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自信又独立

2015-05-25夏洛特·普桑

商周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蒙氏蒙台梭教育法

编者按

4月19日,青岛法语联盟借《蒙台梭利教育精华:让孩子自信又独立》一书出版之际,邀请到该书作者、国际蒙台梭利协会会员夏洛特·普桑女士发表了演讲,系统介绍了蒙台梭利教学法。现将本次演讲的内容整理如下。

我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教育者,2011年从蒙台梭利学校毕业,在阿根廷、巴西进行过许多人道主义活动,有12年蒙台梭利的教育经历。我特别希望所有家长能以一种新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蒙台梭利教育法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状态,在蒙台梭利教育法下进行家庭教育的孩子非常独立、积极主动和开放,并且培养了自尊自信和自重。我们觉得,孩子有自我教育的天性和自主性,所以我们提倡推动孩子的自主教育。蒙台梭利有一句名言,“孩子有内在的自主学习动力,我们的作用是帮助其迸发出来”。

孩子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信息

发明者蒙台梭利女士,是一位医生,她的教育经历特别曲折,因为在她那个年代,女性是被禁止接受教育的。毕业后,她最初在治疗儿童智力缺陷的诊所工作,很快她发现相比于医学治疗,这些智力缺陷的儿童更需要教育法上的改变。她探索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育的孩子比没有智力缺陷的孩子取得的成绩还要好。所以她在1957年成立了第—所蒙台梭利学校,接受了50个来自整个欧洲的儿童进行学习,而这50个儿童年龄各有不同。2007年国际蒙台梭利协会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家蒙台梭利教育者培训中心,现在已经在50多个国家成立了2.7万所蒙台梭利学校。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受到个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启发,认为没有人高于其他人,每个人都该思考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应知道世界上所有成分之间都互相影响和依存,每个人都应该有和平观念,并通过教育保持与发展和平。

孩子如同海绵,给他压力他可能会收缩、封闭自我,而给他宽松的环境他就会迸发出喜悦和开心。孩子在0至6岁会像海绵一样吸收周围的信息,包括语言、风俗习惯等等,通过自我教育与世界产生关系。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这才是最成功的发展状态。通过我们的观察,出生一个星期的孩子已经可以集中注意力。世界上关于儿童的教育有约定俗成的分析手段,而对于不同年龄的孩子也应该使用不同的教育法,因为不同年龄段会有不同的需要,我们要有目的地采取不同方式。

0-6岁婴幼儿期是对于“我”的意识的建立;6-12岁童年期是道德意识的建立,12-18岁青少年期是社交意识的建立,18岁之后是政治意识的建立。3岁之前教育者帮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我”,使其具有明确的自我意识;3-6岁则是帮助“我”独立完成阶段。如果孩子自己学习,他们会培养一种自信和自立的特质。这个阶段也很敏感,家长与儿童的生活节奏和交流方式不同,孩子会有自己的表情和方式,家长不一定了解孩子的需求,也不确定自己的语言能不能很好地传达到孩子那里,所以要投入更多精力和耐心。6-12岁孩子家长要允许孩子探索,而不应代替孩子的角色。进入12-18岁,孩子在生理上会发生很大变化,心理上也会有很大变化,一方面很想离开家庭挣脱束缚,但又害怕脱离温暖舒适的环境,会很矛盾。同时会质疑和否定过去的观念,所以家长对于他们的陪伴很重要,因为这是重塑人格的重要时期。家长可以通过让他们多接触大自然来帮助他们平静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

教育原则

第一,自由。教育方式上要自由,赋予孩子一种选择权,当然这需要有很好的环境,也需要简单和明确的规则指导,在此基础上赋予孩子自由。学生也应该有尊重各自自由的意识。

第二,自我教育的能力。每个孩子都有自我教育的能力,我们需要佐以合适的教材和教育,让其在自我约束的动力下自主学习。

第三,自我测试,学生不是由老师进行打分,是孩子根据我们提供给他的材料来自我测试和改正。自我测试的好处是孩子犯错的时候不会有莫大的羞耻,反而会有继续探索的动力,会重新尝试。同时我们不能对孩子的成功过分赞美,要启发孩子让其自己尝到胜利的喜悦。

第四,言传不如身教。家长应该在外围活动,通过间接的方式教育孩子,而不应该直接进行赞扬或者批评。

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的关系

在蒙氏学校,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定位为合作的关系,即孩子是你的客人,以对待客人的方式去对待孩子,给孩子自信和尊严。要尊重每个人不同的发展节奏,有的人发展节奏慢,家长不应该过于看重这些东西,而应该尊重个人的发展规律。在教育过程中,学习过程的正面和愉悦非常重要,如果这个过程愉悦,孩子以后就会产生非常积极的情绪。

同时我们大人的观念也该改正,因为教育改善了儿童与成人的关系,成人不比孩子高明,孩子是未来的成人,在这种基础上才能正确处理我们之间的关系。成人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可以从儿童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

蒙台梭利的学习是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共同学习,这对于大孩子和小孩子都有益处。对小孩子来说,他们可以从大孩子身上学习经验;而大孩子会产生对小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在传授过程中巩固自己的知识。

尽管在这个班级里会有不同年龄层的儿童,从事不同的教育活动,但实际上他们之间不会存在一个竞争的不健康的观念,而会是一个合作的观念,大家都处在一个有落差和错位的合作的观念里,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个孩子不仅能够发展自尊和自信,也能发展对他人的责任感,这是一个班级中的不同成员互相依存和依赖的关系。

我们接下来展示的这个影片是儿童之家里的一个3-6岁的小孩子,在加拿大的一个蒙氏学校里的活动。大家可以看到影片里的小男孩自主性很强,想做什么自己安排自己展开。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里也观察到,小孩都是很积极的,因为他们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一点也没有被动、勉强、不情愿。

我认为产生这种积极效果的原因有3个:精心布置的环境;充足的教具;教育者的理念和态度。

在蒙氏学校里,老师有着很重要的角色,一方面他们要保证教室里的秩序,保证教具被正常使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他们的理念和所采取的态度。教育者的态度是非常细致地观察学生,观察他们达到了一个什么阶段,以及想要发展哪一方面的能力,根据这些来建议他们选择适合的教育材料。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可能会向一个学生介绍一种学习材料,也可能会向全班学生介绍一种共同的材料。

虽然有时我们也会以全班为单位来开展某一项活动,但在蒙氏学校里我们更推崇小班教学,这样可以保证老师在介绍某一教学材料的时候,学生是做好准备并且能够接受的。

在介绍教学材料时,教师是出于科学的、客观的目的,但同时他们的态度应该是积极的、愉悦的,这样才能保证学习的乐趣所在。也就是说,对于教师来说,很重要的是保持教室中的学习气氛。

在蒙氏学校,一个班级可能有25~30名学生,只配有两位老师,一位介绍怎样使用教具,另一位充当“气氛保护者”,来保持教室里向上的友好的氛围。同时我们也不希望教师过多地参与,要保持距离。如果学生需要帮助,教师当然会上前帮助,一旦学生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样的活动,教师就迅速退到一边,充当观察者和卫士的角色,不要去打扰学生。

“任何无用的帮助都是对事情的阻碍。”也就是说,教师的作用是保护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而不是阻碍他们。当孩子们自己觉得需要学习某一东西时,他们会主动学习,所以,教育者会交给他们“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的句式,让他们来表达自己的学习需要。

对于教育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进行再教育。要发展自己的观察和旁观的能力,以及用心倾听的能力。当孩子表达出自己诉求的时候,教育者需要把孩子的语言翻译成成人语言,来帮助孩子表达他们想要做的事情以及能够做的事情。

教育是一个服务的行业,一个付出服务的行业。在这里,我想引用蒙台梭利女士的话,“教育者不应该多说话,而应该学会保持静默;不应该教育别人,而应该学会观察;不应该骄傲,而应该尊重和谦卑。”

对于一名教育者来说,他首先的角色是帮助孩子释放内心早有的自信,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教育者和家长最应该做的,是保持孩子们的创造性以及开放性。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时代,在中国,每三五年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的孩子将来会生活在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全新而陌生的世界,如果他们有开放和创新的能力,他们才能够适应社会,才能在社会上生存。每一个人都具备这样的天赋。

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发言:“我们要爱我们的小孩,无条件地爱他们。”大家不要害怕对孩子说出“爱”字,无论孩子在学校里的成绩好还是不好,或者他们会做一些好或者不好的事情。我们接受孩子是要接受他们的天赋,一旦我们接受孩子,孩子也会觉得他们被接受,并且来接受整个世界,在以后的人生过程中,他们也会不断发展自己,拥抱世界。希望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平时和孩子相处的时候,把这些相处的时光看做一个传递和平的过程,这也是我们今天教育理念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猜你喜欢

蒙氏蒙台梭教育法
思考
学前蒙氏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分析
中国少数民族蒙氏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蒙台梭利在日本
蒙台梭利教育是完美的吗
走“偏”了的蒙台梭利
冰与火之歌——蒙台梭利教育在中国:谁能在蒙台梭利的“铁王座”之上——蒙台梭利教育市场的“火”与“殇”
初探如何将“蒙氏纪律”渗入幼儿常规教育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实施的有效策略
《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