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

2015-05-24马士恒李明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年5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口病皮疹

马士恒,李明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临床医学·

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

马士恒,李明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总结收治的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患儿为治疗组;其余未应用丙种球蛋白的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的热退、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退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52±1.41)d、(6.35±1.93)d、(4.06±1.25)d、(9.94±2.14)d,对照组分别为(5.78±1.12)d、(8.03±2.74)d、(5.53±1.50)d、(11.31±2.05)d。2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是安全有效的。

手足口病;静脉丙种球蛋白;重症患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下儿童多发,多数患儿症状轻微,预后良好。少数患儿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甚至致死性并发症。现总结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研究对象

总结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9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有18例患儿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为治疗组;其余41例患儿未应用丙种球蛋白,为对照组。59例住院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符合2010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关于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标准:有发热及手、足、口腔、臀部皮疹,且出现易惊、肌阵挛、呕吐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治疗组男∶女为10∶8,年龄(3.33±1.32)岁,对照组男∶女为20∶21,年龄(3.18±1.03)岁,治疗组及对照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给予常规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利巴韦林10 mg/(kg·d),喜炎平0.3 mL/(kg·d),甘露醇每次0.5~1 g/kg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抗病毒、抗炎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应用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剂量为2 g/kg,分2 d应用。

1.3 疗效判断

有效:发热消失、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如易惊、抖动、呕吐等消失。无效:发热或神经系统症状无明显缓解,转上级医院。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2组之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患儿入院时,在起病时间上治疗组及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病情无缓解在住院期间转上级医院,2组比较情况见表1。其余52例患儿均痊愈或基本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在应用IVIG患儿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见表2。

表1 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无效情况

表2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热退、皮疹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消退以及住院时间比较

3 讨论

手足口病近年来在中国多个省份暴发流行,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中枢性肺水肿、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急性弛缓性麻痹;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出现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危重病人可出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咳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多由EV71型感染引起。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是从大量健康人混合血浆分离提取的免疫球蛋白G,由于提炼生产和血浆内感染因子监测与杀灭技术的提高,可供静脉注射。目前临床已应用IVIG治疗50多种疾病,在危重症的抢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有:(1)抗感染,IVIG中含有多价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具有中和病毒、中和毒素、抗菌等多种功能,从而起到病原治疗的作用,改善临床症状。(2)抗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作用,IVIG直接抑制未成熟T细胞的成熟和增殖,从而抑制了细胞因子、炎性介质(IL-2、3、4、5、10和TNF-α)的分泌与产生。(3)免疫调节作用,IVIG能有效恢复紊乱的免疫调节功能,使T细胞有效地辅助或抑制免疫细胞,使B淋巴细胞产生足量抗体,使感染机体增强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2]。静脉注射本品后,血液中IgG水平即达到高峰,大约在注射7 d后随IgG自血液进入组织间液而逐渐降低,在注射后第28天左右降至输注前水平。

本研究比较了应用IVIG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的疾病转归。结果发现在热退时间、皮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症状消退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较常规治疗组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建明等[3]研究提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使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自,能改善临床症状,缩短发热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也有文献显示,对进展快、病情凶险的手足口病患儿,应给予大剂量甲强龙冲击治疗,并应用丙种球蛋白[4]。林涛研究也表明,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患儿应用丙种球蛋白或干扰素进行治疗较常规疗法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病程[5]。IVIG一般无不良反应,极个别病人在输注时可出现一过性头痛、心慌、恶心等不良反应,可能与输注速度过快或个体差异有关。因此,建议在输注的全过程定期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生命特征,必要时减慢或暂停输注,一般无需特殊处理即可自行恢复。

在本研究中,因病情无缓解而转上级医院的患儿共7例,说明患儿病情重,治疗效果欠佳。其中在治疗组有效率94.4%,对照组有效率85.4%,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样本数过少有关。可扩大研究样本,进一步明确静脉丙种球蛋白在阻止病情加重中的作用。

[1] 卫生部办公厅.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 年版)(一)[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2(7): 586-587.

[2] RAMAKRISHNA C, NCWO A N, SHCN Y W, et al. Passively administered pooled human immunoglohulins exert IL-10 dependent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 that protect against fatal HSV encephalitis[J]. PLoS Pathogens, 2011, 7(6): 1-17.

[3] 李建明, 林益敏, 胡毅文, 等. 甲基强的松龙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 178 例临床分析[J]. 药物与临床, 2013, 10(27): 71-73.

[4] 孔卫乾, 王金华, 黄洁兴, 等. 丙种球蛋白治疗婴幼儿重症手足口病疗效观察[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3): 414-416.

[5] 林涛. 丙种球蛋白及干扰素治疗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脑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C): 323-325.

(责任编辑:高艳华)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MA Shiheng, LI Ming
(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ffliated Hospital of He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The medical records of 59 children with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were reviewed. Children with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 in therapy were selected as treatment group,the others as control group. Effects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Pyretolysis time, the skin rash regression time, the nervous system symptoms disappeard time, and hospital stay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4.52±1.41)d, (6.35±1.93)d, (4.06±1.25)d, (9.94±2.14)d, respectively, in control group were (5.78±1.12)d, (8.03±2.74)d, (5.53±1.50)d, (11.31±2.05)d, respectively. They were shorter in treatment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in children with severe hand-footmouth disease.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critical patients

10.3969/j.issn.1674-490X.2015.05.001

R51

A

1674-490X(2015)05-0001-03

本文引用: 马士恒, 李明. 丙种球蛋白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的应用[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 32(5): 1-3.

2014-09-13

马士恒(1968— ),男,河北博野人,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及教学工作。E-mail: mashiheng@126.com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口病皮疹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孩子“口腔溃疡”警惕手足口病惹祸
多功能便携式皮疹观察尺的研制
1例氨溴索注射液致皮疹的病例分析
组合抗结核药物致过敏性皮疹32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观察
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观察
加味四物消风饮为主治疗艾滋病慢性皮疹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