做法和建议,借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拓展教育视野,丰富教育信息。我校23名教师中已有14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合格证书,占全校教师的63.6%。因此,我校专业引领学习总的原则是:以相关专家、学者来校讲学为主,本校教师经验交流为辅。同时,我校还邀请了绍兴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助理、阳光心理热线主持人、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陈吉良老师和绍兴市心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学会常任理事、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委员、文理学院林慧莲教授来校给教师作“如何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不良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一般心理辅导的方法”等方面的报告,使教师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
2.自主阅读式学习。自主阅读式学习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一些与心理辅导相关的教育专著或名著。教师在书籍中常与教育大师对话,了解教育的理论知识,洞悉教育的真谛,感悟教育的力量。教师在学习后,能自觉地将心理辅导相关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学校每学期还购进一些与心理辅导相关的书籍,如《班主任兵法》《玫瑰与教育》《孩子,把你的手给我》《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等,并根据不同教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分发,做到每位教师人手一本,为教师增强理论知识,内化理论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网络查询式学习。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电脑与网络等多媒体设备已普遍为教师所用。互联网具有强大的知识内涵,可以使教师冲破书本、讲座的局限,在各种教育信息资源网站中,教师可以及时查找到相关的教育信息。为提升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促进专业发展,作为专家引领式和自主阅读式两种学习方式的补充,我们要求教师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优势,实现基于网络平台的理论学习。
二、活动深化知识
“知行合一”,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教师了解了一些外地学生会产生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后,应该将心理辅导知识通过具体的校本教研活动进行感悟和深化,做到“学思并重”。
1.个人学习与研究交流相结合。以案例分析为主进行交流是我校进行校本研修的主要形式,既促进了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对自我教育行为的反思,又为教师提供了交流研究与自我发展的平台,使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有机地结合,取长补短。同时通过案例交流,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类似问题处理的方法。教师了解的情况越多,处理各种心理状况及问题的“良方”也越丰富。
2.专题培训与全面自学相结合。专题培训是解决教师学习中遇到的难题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教师进行全面自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诸多问题采用了以游戏为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同时要求教师也参与到游戏中。这样既培养了教师自己的专业能力,也使教师通过体验,更进一步地了解这些培养专业能力的方法,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去。
3.正式与非正式活动相结合。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繁忙,群体集中进行的校本研修活动相对比较少,而学生的状况却是随时出现,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教师的学习跟不上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有研究表明,教师普遍认为“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要比“学校或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更有效。因此,为促使教师之间的即时交流,我校在进行常规化的、正式的培训活动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到各个办公室中和其他教师进行互助式的交流,进行非正式的研修活动。这样就弥补了有些教师在群体性的培训活动中不愿发表自己意愿的缺失,使每一位教师在碰到问题时,都能及时提出来,并在同事的帮助下,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三、实践强化能力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靠实践性知识保障的,教师成长的关键在于实践性知识的不断丰富。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实践中,并进行及时的记录与交流,进而形成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校具体做法如下。
1.在学科课堂上进行健康心理调适的渗透。其实,各学科教材本身就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我校在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调查和了解本班学生心理状况的基础上,各科教师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资源,通过已掌握的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氛围,有效地实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标。比如,语文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引导,扩展学生的自我生活体验,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抱负与期望,并培养其良好的自制力;数学教师在训练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其自信心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
2.在班会课及微型课中进行引导和调适。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外,教师还要在班会课及其他微型课的时间里,进行以相信自己、怎样过星期天、做时间的小主人、保持良好的情绪、学会交友等为主题的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与调适,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个细节上,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教师需要不断地从多渠道、多方位汲取心理健康教育的营养,使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敏锐的观察力。
3.加强家校联系,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形成教育合力。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的心理素质及家庭的和睦情况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要想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没有家庭的积极配合是不可行的。虽然我校的许多家长都是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但我们还是要求教师密切与家长联系,使家长更多地了解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增进情感交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学校每年举办“外来民工子女家长学校”,邀请心理学专家给家长作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校结合学生倾向性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教育方法的引导,促使家长通过培训及自主学习,提高家教水平,让家长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而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素质,离不开切合教师实际的校本培训活动。学校只有有效地提高了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才能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奠定坚实的基础。
(责编 钟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