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朝韩关系:零和还是双赢

2015-05-25鸣鹤

世界知识 2015年8期
关键词:朝方韩方朝鲜

鸣鹤

今年伊始,朝鲜和韩国不约而同地发出了希望改善北南关系的信号。朝鲜国防委员会第一委员长金正恩在新年贺词中大篇幅强调改善北南关系,表示“如果条件成熟,没有理由不举行最高级别会谈”。韩国总统朴槿惠也在青瓦台新年记者会上表示,“不管朝美关系是否紧张,自己愿意无条件举行南北首脑会谈”,并提议春节后举行离散家属会面。

然而上述和解表态还未及落实,这一缓和的氛围就再度遭遇寒流,重回紧张对峙。先是双方在暂停韩美军演、解除“5.24”措施(是指2010年5月24日,韩国政府因“天安”号事件而宣布的一系列针对朝鲜的制裁措施)等问题上分歧严重,导致离散家属会面搁浅。韩美军演随即照例举行,朝方则针锋相对地进行了反空袭军演和短程弹道导弹发射。3月下旬“天安”号事件五周年之际,韩方反朝民间团体表示将再次对朝空飘传单,朝军方随即强势回应称,将对这一举动加以“无情惩罚”。朝韩关系史上反复出现过的模式再次重演,其原因究竟何在?

零和思维定式是最大症结

朝韩关系之所以难跳出缓和与紧张的交替反复,很大程度上源于双方始终难以摆脱零和的思维定式。朝鲜半岛南北在各自建政之初和冷战时期,双边关系的确带有很强的零和性质。如双方宪法都视对方为尚未解放的“本国国土”,此后的武力统一尝试和长期体制竞争,又不断巩固这种认知。冷战结束后,尽管南北方同时加入了联合国,各类地区性的双边、多边交流机制纷纷建立,朝韩关系也发生了不少变化,但零和思维的观念似乎并没能相应变化。

零和思维主要从四个方面制约着朝韩关系的根本改善。

首先,固化了双方对彼此和解诚意的认知。韩方提出的各种统一方案,往往会被朝方理解为意在“吸收统一”,就连金大中的“阳光政策”最初也颇受怀疑和被警惕。同样,每当朝方提议缓和关系时,又往往被韩方保守势力视作是朝方分化韩方内部、加紧武力统一目标的缓兵之计。就目前来说,韩国国内有种观点很有代表性,即认为朝鲜拥核的终极目的不在自保而在于武力统一,担心倘若在朝方尚无弃核意愿的情况下接受朝方示好,解除对朝“5.24”措施,扩大南北经济交流,会助长朝鲜的拥核野心,帮助朝方稳固政权,反而加剧了自身的不安全。

第二,强化各自单边思维和行动。基于零和思维处理思考双边关系,其逻辑结果往往是容易忽视共同利益,谋求确保自身的绝对安全和对方的绝对弱势,以期最终搞垮对方。现实中不乏这样的例子,如冷战后,韩国的极右保守势力基于韩方的相对优势,大谈“朝鲜崩溃”,要求“吸收统一”。朴槿惠政府上台后提出了包括“朝鲜半岛信任进程”在内的多个倡议构想,获得国际社会的较好评价。在此基础上,韩国国内的主要对朝机构纷纷制定了以“构筑统一基础”为主线的对朝政策目标。但韩方上述构想和举措迄今并未能取得预期成果,甚至还招致了朝方的激烈批判,表面看是这些构想举措在某些方面忽视了朝方的利益需求,深层的原因则是朝方或从中解读出了某种前提假设,认为韩方假定了朝鲜政局不稳甚至面临突变。

第三,遭遇国内政治扭曲利用。国际关系中,借助营造本国与假想敌之间的紧张关系来加强国内团结与稳定的做法并不鲜见,朝韩两国也不例外,零和观念的残存则进一步为此提供了便利。如朝鲜媒体中时常出现的对韩激烈言辞,往往会削弱韩方的和解意愿,提升韩方的不安感。韩国的政党政治也是如此,涉朝话题极易引起关注,常能在选举和重大议事过程中发挥关键影响。加之韩国民主化后政府定期更迭,对朝政策难以保持连续性,这既导致了朝韩关系周期性大幅波动,也在客观上抑制了韩国国内对朝舆论的均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双方的心理距离。

第四,为外部势力介入半岛问题提供了机会,客观上削弱了朝韩双方自主改善关系的动力。一方面,朝韩容易寄望于借助外力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以提升自身优势或扭转不利局面。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双方对美国的态度:韩国与美国是同盟,自然注重借力美国处理对朝关系;朝鲜与美国是“宿敌”,却又屡屡把改善对美关系作为政策重点,借此“通美封韩”。在此背景下,朝韩本身的自主性反而常被放在次要位置。另一方面,零和思维也为外部势力介入半岛事务提供了空间。仍以美国为例,美国需要多种理由确保自身在东亚的存在和影响,南北关系和半岛形势的紧张,成了美方确保存在并发挥“离岸平衡”作用的绝好理由。除核问题外,美国还在“朝鲜人权”和网络黑客问题上加大施压,甚至主张把朝重新列入“支恐名单”,这不但阻碍了朝韩关系的改善,也放大了韩方的对朝威胁认知和朝方的体制不安感。

摒弃零和思维才能走向共赢

应该看到,在当前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朝韩关系的现实早已不是单纯的零和竞争关系,更何况,单方面强行统一的惨烈成本和不现实性已在过去70年中反复得以证明。朝韩双方只有转变观念,尝试把对方视为安全竞合对象甚至合作伙伴,才能摸索出双赢的自主和平统一之路。

只是观念的转变难以一蹴而就,需要辅以实践层面的持续良性互动。在这个意义上,朴槿惠政府的半岛信任进程不失为一种值得肯定的方向。与此同时,半岛南北双方还需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第一,排除外力干扰,强调自主和平解决民族问题。朝韩之间零和关系的建立和长期化是冷战的产物,但如今冷战早已结束,朝韩虽依然深受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但自主权已有很大提高,有了以自主和平方式解决相互关系问题的空间。事实上,朝韩关系改善时期达成的共同文件都有强调自主和平解决民族问题的原则。况且,任何外力都难免要服务于本国利益,而不可能像朝韩那样完全从当事者利益出发,朝韩双方应充分认清这一事实。

第二,妥善处理双方核心利益,最大限度发挥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决断力进行相互让步。国家核心利益的碰撞往往是朝韩关系从缓和转向紧张的直接原因,这种碰撞固然有着双方核心利益难以调和的原因,但有时也存在着某方出于政治目的故意对对方底线的试探,或是误判对方体制或意图的情况。对于危险性的试探,双方应尽量避免,如可以从减少空飘传单和战争威胁做起,以免进一步刺激对方的零和意识。通过加强相互研究和理性沟通等方式,减少误判概率和提高协商能力。对于确实难以调和的利益碰撞,如韩方要求朝鲜弃核,或是朝方要求韩美停止联合军演或不派战略武器参演,也并非毫无解决可能。最高领导人的政治决断力此时显得至关重要。

第三,通过互惠互利的经济合作扩大双方共同利益,以双赢现实强化双赢观念。金正恩执政后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朴槿惠政府也提出“创造经济”概念,谋求扭转当前已达瓶颈的经济低迷,拓展经济空间。在此背景下,双方都有动力以经济为突破口,实现互惠共赢。此外,经济双赢的现实还会产生外溢效果,促使双方在维护共同利益、推进民族和解和体制认同等方面扩大共识。历史经验也证明,在朝韩经贸交流最活跃的金大中、卢武铉时期,双方的关系最为缓和。就现阶段而言,如果韩国方面能从战略高度出发,发挥政治决断力果断解除“5.24”措施,将会为双方尽快重启经济合作创造重要契机。

猜你喜欢

朝方韩方朝鲜
Tunable terahertz acoustic-phonon emission from monolayer molybdenum disulfide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
“第二战场”上的较量——板门店谈判中中朝方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