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现状综述

2015-05-22黄跃红谢威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大学生

黄跃红+谢威

【摘要】中国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普遍不容乐观的,已是不争的事实。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当前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人文精神的哲学与伦理学的视角、社会需要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反思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的视角、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的视角等五个方面论述,成果丰硕。但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及提升的对策和路径方面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论述。

【关键词】大学生 人文素养问题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11-01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这亦表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普遍不容乐观的现状及其解决的紧迫性。为此,综述国内外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不仅可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提供科学的对策和路径,而且还可为应用型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模式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当前国内外学者关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问题的研究主要沿着五条主线展开:

一、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视角展开研究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强调“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都到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预言:“每一个人都无可争辩地有权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据此提出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幸福的人”、“合格的公民”,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

二、从人文精神的哲学、伦理学的视角展开研究

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是灵魂层面的的美好,而非肉体层面的优秀,即“德性就在灵魂中”。灵魂有理性和非理性之分,各种德性要成为社会美德都必须接受理性的规约,非理性灵魂与理性灵魂的融合与规约,就构成了道德德性。而道德德性的形成需要经过长期的求知与教化才能达到。弗里德里希·包尔生所著的《伦理学》体系讨论并验证了道德与社会进步、个人尊严之间的关系,通过德性和义务论,坚持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自身道德的至善论立场。我国学者易险峰在《人性·德性·品性》中就指出传统风习及道德教化对于伦理德性形成的重要意义。周国平则着手人文精神的哲学思考,在《精神的呼声》中对关于世界与人生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给出了答案。

三、从社会需要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展开研究

依据亚伯拉罕.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提出需要五层次论,认为人的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发展,按层次逐级递升。马克思从哲学的高度揭示了“需要是人对物质生活资料和精神生活条件依赖关系的自觉反映”,是人的“本性”。(《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1990年,联合国发署《关于人的发展报告》第一次对人的发展使用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创新了人的发展的价值理念。

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声音即是“钱学森之问”及其回响,其中温家宝总理2006年拿这个问题请教国内最有名的六所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葛剑雄谈《“钱学森之问”不是问大学,而是问社会》、薛涌:《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钱理群:《今天的中国不能没有梦//寻找北大》。此外,柳友荣和胡程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体制改革研究”(批准号13BGL126),他们在《人文素养:应用型大学远航的“压舱石”》一文中指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模式上应该回归“大学之道”,大学的核心价值不只是技能的传输,还是人文精神的传递。都指出了应试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偏废,提出了教育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人才而实行历史性转型的必然课题。

四、从反思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的视角展开研究

国内对道德失范问题已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代表作有中共中央党校汪青松的《道德失范十年研究综述》、张娟的《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及其校正》、贾乐芳的《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与道德重建》等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象、产生的原因、判断标准、总体认知和治理方法等进行分析和梳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道德重建的教育策略。

还有更多的人文主义情怀的学者开始投入到切实的通识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事业,对当代大学生成人成才给予切实的指导,发表和出版许多人文读本。其中有影响力的包括,龙应台的《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郭世佑的《人文素养乃立身之本》,以及韦荣主编的《大学生人文素养读本》、张洁、王世红主编的《人文素养》、崔淑琴和李快艇主编的《大学生人文素养与人生》、徐求真、易敬林主编的《星空集:当代大学生科学与人文素养漫谈》、王国雨主编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养》、薛庆国主编的《学点人文》、钟怡阳编著的《公众人文素养读本》系列丛书,等等。

五、从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的视角展开研究

学者们各抒己见,专门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也不乏成果。比如,杨志坚:《关于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探索》、杨礼富、邵春珠:《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在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人文教育主课堂、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对策。还有许多学者则从文、史、哲、艺术、语言等等课程开设来畅谈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作用,比如,第二炮兵工程学院的韩怀仁教授:《红楼梦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蒋承勇:《大学语文与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郭桂萍、曹洁编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术界对人文素养的相关研究硕果累累,而且主要集中在对人文素养的理论研究和对高校人文教育的考察和反思。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问题,尤其是形成的原因、影响,以及如何提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对策和路径方面还缺乏比较系统的论述,这为我们的探讨留下了比较大空间。

项目:2014年长沙理工大学科技立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专项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人民检察院量刑建议制度构建与完善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