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驱动下的“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案例

2015-05-2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任伟芳

中学数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刻画情境同学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任伟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谢 秦

情境驱动下的“不等关系与不等式”教学案例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教研室 任伟芳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鄞江中学 谢 秦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建立不等观念、处理不等关系与处理等量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前不久,在浙江省宁波市教研室组织的教研交流课的教学过程中,内容取材于人教A版普通高中必修5第三章第一节不等关系与不等式的第一课时,笔者的“情境驱动,学以致用,激发兴趣,凸显本质,彰显人文”的教学设计受到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本节课主要是将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刻画为数学中的不等式,巧妙创设一个公益慈善情境,将常见的不等式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想通过自己的教学设计抛砖引玉,愿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过程

1.以生活中常见的不等关系引出不等式

师:我们今天的课题是“不等关系与不等式”.与等量关系一样,不等关系也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和生活中.例如,下面两幅图隐含着怎样的不等关系呢?

图1

图2

生1:星期二的温度是在6℃到17℃之间变化.最高速度不能超过10千米/小时.

师:非常好.三角形两边之和与第三条边的关系呢?

生2:大于.

师:同学们还能不能举出生活和数学中遇到的不等关系?

全班同学兴致高涨,互相讨论,纷纷发言,列举出不少生活和数学中的不等关系.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对于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应该如何用数学式子来刻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用不等式来刻画不等关系.

(PPT展示)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不等号”由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于1631年开始使用,但当时并没有被数学界所接受,直到100多年后,才逐渐成为标准的符号.

师:对于上述三个不等关系,同学们能不能用不等式来进行刻画呢?

生3:设星期三的温度为x℃,则6<x<17.设速度为v千米/小时,则v≤10.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则a+b>c.

设计意图: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展示,更具有视觉冲击力,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接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不等关系,可以加深对不等关系的认识.通过介绍不等式的概念和历史,一方面渗透数学文化,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2.用数学眼光看献爱心故事

(1)故事背景.

师:下面让我们来感受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与数学中的不等式.我们从一个小故事讲起.

请同学们看三张图片:图3中稚嫩的脸洋溢着对生活的期望,图4中埋头苦读的身影让我们深深感动,然而脚下一双破烂的球鞋让我们心酸不已(见图5).看到这些,同学们有何感想?

图3

图4

图5

生4:山区儿童的生活实在太艰辛了,我好想帮帮他们啊!

师:这位同学的想法应该代表了我们全班同学的心声,我们不妨来为他们每个人买双鞋子和筹点生活费吧!

设计意图:看似与课题无关的内容其实是本节课始终围绕的主线.一方面可以弘扬社会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学生主人翁的精神.以故事作为引线,自然而不突兀,采用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层层推进,学生参与度高,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境模拟——筹集善款分析数据.

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筹集善款了,我们当然要自力更生了,不妨让我们自主创业吧.假如我们班同学想自主创业,筹集善款,为山区儿童送去爱心,现在可以向政府贷款2万-10万,贷款不需要利息,但有期限,贷款期限为5年.请问这里有没有隐含的不等关系?如果有,用不等式如何来刻画呢?

生5:有!可以贷款2万-10万.若贷款金额为w万,则2≤w≤10.

师:启动资金少,电子商务的强大力量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可以开个淘宝店,但是具体卖什么呢?还得进行市场调查,请看下面的几组数据.

(a)名称 每天销售数量第一位 女装 35434第二位 化妆品 18277第三位 珠宝首饰 18182第四位 日用家电 11795第五位 电脑网络 11057

(b)支付宝每天在女装上的支付交易平均达到了10000笔以上.

(c)淘宝网上的注册用户超过百分之七十为女性.

(d)其中价格区间在30-100之间的衣服占总销量的50%以上.

这些调查中有没有蕴含着不等关系?可以用不等式来刻画吗?

生6:有!可以用不等式来刻画.

师:分析以上调查数据,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生7:我们可以在淘宝网上开平价女装店.

设计意图:让学生继续感受我们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的不等关系,以淘宝网为媒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境模拟——进货试卖.

师:假设我们班同学申请到了5万元的政府贷款,通过上网注册,成功申请了淘宝网上开平价女装店的一个账户.现在就要进货了,根据店家的要求,衣服20元一件,裤子30元一条,衣服的数量必须不小于裤子的数量,为了降低风险,现在暂时进这两种货物(两种货物都要进),那么进货的件数应满足怎样的不等式?能不能请一个同学来为我们展示一下?

生8:假设衣服进货为x件,裤子进货为y件,则应满

师:非常好!我们发现对这个实际问题的处理可转化为对数学不等式组的解决.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店总算开张了,我们打算先进行试卖.成本价20元一件的衣服,经过市场调查,如果每件衣服售价定为30元,可卖出1000件,若每件衣服售价每提高一元,销售量就会减少10件,应怎样定价,才能使总收入不少于40000元?这个实际问题隐含着怎样的不等关系?用数学中的不等式如何刻画呢?

生9:设每件衣服售价提高x元,则应满足(30+x)·(1000-10x)≥40000.

师:这个问题转化为了……

生10:我们学过的一元二次不等式.设计意图: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处理,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认识,让学生树立应用数学的意识.

图6

(4)情境模拟——生意来了.

师:某一天你收到一条淘宝微信(如图6).有两种优惠可以选择.优惠一:每件九折;优惠二:100件及以内的按原价,超过100件的部分打七五折.假设每件衣服的售价为30元,如果你是店主,你会给他们哪种优惠?同桌两位同学可以相互讨论.

生11:其实这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问题.设购买衣服的件数为x(100<x<200).优惠一:27x;优惠二:3000+ 22.5(x-100).若变量x满足27x>3000+22.5(x-100),选择优惠一,反之选择优惠二.

师:太棒了!这位同学发现了要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把它转化为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的数学模型.请问:作为抠门的店主,你还可以给出怎样的优惠?

生12:每件打九五折.

生13:150件及以内的按原价,以外的打八折.

师:看来没有最抠门,只有更抠门啊!作为店主你希望收益越多越好,但你若是买家,会怎样选择呢?

生14:选择钱少一点的.

师:这应该是所有买家共同的心声了.同一个问题,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以后一定要学会从多角度去看待问题,这样才会有较客观的判断.

设计意图:通过时下流行的通讯软件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出的材料要求学生经过分析问题来得到,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善于转化的能力.经过对卖家与买家的换位思考,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5)情境模拟——喜获丰收.

师:假设我们班经过艰辛的创业筹集到了善款,并购买了鞋子,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步,就是把鞋子快递给他们.快递用费规定如下.申通快递省内:首重6元(一公斤以内),续重每公斤需要3元,依次类推,此时运费与斤数的关系如何呢?小组讨论.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

生16:分段函数.

设计意图:快递费与生活密切相关,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3.不等关系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

生17:主要学习了生活中的不等关系转为数学中的不等式.另外,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方法,学习了生活中要从多角度去看问题的思维方式.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到位和全面.不仅从知识层面来概括学到的知识,还能从情感价值观和思考问题方式层面做总结.说到等式,我们自然会想到天平两端放相等重物时天平平衡.同学们想想我们小时候玩的一边压下去,另一边会翘起来的……

生18:跷跷板.

PPT展示图(如图7).

师:正因为有了这些不等关系,才使我们的世界变得生动而丰富多彩,跷跷板中的不等关系让我们孩时享受到无限的玩耍乐趣,这种不等关系让我们觉得温馨,然而这种不等关系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随着我们的成长,父母的老去,当这种不等关系改变发生时,同学们一定要抓紧机会去孝敬为你的成长付出自己一生辛劳的父母,去善待周边每一个人.

图7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的展示,能让学生感受到不等关系的生动和温馨,体现了父母与孩子的舐犊情深感,同时感受传统伦理的熏陶,突出了教学的教育性理念,通过跷跷板中隐含的深刻的人生哲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称得上本节课的又一个亮点.

二、课后感悟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是息息相关的,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1.情境内容要新颖

新课程理念中提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里所说的“现实”,笔者认为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与社会生活现实(生活、生产实际、科技等方面)密切联系的数学;其二是学生自己的数学现实.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导入新课.不少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际,学习时,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乐于研究.本节课把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转为不等式问题,以此通过一个社会热点问题——贫困山区儿童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巧妙建构情境——开网店,把开网店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刻画为数学中的不等式问题,传递着正能量.

2.应用能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内驱动力,兴趣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去探究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课堂上笔者在讲授知识时,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运用数学知识.教师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导数学知识的形成,让学生学以致用.本节课一改传统的讲练模式,将常见的不等式类型融入自主创业——开网店的问题中,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需彰显人文关怀

本节课以为山区孩子献爱心为主线贯穿着课堂教学的始终,既有时代意义,又激发了学生社会的责任感.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板书以学生回答问题书写为主,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中解决.老师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课堂氛围热烈,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情感是在学习过程中萌芽和发展的,他们对自己通过努力获得成就感觉强烈.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情感来创设新颖情境并帮助学生获取成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各个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对正确的结论表示赞赏,对错误的结论共同探讨并加以修正和补充,让他们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和自豪感.

本节课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还获得了人文的润泽.课后询问学生,本节课还有什么感受?学生甲表示以后在淘宝网上购物要注意与卖家的沟通;学生乙表示要注意消费的陷阱;学生丙表示以后自主创业可以考虑电子商务.看来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的收获还是蛮大的,我心甚慰.A

猜你喜欢

刻画情境同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刻画人物如何『传神』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刻画细节,展现关爱
刻画细节,凸显人物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