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二则
2015-05-25刘存忠
刘存忠
“大金朝金合”钱最早见录于南宋洪遵著《泉志》一书,当时作者对该钱出处未肯定,只估计为外国铸币,该钱是不是读作大朝金合,亦未作深究及说明。后来观自得齐徐氏校刊的《洪氏泉志校误》一书根据大朝之称屡见元代刻石,以及宋史及金国志对蒙古也有大朝的叫法,从而认为大朝当为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的称谓,由此而认可了“大朝金合钱”为当时铸。
在这一看法的影响下,民国丁福保的著作及近年华光普主编的《中国古钱大集》均将此钱列入元钱,华光普对该钱铸期解释是:宋代时蒙古汗国铸币。而其书中折三型篆书钱拓下另注:“是品‘马批或系唐铸,详待考。”而另一本对近几年钱币购买价格影响较大的刘飞燕著,多家泉商赞助出版的《华夏古泉价格图录》也将该钱划入元钱,并在钱拓下说明:“所见数枚,均疑为后铸”。那么,到底“大朝金合”钱是不是元钱呢?这种读法对不对呢?
其实,一些名泉家如唐石父先生就提出了疑问,对元铸一说给予了否定。在唐石父著《中国钱币学辞典》大朝金合一词注解中提到:“钱文。铸主、年代不明……清翁树培云:‘然则大朝之称,北宋以前已然矣,岂辽钱欤?近时方若云:‘按《金国志》明昌五年(宋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何大雅说王曰:‘不若求援于大朝。《宋史》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夹攻之策。是蒙古早已称大朝。元物实宋物耳。蒙古之称汗,在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设若此时即有‘大朝之号,又铸此钱,自属可能。然此钱见于《泉志》,《泉志》成于绍兴十九年(公元1149年),早于此时几六十年,方若说实难征信。”
虽然之前已有一些泉家认为元(蒙古汗国)铸一说不足信,是何年代何人铸,却都未能提出合理的看法。笔者认为,这是由于《泉志》“大朝金合”的读法欠妥,干扰了后世学者的思路。笔者对金代钱币一直都比较留意,但在编著出版《辽金西夏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时,仍未能引起对“大朝金合”钱的注意,忽略了对该钱的考证,直到在编写《唐朝及五代十国钱币鉴赏与辨伪》一书时,在考证应天元宝背万钱时,查阅《泉志》一书才无意中留意到此钱及此钱读法的不妥之处。经过对在内蒙东部集藏到的该钱样品的仔细分析观察,结合上述史料的比对,笔者认为,从工艺方面来看,金代钱钱文以真书为主,少部分篆书,金钱大多工艺精美,铸造讲究,而此钱与其他金钱在这几方面都很符合,而且,金代钱币特别是早期钱币多为旋读,此钱根据这一贯例旋读的话,即读为“大金朝合”,就会使人很容易想到这就是一枚金代的国号钱。在上述本人拙著中载有另一枚金代国号钱,为金国通宝折十型银钱,笔者认为可能是金朝开国时的纪念币,这款钱币在贾恒才先生编著的《金代珍稀钱币》一书中还收录有折十型铜质及铜鎏金、银鎏金钱,据说都经过他们东北的多位资深泉家确定为真品。大金朝合钱上世纪发现有真书折五型及篆书面四星折三型二款,该二款钱与金国通宝钱的相继面世,互证了金朝鼓铸有国号钱的事实。近十多年来,大金朝合钱相继还有小平真书及篆书铜、银钱,折三型真书及无星篆书钱面世,多出自东北及内蒙等辽金故地。见附图。
从时间及钱文字体上分析,比金更早的唐朝及五代十国或辽朝,不但均未用过大金或大朝的年号或国号,也无任何记载;另外,这几个朝代的铸钱,钱文字体多采用隶书,与此钱风格不符。而该钱如果是宋朝钱物的话,南宋洪遵不可能不了解,其编撰的钱币专著《泉志》不可能不提及。只有公元1115年立国的金朝,在时间上是唯一相符的,大金也是唯一金朝使用的国号。而且,金与南宋互为敌国,官方往来停止,南宋洪遵对金代铸钱情况缺乏了解,金朝铸有大金朝合钱的情况他是有可能不清楚的。而宋朝之后的元朝,不但时间上不符,从其在改称国号大元之前的公元1206年成立蒙古汗国号称大朝时的铸币大朝通宝小平钱的制作工艺来看,制作不精,钱文漫晦,同一时期以这么差的铸造技术又能铸造出精美的“大朝金合”钱,道理上也是讲不通的,而且大朝通宝钱的钱文风格与大金朝合不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大朝金合”钱正确读法应为大金朝合,该钱是金国立国之初的国号钱,铸期可能为11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