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合课本资源,彰显学科魅力
——话说椭圆的八个来历及应用

2015-05-25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九中学杨辉军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垂线椭圆线段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杨辉军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 张儒玲

整合课本资源,彰显学科魅力
——话说椭圆的八个来历及应用

☉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九中学 杨辉军

☉湖北省武汉市第三中学 张儒玲

数学课本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更是课标精神的重要体现,每一个例题和习题都经过了反复推敲、精挑细选.可见,课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有很高的教学和研究价值.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要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合理使用资源,充分加以利用,静态的课本就变得鲜活起来,处处充满了数学独特的魅力.

在《选修1-1》、《选修2-1》、《选修4-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教学中,笔者注意到很多例题和习题都涉及同一个结果——所求问题的结论是椭圆,将这些课本资源进行重组、整合,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在觉得眼前一亮之余,更丰富了椭圆定义的内涵与外延,加深了对课本的认识.笔者姑且称之为椭圆的八个来历.

一、第一来历

概念:平面内与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

出处:课本《选修1-1》第32页,

《选修2-1》第38页.

符号:|MF1|+|MF2|=2a(2a>|F1F2|).

图1

例题: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的坐标分别是(-2,0)、(2,0),并且经过点求它的标准方程.

出处:课本《选修1-1》第34页例1,《选修2-1》第40页例1.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2页习题2.1A组第1题,《选修2-1》第49页习题2.2A组第1题.

解答:设点F1(0,-3)、F2(0,3),则|MF1|+|MF2|=10.

由椭圆的定义知点M的轨迹是椭圆,焦点在y轴上,且a=5,c=3,b2=16.

二、第二来历

结论: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的距离和到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常数e的点的轨迹是圆锥曲线,其中点F是它的焦点,直线l是它的准线,比值e是它的离心率.当0<e<1时,轨迹是椭圆.

出处:课本《选修2-1》第76页.

推导:如图2,建立直角坐标系,MH⊥l于H.

图2

令b2=a2-c2,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练习: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l:的距离的比是常数,求点M的轨迹.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1页例6,《选修2-1》第47页例6.

所以点M的轨迹是长轴、短轴长分别为10、6的椭圆.

解答:易知点F为椭圆的左焦点.

如图3,过A、B分别作左准线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1、B1.

图3

同理,|BB1|=

过B作BC⊥AA1于点C,则|AC|=|AA1|-|BB1|=(|AF|-|BF|).又e=,则|AC|=(|AF|-|BF|).

归纳:设|AF|=r1,|BF|=r2,直线AB的倾斜角为θ,则有

例题:过椭圆的焦点F作直线与椭圆交于A、B两点,以AB为直径画圆,则该圆与相应准线l的位置关系如何?

出处:课本《选修2-1》第81页复习参考题B组第7题.

解答:如图4,取AB的中点C,过A、B、C分别作l的垂线,垂足分别是A1、B1、C1.

图4

所以以AB为直径的圆与相应的准线相离.

练习:点M与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M点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3页习题2.1B组第2题,《选修2-1》第50页习题2.2B组第3题.

三、第三来历

结论:平面内到两个定点A(-a,0)、B(a,0)的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常数m(m<0且m≠-1)的点的轨迹是椭圆.

推导:设M(x,y),且kAM·kBM=m.

练习:如图5,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求点M的轨迹方程.

出处:课本《选修1-1》第35页例3,《选修2-1》第41页例3.

图5

简答:kAM=

四、第四来历

结论:在圆x2+y2=r2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PD,垂足为D,动点M满足(λ≠0)(M不与P、D重合),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M的轨迹是椭圆.

例题:在圆x2+y2=4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段PD,D为垂足.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的中点M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出处:课本《选修1-1》第34页例2,《选修2-1》第41页例2.

解答:设点M的坐标为(x,y),点P的坐标为(x0,y0),则x=x0,y=

图6

因为点P(x0,y0)在圆x2+y2=4上,所以

把x0=x、y0=2y代入方程得x2+4y2=4,即y2=1,所以点M的轨迹是一个椭圆.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3页习题2.1B组第1题,课本《选修2-1》第50页习题2.2B组第1题.

图7

五、第五来历

例题:如图8,圆O的半径为定长r,A是圆O内一个定点,P是圆上任意一点,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和半径OP相交于点Q,当点P在圆上运动时,点Q的轨迹是什么?为什么?

图8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2页习题2.1A组第7题,《选修2-1》第49页习题2.2A组第7题.

解答:因为点Q在线段AP的垂直平分线l上,所以|QA|= |QP|,则|QO|+|QA|=|QO|+|QP|=|OP|=r.

又r>|OA|,则点Q的轨迹是以O、A为焦点的椭圆.

练习:已知A B是圆(F为圆心)上一动点,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BF于点P,则动点P的轨迹方程是_________.

解答:因为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PA|=|PB|,则|PA|+ |PF|=|PB|+|PF|=|BF|=2.又2>|AF|=1,则点P的轨迹是以A、F为焦点的椭圆.

图9

六、第六来历

例题:如图10,矩形ABCD中,|AB|=8,|BC|=6.E、F、G、H分别是矩形四条边的中点,R、S、T是线段OF(O是矩形的中心)的四等分点,R′、S′、T′是线段CF的四等分点.请证明直线ER与GR′、ES与GS′、ET与GT′的交点L、M、N都在椭圆上.

图10

出处:课本《选修1-1》第43页习题2.1B组第3题,《选修2-1》第50页习题2.2B组第4题.

解答:如图11,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E(0,-3)、R(1,0),得直线ER的方程为3x-y-3=0 ①.

图11

由G(0,3)、,得直线GR′的方程为3x+16y-48=0 ②.

图12

将①式与②式相乘,得y2-1=-,即点M的轨迹方程为

七、第七来历

结论:如图13,以原点O为圆心,a、b(a>b>0)为半径分别作两个同心圆.设A为大圆上的任一点,连接OA,与小圆交于点B.过点A、B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M.则点M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φ为参数).

图13

出处:课本《选修4-4》第27页.

推导:设以Ox为始边,OA为终边的角为φ,点M的坐标是(x,y).那么点A的横坐标为x,点B的纵坐标为y.由于点A、B均在角φ的终边上,由三角函数的定义有x=|OA| cosφ=acosφ,y=|OB|sinφ=bsinφ.

当半径OA绕点O旋转一周时,就得到了点M的轨迹,它的参数方程是(φ为参数).

出处:课本《选修4-4》第29页.

解答:设M(5cosφ,4sinφ)是椭圆上任一点,则z= 5cosφ-8sinφ=,其中cosθ=

当φ+θ=2kπ(k∈Z)时,zmax=,此时x=5cosφ= 5cos(2kπ-θ)=5cosθ=,y=4sinφ=4sin(2kπ-θ)=,即

当φ+θ=π+2kπ(k∈Z)时,zmin=-,此时

解答:设A(0,-1)、B(2cosφ,sinφ),d=|AB|.

d2=4cos2φ+(sinφ-1)2=-3sin2φ-2sinφ+5=-3

八、第八来历

探究:椭圆规是用来画椭圆的一种器械,它的构造如图14所示.在一个十字形的金属板上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导槽,在直尺上有两个固定滑块A、B,它们可分别在纵槽和横槽中滑动,在直尺上的点M处用套管装上铅笔,使直尺转动一周就画出一个椭圆.你能说明它的构造原理吗?

图14

图15

出处:课本《选修4-4》第28页探究.

结论:如图15,点A、B分别在y轴、x轴上移动,点M在直线AB上,且|AM|=a,|BM|=b(a>b),则点M的轨迹方程为

推导:如图15,设∠xBM=φ,则点M的坐标为(acosφ, bsinφ),即点M的轨迹的参数方程是(φ为参数),从而得点M的轨迹方程为

图16

练习:如图16,A、B分别在x轴、y轴上移动,点P在线段AB上,|AB|=5,|AP|∶|BP|=3∶2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_.

解答:设P(x,y)、A(a,0)、B(0,b).

由|AB|=5,得a2+b2=25,则

在经济学中,资源整合是指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利用.可见,教学资源的整合,尤其是课本资源的整合是很有价值和必要的.这种整合不仅立足于知识的传递,而且进一步丰富了学习者的经历,增加了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拓宽了所学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如果教师带着新思想、新视野、新做法,做到艺术性地驾驭课堂和课本,实现教学资源整合,对教者与学者来说,都受益匪浅,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本文仅涉及数学教材内的资源整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教材的魅力,意识到了课本资源的重要性,眼界大开,思路更活.而对教师来说,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归纳、整合和研究的能力.教与学两个方面都有收获.

猜你喜欢

垂线椭圆线段
Heisenberg群上由加权次椭圆p-Laplace不等方程导出的Hardy型不等式及应用
多角度思维实现平面与立体的转化——学习微专题《明修栈道(作垂线)、暗度陈仓(找垂足)》有感
画垂线的方法
近岸悬沙垂线分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例谈椭圆的定义及其应用
Global health training in Canadian family medicine residency programmes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一道椭圆试题的别样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