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唇齿生香 杯盏成趣

2015-05-25谢琛

中国收藏 2015年4期
关键词:饮茶茶文化瓷器

谢琛

在英国读书时,修过一门东亚艺术史的课程,课堂上德国老师曾充满溢美之词地品评过日本茶道和茶具蕴含的朴素美学,以wabi-sabi为代表的残缺、静寂之美,在于岁月沉淀后的精练和沉静,虽不耀眼但有种无以名之的自然韵味。深以为一衣带水的日本文化中的很多款项都有古代中国的影子,但由于近代以来二者开放程度的不同,原本溯源于中国的文化元素,在西方语境下被归之于了日本的例子并不在少数。

近期,有幸拜读到古董收藏家、作家艾丹的大作《宋金茶盏》,先生深入浅出、沁透着严肃思考和率真情怀的文字配之一件件朴素天成的高古茶盏,让笔者眼前一亮,联想到之前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心中戚戚之感不觉而生。

众所周知,目前在国内瓷器收藏领域,占据主流的依然是明清瓷器,高古瓷器的受众尚不为多。抱着探究艾丹先生为何选择宋金茶盏这样一个相对小众的领域进行收藏的疑问以及对中国的茶文化进行更多了解的愿望,我们在3月初的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与艾丹在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公寓内聊起了他的这些宝贝们。一壶普洱、一壶绿茶,在勃拉姆斯D大调第2交响曲的伴奏下,艾丹拿出自己书中收录的多件宋金茶盏为我们逐一把玩品鉴,历数个中典故。

▏从来佳茗似佳人▕

中国文人自古便好风雅之事,饮茶尤是雅韵之致,其中妙处由苏轼的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得其要义。中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文化内涵与礼仪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礼节现象。

谈及茶文化,身为爱茶之人的艾丹来了兴致,免不了一通饶有兴致地博古论今,历数渊源,从饮茶方法聊到茶禅哲学,在嬉笑调侃间深入浅出地勾画出长达千年的中华茶文化。

有关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这种风俗大体上应该是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说茶的历史,总是绕不开那位被称为“茶圣”的唐朝人陆羽和他的《茶经》。在唐以前,茶是作为药用的,唐之后,饮茶方式有所变化,方法也不止一种,但大体上是将焙干的茶饼碾为细末,放入锅釜中煮沸后,盛入茶盏,加少许食盐后饮用。

唐人爱茶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性情痴茶的卢仝了,提起这个名字,艾丹会心一笑,细细吟来:“据传卢仝曾偶得友人赠送的贡茶,煎煮后连饮数碗,诗情大发,写下一首《七碗茶歌》,其中唱道:‘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其好茶、喜茶的痴憨之态可见一斑。”

进入宋朝以后,饮茶之风更盛,不仅在皇家受到空前重视,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在福建的建州设立了名为“北苑”的皇家茶园,茶仪已成为礼制,赐茶也成为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斗茶之风更是宋代茶文化的一大特色,其中宋徽宗就是有名的“茗茶”高手,常与臣子切磋技艺。到南宋时,宫廷和民间饮茶成习,寺庙中的品茗之风也日益精妙,饮茶和禅学融为一体,影响深远。

到了由少数民族统治的元代,品茶煮茗之事走向简约和返璞归真。延至明清,品茶悟道依然是文人雅士寻求心灵安宁的一件乐事。明代朱元璋之子朱权,退位归隐后常以饮茶为乐,在他心目中饮茶有“探虚玄而参造化,清心神而出尘表”的妙用,甚至是助人忘形于天地,求取天人合一的捷径。

▏微盏事大▕

对于讲求清雅别致生活的宋人来讲,茶风之盛曾风行于整个社会,上起皇帝,下至士大夫,无不好此道。在南宋文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中,描写宋人有“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可以想像在宋代的茶肆里,文人雅士、世俗客旅用瓷盏漆托品茗聊天的清雅场景。盈手一握的小小茶盏作为饮茶的基本器具,在茶事活动中的重要性却是兹事体大的。

拿宋代茶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玩法“斗茶”来讲,所谓斗茶即以比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伴随着中唐贡茶制度的确立而出现,在宋代盛行一时。斗茶基于点茶法,以杯面的汤花、色泽和水痕出现的时间早晚为评判标准。“斗茶”时以长嘴执壶中的沸水冲击杯盏中的茶末,同时用竹筅击打,水面的泡沫会有图案变化,水痕出现得越晚越好,这是指标之一。茶末色白为佳,绿色次之。

在这样精微的玩法中,对茶具的选择自然也颇为挑剔,艾丹解释道:“斗茶茶盏以色黑如漆的建盏为佳,兔毫和鹧鸪一类的被视为上品,南宋至元朝都是如此,北方的磁州窑、耀州窑也刻意仿制黑釉建盏。黑色的茶盏映衬着雪白、嫩绿的茶汤,二者颜色上的鲜明对比呈现出强烈的美学效果。从盏形上看,撇口一类的更适合煎茶时用,而敛口的或者束口形的建盏,更适合点茶时用,道理也简单,束口形的更适合‘斗茶’,这样击打调制时,茶汤才不会溢出,也方便观察水痕。”

其实在宋代,除了建州窑因为斗茶之风而受到追捧和重视外,南北方还有诸多其他窑口林立,产量之大,品种之多,都难以估计。艾丹颇为赞赏地说道:“那个时期各个窑口之间竞争颇为激烈,为了在市场中获取优势都挖空心思去争奇斗艳,来增加自己产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像龙泉窑烧造的青釉斗笠盏,造型优美让人怦然心动;饶州景德镇窑烧制的影青茶盏,釉水温润如玉,胎骨纯洁透明……”宋人饮茶方式和茶具选择的多样性可见一斑。

▏觅得一隅静▕

谈及为何选择宋金茶盏作为自己收藏的对象,艾丹先生戏称自己是个“处处落伍的人”, 恪守着自己划定的很多准则与现实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他说,人生在世无非只有几十年的生命,可文化的东西却能赋予接近者以无限的想像力,一个人喜欢收藏古物,有时候其实真正享受的是任由思绪在古往今来的时空中驰骋的状态,得以在纷杂俗世间觅得一隅怀古悠远的静。

收藏之于艾丹是与最好的时代去贴近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宋朝毫无疑问是艾丹心目中最好的时代之一,他捧起一个南宋吉州窑的黑釉树叶纹盏悠悠感叹道“可以想像一下,在宋代的一家寺院里,几位闲适的僧人在布茶,前面摆放的是树叶盏子。几位僧人选择这种寓有‘一花一世界,一页一菩提’的茶盏,当是再合适不过了。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后人,我们何其有幸还可以通过这些茶盏去感知、触摸逝去盛世的余晖。单从这一点来讲可要比美国人和澳大利亚人幸运得多。”

其实,宋瓷的收藏也仅仅是满足这种心理的一部分,除了宋瓷以外,高古玉器也是艾丹的心头好,谈起周代—这个孔子眼中的治世同样能从他的眼中看到神往和欣羡。

在审美趣味上艾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坚持,这一点他不想也不追求与世界达成共识。据他介绍,“其实现在的瓷器收藏领域主要有两个大的分支,一个是让藏家心驰神往的明清官窑瓷器,这是这时代最有财力的藏家积极涉猎的领域。另一个是高古瓷器,主要是指元代之前的瓷器,这是有相当艺术理解力的鉴赏家最推崇的瓷器种类,这个领域的瓷器价格远远低于明清官窑,藏家数量也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究其原因颇为复杂,在艾丹看来,对明清官窑的普遍重视,除了工艺和审美上的考虑外,官本位的思想也是促成因素之一。国人素来喜欢典故和传说,官窑御用之品被视为上品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在美学上达到一定高度的人往往会更加青睐于卓然天成的高古瓷器,当细细地品味这种质朴、不完整、未经雕琢之美,反而觉得更贴近人性的接触,尤其是当窑变等这种千载难逢的现象展现在眼前,你才会深刻理解它的无法复制性,但也由于这种“难再得”的偶然才会显得弥足珍贵,并视为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

(注:本文图片选自艾丹著《宋金茶盏》)

猜你喜欢

饮茶茶文化瓷器
每周至少喝3次茶更长寿
探究融合茶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实践
中国的名牌瓷器
互联网思维引导下茶文化传播形式的探索
高傲的瓷器
成人每天饮多少茶叶最合适?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不灭的蓝火
入夏
Cup of T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