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2015-05-25陈海梅
陈海梅
[摘 要]以管建刚老师为代表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推崇,并纷纷效仿。但是,一部分教师在落实这一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时,本末倒置。在阅读教学中,不能弱化文本的人文思想,不能忽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得以长足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 指向写作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3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小练笔一直受到许多教师的青睐。以管建刚老师为代表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实践模式,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推崇,并纷纷效仿。但是,笔者在听了若干这一课型的课之后,心中不免产生了顾虑,总感觉一部分教师在落实这一新的阅读教学理念时,有点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请看《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片断。
课文的结尾有一句话:“可是,我忽然发现,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流下来了……”在教学到这儿时,许多教师总会让学生进行补白,想一想当时母亲会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流下两行泪水,并写一段话。课后,这位教师在说课的时候说:“这样的安排就是‘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一省略号安排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情感的空间自由想象,而这种情感是用语言文字无法描绘的。这样“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是一种错位的教学,它把阅读教学简单地变成写作教学的附属品,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而忽略了情感的熏陶。
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没有安排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而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这时候母亲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再想一想平时自己是如何对母亲的,母亲又是如何对自己的。没想到,不到两分钟竟然有四个学生趴在桌上哭了起来。不用过多的赘述,我们都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他们会哭。这样没有单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效果一定比指向写作教学的效果要好。
阅读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践行“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阅读教学不能弱化文本的人文思想
选入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带有很强的人文性,它可以很好地启迪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因此,在“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忽略这一语文课程的重要属性,不能机械地带着学生分析篇章结构与文字表达,要让学生在解读文本时学会品读,学会感悟,要让学生的思想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只有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阅读教学。上述案例中,教师发现省略号是一次很好的练笔机会,而不是升华学生对母亲情感的机会。这样为了写作而忽略情感的教学是不可取的,也是背离新课标精神的。
二、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能力不能单凭写作
2011年版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表述达到14处。所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时,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来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但是,许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写好,那他们的语言文字能力就高。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只是让学生写想法,而不是说想法。就如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写一写省略号将会省略什么事情,而不让学生说出来。这样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情感的宣泄,让学生不能够从文本中得到情感的浸润;同时也造成了许多学生能够写出来却说不出来的现状。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能仅仅依靠学生的写作,还要让学生说出来,这是他们最真实情感的体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学生平时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也需要用到语言文字,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在与别人交际时如何表达。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与别人交际的能力。所以,我们的阅读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的写作能力上,还要让学生形成其他的语文素养。
总之,“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目标不能只是让学生学会写作,不能把阅读教学作为写作的附属品,它应有自己独立的价值。如果阅读教学只局限于让学生写好作文,那么这样的阅读教学就带有很强的功利性,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应把“指向写作”作为其中一部分教学内容,而不是全部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得以长足发展。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