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原创需回归艺术本体

2015-05-25董妍均

上海戏剧 2015年5期
关键词:北漂原创音乐剧

董妍均

多年来,我国的音乐剧教育培养了一批音乐剧表演人才、创作了一定的原创剧目。而如何将这些原创剧目推向市场、收获更多观众,则一直是国内的音乐剧从业者在努力的课题。因此,上海文化广场能以“原创华语音乐剧展演季”的形式,网罗当前一些优秀原创音乐剧,给这些剧目一个进入观众视野的机会,是一个非常可贵的举措。

音乐剧《十年》是本季演出的作品之一,从其创意策划到制作推广来看,是一部非常典型的面向市场之作——太原市歌舞杂技团负责制作投资,请来有院线推广运营模式和音乐剧制作基地的杭州剧院负责出品营销,在上海首演之后,该剧将继续进行全国巡演。

总体来说,《十年》在追寻音乐剧本土化的历程中付出了相当的努力。从题材和内容上看,《十年》讲述了一群生活在北京地下室里的“北漂”艺术青年为追求梦想和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故事。男主人公李梦阳是一个怀才不遇的艺术青年,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剧制作人。女主人公柳丁艺是一名音乐剧演员,怀揣着离世前男友为她创作的《鹊桥》,梦想有一天能将其搬上舞台。一次偶然相遇,李梦阳被同住在地下室却互不相识的柳丁艺误认为是著名的艺术投资人。在两人努力实现梦想的过程中,他们走进了彼此孤独却坚毅的世界,相互扶持,实现了梦想。该剧能选择现实主义题材进行创作,关注当下青年、当下社会的初衷,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而从该剧的舞蹈、音乐、舞台还是演员的投入,都能感受到主创团队的用心良苦。特别是演员扎实的演唱功底,稳定的现场发挥,还是让人感觉到我国音乐剧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已经成为撑起现今原创音乐剧的重要因素。

然而,笔者认为,用心却并不能掩盖住问题。现今原创音乐剧的发展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剧本创作和音乐创作的不尽如人意。而这却是音乐剧赖以成功的最为基础和关键的因素。

“音乐”、“剧”,顾名思义,用音乐歌舞形式作为表现手段的“戏剧”。“戏剧”依然是其根本,不论是“剧场中心论”还是“剧本中心论”,剧本作为一剧之“本”,作为整个创作体系中要素之一,有着特殊的不可撼动的地位。剧本不需要凌驾于其他元素之上,因为所有的元素都不能作为个体独立地存在,它们必须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相互交融,为体现共同的主旨而存在。而剧本,恰恰是这些元素之间的纽带,它既服务于每个元素,又同时扭结起所有元素为体现主旨而服务,可谓是“一剧之魂”—— “音乐剧是那种当台词不能表达强烈的感情时,你开始歌唱;当动作不能体现激昂的情绪时,你开始跳舞;何处安插音乐、何时植入舞蹈,都必需给出充足的戏剧理由。音乐剧首先是剧,然后才是戏,才有‘歌、‘舞、‘剧元素相互整合的空间。”

《十年》讲述的就是两个北漂的艺术青年如何将一出原创音乐剧《鹊桥》搬上舞台的故事。它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色彩,同时又是对北漂青年“追逐梦想永不放弃”的思想提升与致敬,它具有的深刻内涵和适应舞台音乐设计的情节铺陈是很适合音乐剧舞台的。但是《十年》在故事的呈现上有些散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如何利用基本元素来进行情节的铺排、角色的介绍、背景的交代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由于音乐剧歌舞的写实性大大限制了时空,在固定空间中的时间的持续发展就显得很重要,空间和时间的转换就必须通过转场来实现。而每一次转场或是情节设置都必须具有戏剧理由,有机并且自然地推动剧情发展,而不是独立地切断呈现不同时空中的情节。比如,剧中有一场男主角听庄成功老师的成功学讲座,这一段非常明显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显得有些鸡肋,生硬而不自然。其次,在故事的铺陈推进中必须时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贯穿全剧。只有这样,所有的音乐、舞蹈、舞台的创作才会有根据和依托。比如百老汇音乐剧《猫》,整个主题紧紧围绕着不同性格特征的拟人化的猫群来讲述爱与宽容,虽然剧中不同的“猫”有着不同的个性与经历,但由于剧本对主题的牢牢把握,使得各种不同的表现元素都能在“体现主题”这个大指挥棒下相互交融,环环相扣。而《十年》想要体现的主题就显得有些臃肿——北漂这种社会现象,青年实现梦想,追求爱情,友情……似乎都有之。

《十年》整个故事背景就是基于北漂青年中的两个不同的圈层展开。一个是以李梦阳、柳丁艺、谢大春(落魄画家)为中心的“艺术青年圈”,一个是以剪刀、夏冰为中心的“普通青年圈”。他们在北漂的过程中,必然会因为这些不同而产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纠结,然而剧中却没有体现出来。《十年》用了一定篇幅的场景来描述阴暗潮湿的地下室、拥挤喧嚣的地铁等,以期用这些物质上的困顿与挣扎来体现北漂青年坚持梦想的艰辛,然而《十年》似乎仅止于此了,许多剧情安排只是流于表面,没有从深层次上表现出北漂青年的痛苦、无奈、倔强以及坚持梦想的强大内心,对于那些漂泊异地,窘迫生活的人来说,最痛苦的也许并不是生活质量的损失,而是精神上的折磨和落差。为了有一天不再默默无闻,为了有一天找到更好的自己,为了有一天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也许就是这点“执著”、这点“相信”才是那些北漂青年忍辱负重直面痛苦的人生的动力。也许正是因为这样,在困顿中的那些温暖的友情与炽热的爱情才显得如此弥足珍贵,有着照耀人心的力量。因而,结尾北漂青年最终实现梦想,获得爱情,也就成了普通的爱情,普通的奋斗,没有通过个性的宣扬描写,就不容易使观众产生共鸣,缺乏直指人心的力量。

第二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就是音乐的创作。音乐剧中的音乐创作绝对不能简单化地形成“音乐串联”,必须具有与剧情密切结合又优美独特的“主题旋律”。许多原创音乐剧都是昙花一现,有相当一部分重要的原因就是音乐创作上没有出现一两首能够贴合主题特征、动人动心的专属定制的“主题曲”。《十年》中出现的所有的音乐旋律可以说都写得很美,既有凄婉醉心,亦有奔放大气,但是旋律的创作在整体上的把控上还是显得主题分散,似乎每一段都觉得优美动听,但是戏后却无法回忆起任何一句旋律。其实剧中有将女主角死去的前男友未完成的《鹊桥》主题曲作为代表旋律,但是由于过多的演唱炫技,主题旋律不够简单精致,导致无法突出并贯穿全剧反复点缀。没能出现一曲既凸显主题又传唱度高的作品,也是一件憾事。要知道一首传唱度高的主题曲或者是一两句短句构成的主要旋律对一部成功的音乐剧作品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只要看过的观众,谁不会唱几句《猫》里的“Memory”;谁不能哼几句《歌剧魅影》中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和“The Music of the Night”。许多音乐剧的剧情可能十分简单,但许多人不止一次去观看过,说明音乐剧欣赏对普通受众来说,吸引他们的并不仅仅是故事的内容和结局,而是演员们通过“歌、舞、剧”各种元素的整合下完美的情感倾诉。而音乐剧作为一个舶来剧种,如何既保留我国的元素风格,又能符合音乐剧特有的审美趣味,让它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也就是居其宏先生多次提到的“描红与原创”之间的复杂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时期以来,我国音乐剧走过国外音乐剧本土化的道路,似乎大家都认为现在应该是音乐剧原创作品隆重登场的时间了。然而摆在面前的现实是,投入与产出还是不成正比,市场也没有做好拥抱原创音乐剧的准备,仍然需要时间培养市场;与此同时,产业化也是音乐剧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探索团队发展,调整管理运行模式,确实也是国内音乐剧要攻克的目标。但是除了市场现状和产业化之外,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思考一下做好音乐剧本身,强化自身实力呢?音乐剧的久演不衰,不只是因为它的产业化结构完整和与之配套营销模式的成熟,更重要的是重视音乐剧艺术本体要素的创作架构和质量,有着精雕细琢的剧本和荡气回肠易于传唱的音乐,才能使一部音乐剧经久不衰,撼人心并引人思。因此,原创音乐剧的编创者们还是需要沉下心来,从艺术创作的本体出发,充分发挥整个创作团队的创造力和协调性,紧跟主旨,将各种元素有机整合起来。

“只要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只要明天我还能活着醒过来,我就一定要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努力下去!”但愿我国原创音乐剧能够像剧中这句歌词一样,像现实中在奋斗的北漂青年一样,虽然历经风雨,但始终心怀梦想,永不言败。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北漂原创音乐剧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2021年本刊原创题(一)
《来自远方》电影版9月上线Apple TV+
East Side Story
I LOVE SPIDER—MAN
北漂
看音乐剧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水乡记忆
2015上半年中国音乐剧演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