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刻刀下的山水意境——浅说紫砂陶刻陶板画“太行人家”的创作

2015-05-24汪成友

江苏陶瓷 2015年5期
关键词:紫砂陶陶刻景色

汪成友

(宜兴 214221)

中国作为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更是拥有悠久的制陶史,而陶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文明时期,先民们把生活、生产以及自然现象记录在陶罐、陶碗上,这便是最早的陶刻方式。据考证,有史料记载较早的陶刻文字为元代蔡司沾《霁园丛话》中的:“余于白下获一紫砂罐,有‘且吃茶,清隐’草书五字,知为孙高士遗物。”至明、清时期,文人与匠人的合作为陶刻艺术真正打开了局面,书画艺术不仅仅被运用到紫砂器具的装饰,陶刻陶板画这一创作形式更是被逐渐普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一种创作方式也就对紫砂陶刻从艺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即书画艺术造诣能融入到陶刻技法中来。陶刻陶板画 “太行人家”(见图1)采用全手工陶刻表现中国画的水墨风格,初看作品整体给人以大气广博、苍茫粗犷的感觉,这与陶刻的创作方式以及太行山壁原本的特点不无关系,再细细品味作品中的景色又有宁静致远之感。以下就以作品“太行人家”为例,简述陶刻陶板画的创作。

图1 紫砂陶刻陶板画太行人家

1 艺术源于生活

艺术的创作从来都不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必须做到“走出去,拿回来”,“走出去”即融入生活、观察生活,“拿回来”即把所见、所闻应用到艺术作品中。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确实如此,就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来说,理论上主要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其中又以生活积累为首要,因此没有生活基础的艺术作品往往是空洞、乏味的,无法为大众所认可。从构图角度来说,陶刻陶板画“太行人家”主要采用实景拼接的手法,把不同地点的不同景色通过艺术加工的方式组织在一起,浓缩三千里太行盛景于尺寸陶板,这也就要求创作者从真实的自然景色着手,进行实地的观察与思考,所以才有了三次太行山之行,而每次都有着不同的体验。陶刻作品“太行人家”的原型便是有着“太行明珠”之称的郭亮村。郭亮村地处太行山深处,依山而建,坐落于千仞石壁上,以绝壁峡谷闻名于世,其山壁如同被刀斧削过一般,呈90°直角,景色与江南山水的柔和婉约形成了鲜明对比,具有典型的北方山水特点,巍峨磅礴、格调浑厚大气,颇有“壁立千仞”的气势。村落环抱群山又与传统中国画的“深山藏古寺”的风格不谋而合,故以此作画更是水到渠成。

2 水墨意蕴

陶刻源于书画,它讲究以刀代笔,利用刻刀的深浅力度、刀锋的辗转腾挪表现出中国画的笔法,把山水画中的花鸟鱼虫、人物山水铺陈在陶瓷作品上,以此来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独有的美感。陶刻和中国画虽然创作媒介与手法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两者在艺术表达效果上有所近似,皆是以视觉画面传达意境,所谓意境就是画家用所表现形象来表达胸中之意,画家把这种情感寄托于笔端,要求“以形写神”,做到“气韵生动”,明·董其昌的《画旨》指出:“画家六法,一曰‘气韵生动’。‘气韵’不可学,此生而知之,自然天授。然亦有学得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成立郛郭,随手写去,皆为山水传神。”也就是说,艺术家需修养身心,凭心作画,以画传神。陶板陶刻作品“太行人家”主体描摹了太行山景,远近景色详略有序,目及之处山壁陡峭、怪石嶙峋,之间点缀村落民居,瓦砾屋檐、门窗水井刻画细腻,暗合心中所思:游子虽心有千山万水,纵使志比天高,亦心系家乡;远处山峦叠嶂、绵延不断、烟雾缭绕,宛若蓬莱仙境,展现出“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的意境美,寄以“志远行近”之意。顶部引诗篇:“五朵危崖五指开,亭亭玉立绝尘埃,惊涛忽涨清泉水,是否翻云覆雨来。”以文笔点缀画作,合情应景、浑然一体。

3 总结

陶板陶刻画是中国水墨画在另一领域的延伸,它是一种蕴含情感的艺术,在展现美的同时,流露出别样的艺术元素与人文情怀。作品“太行人家”以中国画为纲,太行为旨,纵横笔墨,表情达意,充分体现了陶刻的艺术性,凝聚了艺术家对于生活的所思、所想,真正地体现出了一件艺术作品应有的价值。

[1]尹立杰.国画的表现形式与审美特点[J].群文天地.2011(11):105.

[2]邱东.紫砂陶刻艺术与文人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01):80.

猜你喜欢

紫砂陶陶刻景色
《海那边的景色》
咦,春天!
陶刻“汉韵对瓶”的创作及评析
紫砂陶刻“稚子垂纶瓶”的创作及评析
“仿古壶”的陶刻艺术和文化内涵
陶刻“奇峰叠翠四方瓶”的创作感悟
简析陶刻作品《枫桥花瓶》的刀法特色
浅析紫砂陶的造型与审美表达
论紫砂陶刻的装饰与发展
开宗立派 重构传统——吴鸣紫砂陶艺历史价值之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