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情境体验,提高概念教学有效性
2015-05-25吴雅芳
吴雅芳
[摘 要]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结合教学实例,指出教师要设置有效情境,加强学生对数学情境的内在体验,突破概念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有效建构数学概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概念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4-09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重要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复杂的数学原理提供依据,但因为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成为小学阶段的教学难点。要突破这一难点,教师可以从知识的内核出发,结合学生的感性思维特征,设置数学情境,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使其积极参与其中,充分感受概念的形成,从而有效建构数学概念。
一、创设认知冲突,建构概念意识
数学家博得恩曾经指出,数学教学的本质,是要为学生创设思维支点,使其在探究中获得思维平衡,由此发展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产生问题探究的欲望。
如教学苏教版五年级 “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兔妈妈做了三个一样大的饼分给白兔、黑兔和灰兔,它把第一个饼平均切了4块,拿了一块给白兔;黑兔想多要一块,兔妈妈就把第二个饼平均切了8块,拿了2块给黑兔;灰兔还想再多要一块,兔妈妈不慌不忙,把第三个饼子平均切了12块,拿了3块给灰兔。猜一猜,三只小兔谁吃得最多?你认为兔妈妈这样分饼公平吗?为什么?这个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立刻有了兴趣。经过观察和交流,学生认为,白兔吃了饼的,黑兔吃了饼的,灰兔吃了饼的,看起来分得有多有少,但实际上三只小兔吃得一样多,能得到等式,此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个等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由此继续深入探究,逐步认识到“每个等式中的分子和分母都在变化,但分数的大小不变”的规律。
以上教学环节,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学生有了探索意识,产生了新知探究的内在动力,能够初步建构概念意识,提升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二、加强活动操作,突破概念表象
操作是思维内化的过程,能够实现从形象到抽象的跨越。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激活学生已有经验,突破概念表象,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如教学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这一内容时,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用到面积单位,因而很难把握这一抽象概念的本质,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借以拓展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知广度,突破概念表象:层次一,教师进行示范操作,描画并剪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并通过手摸、想象的方式,建立1平方分米的表象;层次二,让学生剪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摸一摸、想一想,由此建立1平方厘米的面积表象;层次三,让学生分组合作,拼出面积为4平方分米和6平方厘米的图形。
以上三个层次的操作活动,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剪一剪,在动手操作中建立了形象可感的面积单位的表象;在第三个层次中,学生通过拼图活动,将概念具体化,同时经由手、脑、眼多种感官的协调参与,使面积单位的本质属性被抽象出来,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完整建构过程,由此突破概念表象,深刻理解了面积概念的抽象性。
三、推进生活实践,凸显概念价值
数学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因而,教师要积极推进对数学概念的实践运用,设计有效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概念的运用过程,由此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一内容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橙汁饮料中糖和糖水的成分,猜一猜哪一杯糖水更甜:甲杯,糖3克,糖水20克;乙杯,糖7克,糖水25克;丙杯,糖11克,糖水50克。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发现判断糖的甜度要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糖的分量,二是糖占糖水的比值。怎样才能更加直观地表现比对情况呢?通过计算、对比和讨论,学生认为将分数化为分母是100的百分数,能够非常清晰地表现出比对结果。由此,学生得到糖分为15%、28%、22%的百分数。随后,我让学生根据羽绒服上的标签,看哪些羽绒服的含绒量高,穿起来更加暖和。学生通过对比和交流,积累了对百分数这一概念的认知,培养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从而建立了百分数概念。
以上教学活动,学生经历了整个百分数的形成过程,理解了百分数概念的引入内涵,同时也有了实践经验,学会了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大大提升了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情境是学生知识发展的重要途径,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情境体验,为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意义打好基础,并提高学生运用概念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童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