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考量个人账户的前世今生
2015-05-25倪沪平
中国医疗保险 2015年9期
文/倪沪平
实事求是考量个人账户的前世今生
文/倪沪平
倪沪平浙江省人社厅医疗保险处副处长
应该从历史贡献、当前环境、改革方向三个发展阶段考量个人账户的前世今生。
一、正确评价个人账户历史贡献。一是通过个人承担缴费责任培养了参保人员社会保险意识,为我国医疗保险走社会保险道路夯实基础;二是设置个人账户有利于统筹基金集中资金资源保大病;三是承担门诊和药店购药费用支付功能,在相当长时期内解决了参保人员小病医疗保障问题。因此,我们坚决反对否定其应有历史贡献的谬论。
二、科学研判个人账户面临的内外因素。当前影响个人账户生存的内外因素主要有三类:一是来自居民医疗保险(含新农合)制度的冲击,由于居民医疗保险不需考虑代际共济、纵向积累,筹资标准和个人负担都要低于职工医保,加上门诊统筹推广迅速,在社会上出现了没有必要设置个人账户的声音;二是个人账户账面资金积累规模造成的财务错觉,由于没有定期向社会公布医保基金精算评估,出现了有意或无意忽略职工医保退休不缴费的制度特点,甚至散布“花不出去”的妖言,导致取消个人账户的呼声越演越烈;三是部分地方政府强势推进个人账户套取现金、体育消费等,同级医保监管部门无力纠正,最终导致既成事实。
三、分步推进个人账户两化改革。一是入口要“弱化”。有条件地区可以借助建立门诊统筹等政策窗口期,取消原来统筹基金按比例划入个人账户部分,适时转为用于门诊统筹基金筹资来源。二是出口要“活化”,原则上凡是用于参保人员自负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都可纳入个人账户支付范围;对于在扣除了一年内必要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预期后仍存在的沉淀资金,探索购买商业健康保险和支付自费类医药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