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课堂中引读的运用

2015-05-25周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5期
关键词:描述性

周娟

[摘 要]有效的引读可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通过插话、提示、设问等铺垫性的语言,引导学生以读代答,能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关键词]引读 提示性 描述性 渲染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39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阅读教学中抓住了“读”就是抓住了语言品味的缰绳。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潜心会文,读出效果”呢?引读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教学方法。

一、提示性引读——让画面鲜活起来

提示性的引读一般用于课文中有关句子或者某些特殊词语的开头部分。当阅读有关空间顺序、天气变化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的文章时运用这种方法比较适宜。它有助于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把握阅读方向。

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小珍珠鸟是怎样和“我”亲近起来的。在教学时,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采用了提示性引读的方法加深了学生对珍珠鸟的变化的认识。

师:小珍珠鸟一开始就和作者很熟吗?

生:不是,他们是逐渐亲近起来的。

师:“起先……”(引读)

生:“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接读)

师:“随后……”(引读)

生:“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接读)

师:“渐渐地……”(引读)

生:“它胆子大了,竟然……”(接读)

师:“后来……”(引读)

生:“它完全放心了,索性……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接读)

在这段话的引读中,教师主要抓住文中表示连接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阅读,看似平凡普通的几句话,却使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朗读中深入了文本,真正体会到了珍珠鸟从排斥到亲近“我”的变化过程,为深化文章主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二、描述性引读——让内容衔接起来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本教材的语言十分朴实,由于本身缺乏深深的感染力,很难引起学生共鸣或者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这种教学情形下,教师描述性的引读,就可以使学生在多次阅读后深入文本。

如在教学《诺贝尔》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诺贝尔对科学的迷恋程度,在教学时,我采用了引读的方法,引领学生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

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他怎么会想到去发明炸药呢?

生1:“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他想,要是……一下子能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师:这只是一个念头,他是如何付诸行动的呢?

生2:“以后,他就把兴趣放在发明炸药上……‘诺贝尔炸药油。”

师:这种油安全吗?后来发生了什么事?诺贝尔面对这种情况他气馁了吗?

生3:“然而,液体炸药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爆炸……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他是如何解决炸药的运输问题的?

……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文本语言的描述,恰当的点拨、引导,引领学生一步步深入阅读。在一段一段的引读中,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具体过程已然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渲染式引读——让情感升华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句式特别,并且蕴涵着深深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将文本中的语言描述赋予自己强烈的情感,有意识地去渲染文本背景或者强化文本语言,那么,这时候的引读就会成为营造环境气氛的“利器”,能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朗读得更加入情入境。

如在教学《安塞腰鼓》一课时,课文第六小节通过铿锵的短句,激昂的排比和疾猛的语言节奏,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安塞小伙击鼓时的动人、豪迈的场景。怎样才能使学生读出这种气势呢?我就采用了语气渲染式引读。

师:“一锤起来就发狠了……”(用力的,投入地引读)

生:“忘情了,没命了。”(接读)

师:“骤雨一样……”(引读)

生:“是急促的鼓点。”(接读)

师:“旋风一样……”(引读)

生:“是飞扬的流苏。”(接读)

师:“乱蛙一样……”(引读)

生:“是蹦跳的脚步。”(接读)

在这一次次的引读中,学生不仅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鼓点,而且也读出了安塞小伙击鼓时的豪迈,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也自然变得丰富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读的作用,抓住重点语句引领学生反复阅读。这一唱三叹,一板三眼的引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有一种“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而且还可以使语文课堂精彩无限!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描述性
虚构人名的内涵意义分析*——描述性理论面临的挑战和反驳
关于建构马克思正义论的路径识别
“描述的艺术”
句子美化器(上)
浅谈描述性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我的“描述性”表扬
析意象,悟诗情
浅析独立主格结构在大学英语四六级段落翻译中的运用
从描述性到分析性:法律史教学改革管见
一种基于英文网页描述性信息的摘要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