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改编与表演中成长

2015-05-25梁卫星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5年4期
关键词:周萍悲剧人性

戏剧是平民化的,它的改编、表演及相关的组织,对人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比如说,戏剧的改编,涉及到对现实与自我的认识;戏剧的表演涉及到对人生与自我的理解;戏剧的组织配合,涉及到合作人的伦理把握以及具体而微的制度建构……戏剧在最小的程度上关乎才能,在最大的程度上直接关乎人的成长与发育。有时候,仅是一部戏剧的改编与表演,就可能使一个人成长起来,因为他或她据此认识了自己、世界、社会、他人与生活。

所以,我以为,关于戏剧的传授与学习,其实太简单——那就是让学生去改编、去组织、去表演,如此而已。教师能做什么呢?首先,教师需要给学生出示全本的戏剧;其次,鼓励并组织学生改编,为什么呢?因为剧本离我们已经很远了,我们需要以现实生活与自我存在作为基点加以改编,这正是戏剧之为戏剧的本质意义。在改编中,生活的真相、人性的复杂、价值判断的艰难、伦理道德的悖反含混无不会浮出水面。再次,指导建议学生的表演,这里面也同样包含了表演者对自我及生活与人性、道德等等的理解与认识。小如服装、扮相、灯光、舞台的设置无不如此。这样的行动,难道只是习得了知识吗?不,这样的学习会转识成智,一个人的视野、襟怀、想象力、气度、生活的把握都会得到健康的生成与发展。

《雷雨》是社会悲剧,是性格悲剧,是命运悲剧,也是人性悲剧,其间人之内心的复杂深邃幽暗变幻,绝非一般戏剧可比。这样一部戏剧,线索太多,辐射面太广,似乎更适合让学生分而演之。比如,可以抽出关于繁漪的部分,以其为轴心,改编出一部有关女性抗争与沉沦的戏剧;可以抽出关于鲁侍萍及其女儿四凤的部分,改编出一部关于命运轮回无可逃遁的戏剧;可以抽出关于周朴园的部分,改编出一部成功人士人性蜕化的戏剧;可以抽出关于周萍、周冲的部分,改编出一部有关成长的痛苦的戏剧……可以选择的角度太多,我这里只是以人物为主线,而学生想必会有更多的想法,比如以爱情为主线,比如以成长为主线,比如以阶级对立为主线等等,那就鼓励他们。这样的改编与表演,实在有益于学生对人性与命运的认识与体会。

《雷雨》所展现出来的人性复杂让我们通常的道德伦理评价在这里全失去了重量,而这不正是人吗?这不正是生活吗?如此,倘若我们进一步要求学生在改编时融入现代生活的元素,将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

比如若学生以成长为主线进行改编。周冲与周萍无法自由成长的悲哀,放在当下,面对的又是什么样的压制力与牵扯力呢?亲人之爱的不堪负重?学习的异化?生活过早来临的压力?社会无所不在的渗透?娱乐时代无形的可怕的操控?……若是学生可以想到所有这些甚至更多,成长即使再痛苦与艰难,成长也依然会不屈地向前的。

哦,还有爱情,哪个少年不怀春,哪个少女不动情呢?只是,现时代的爱情观念与以前是多么不同。但无论有多少不同,关于爱的本质,关于爱的要求,这些却不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此,关于爱情,学生会如何去想象与面对呢?

当然,还有阶级对立,这不正是我们这个贫富严重对立的社会的现实吗?富人如何富,怎么富的?富人如何对穷人的?穷人何以无能摆脱贫穷?在富与穷之间,权力是如何运作的?社会应该如何走向公平公正?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触及的沉重的思考,倘若融进去,艰深将不艰深,因为良知与激情在涌动,因为年轻的血与高贵的情操在做工。

当然还可以由我们此时代的成功人生模式切入,假定周朴园生活在此时代,他是如何抵达成功的?假若一个人的成功要抵押其年轻的热血、高贵的情操,甚至要借重爱情,甚至要抛弃坚持多年的道德感与与生俱来的良知,把成功建立在鲜血、呻吟、呼号之上,把地位建立在践踏人性与人心之上,这样的成功人生模式难道不是和靡菲斯妥作交易吗?那么,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出了问题?我们的道德机制是不是脆若薄纸呢?我们的人性是不是退化了呢?我们该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自处与处人呢?这并不高深也不玄奥,这是属于所有学生的社会与道德现实,他们必须面对与回应。

倘若可以给学生以机会去改编去表演这样一部戏剧,而后再讨论交流,那将是怎么样的收获?

梁卫星,作家,代表作有《成人之美兮》等。endprint

猜你喜欢

周萍悲剧人性
伟大的悲剧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素养为本”的高中化学课型研究
《雷雨》剧本内容梗概
逼近人性
泄洪的悲剧不能一再上演
猫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功能与人性
周蘩漪的反抗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