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收入的分析及其管理规范化的研究
2015-05-22黄智海刘斌
黄智海 刘斌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办学及其收入渠道的日趋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还拓展有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针对高校收入管理存在的学生拖欠学费、收入项目不规范、创收收入归进小金库、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高校收费缺乏统一规范等问题与不足,高校收入管理规范化的措施是:面向全校师生加大宣传、学习有关财务知识的力度;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合规地组织收入;编制财政预算,各项收入统一核算与管理;实施“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加强审计与监督,完善信息化管理,以此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高校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B
一、高校收入的分析
财政部、教育部2012年修订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字[2012]488号)第十九条规定:收入是指高等学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他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第二十条同时规定,高等学校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
(一)财政补助收入
所谓财政补助收入是指高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包括财政教育、科研及其他拨款。财政科研拨款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纵向科研经费。如果非同级财政部门划拨的款项,在账务处理上会作为“事业收入”或“其他收入”。
(二)事业收入
事业收入即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如学生缴纳的学费、住宿费,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考务费,某些专项活动的培训费等。如是按照国家规定要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的资金,则不计入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横向科研经费,如通过承接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
(三)上级补助收入
上级补助收入,即高校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补助收入,用于补助正常业务资金的不足,是预算外资金来源,也属调剂收入。但若是专款专用,指定用于某个专项的,则称为拨入的事业收入,不算入上级补助收入。
(四)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即高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如为方便教师子女读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不少高校都会配建有幼儿园、附小、附中。它是高校的附属单位,但其运营与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活动无关联,所以其收入上缴高校的部分属于附属单位上缴收入,而不列入经营收入。
(五)经营收入
经营收入指高校在正常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主要指具有经营服务性质的收费项目,如食堂经营、培训班办班、实验室开放、校内公寓出租、车辆管理等。
(六)其他收入
其他收入指以上五大类收入规定范围之外的其他各项收入,如利息收入、校友或社会人士捐赠收入、资产盘盈利得等。
二、高校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学生拖欠学费现象严重
学费是高校收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各高校普遍存在且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学费收入的拖欠。在不按时缴纳学费的学生当中,有部分学生是因为确实贫困,而国家或省一级的奖助学金还没有到位而暂时缓交;另有部分学生就属于不愿交,宁可拿着钱先享受或是做别的投资。大量的学费没有如期收回,经济负担之下是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深受影响。学校除了三令五申的教育,最后用答辩或毕业证卡住欠费生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办法,能促使学生按期及时缴纳学费。
(二)收入项目不规范、缺少统一管理制度
部分高校注重教学、科研管理制度的修订,但却疏于起草制订收入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开设收费项目的单位不同,面向人群不一,种类繁多,如果不靠上级部门或学校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统一管理,二级部门缺少指导文件,容易造成随意性与监管不到位。如教务处负责的英语等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普通话测试,研究生院组织的研究生复试,网络中心办理的上网卡等,各部门各立账户收费,在费用的核定、票据的使用以及最终的上缴都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
(三)创收收入归进小金库,合作办班标准随意
高校内某些二级学院或机构部门对于创收收入,没有上缴或只是部分上缴学校财务,自行私设“小金库”。在合作办班项目上,某些二级学院或部门未经学校授权和批准,自行以二级机构为名义对外签订合作办班协议,涉及的学费分成各自制定,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有些甚至没有学校分成,造成了属于学校经营收入的学费流失,容易滋生腐败。有些部门则是利用本单位资源直接创收,如租借场地、设备给外单位,所得收入不上缴不报备给学校,脱离监管,直接归入本单位创收经费。
(四)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执行进度过于缓慢
目前的高校预算体制还不尽完善,编制方法不尽合理,存在如预算外收入未被纳入预算等弊端。部分高校认为预算外资金是本校自有资金,无需纳入财政,资金管理上的漏洞也是造成收入流失的一大原因。
此外,高校的预算,尤其是纵向科研经费预算执行力度不强,进程缓慢。中央和地方科研经费拨款是要求当年下达的预算当年用完,否则清零回收。而多数情况下,各项目在接近年末时还有大量的经费未使用,最后突击花钱,造成了前期资金闲置,后期资金浪费,使用效率低、缺乏规范化等不良后果。
(五)高校收费监督多部门管理,缺乏统一的规范
高校收费监督多部门管理,接受教育、物价、财政等多部门的监督管理。但各监督机构多是各自监管,相互之间并没有太多的沟通,缺乏统一的规范,致使高校在收入管理上随意性较大,导致效率欠缺。
三、高校收入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一)面向全校师生加大宣传、学习有关财务知识的力度endprint
学校应不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对负责管理财务的领导、教职工进行财务知识、财经纪律、经济政策等有关知识的宣讲与解答,重点强调私设小金库的风险与厉害关系,增强其法律意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增强各教研科研项目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提高预算执行能力。提醒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经费使用计划,待科研经费到账后及时通知负责人,使之能第一时间启用资金,合理推进预算执行进度。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工作,让其了解学生欠费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多方努力克服拖欠现象。
(二)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依法合规地组织收入
针对学生家长反馈最多和社会上反映较大的乱收费问题,学校应注重收费管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及公开化。高校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使用合法票据。学校宣传海报、财务大厅等处要张贴公示经物价局核定的收费许可证和有关收费依据的文件,同时公布监督举报电话。对于新出现的情况,如某项培训活动、举办某项大赛,是否要征收培训费或报名费,应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好论证工作,确实需要收费可请示相关领导、报批相关的物价部门核准审批获收费许可证后再进行收费,切不可在未上报或未经批准下自行乱收费,以严肃国家相关政策法规。通过这样的公示制度执行,让广大师生监督管理,可最大限度的杜绝乱收费现象。
(三)补充和建全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的教学、科研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章制度汇编,使得整个教学科研工作能有序合理的运作。同样,做为高校另一大重要环节的收支管理方面,也应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财经制度。在财政部教育部修订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总体要求下,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在科学合理的原则下补充制定针对本校实际情况的财务制度,从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收入管理、结转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等方面制订细则。值得一提的是,要注重建立和完善好创收机制,从制度上约束各方责权利关系。把二级机构的自主创收收入中可能存在的被截流,纳入到高校收入统一管理中来,防止二级机构私设账户和小金库而产生的腐败现象。同时,也要注重捐赠款项这部分的收入管理,使之科学合理的使用,定期向捐赠者和审计监察部门报告财务状态,避免出现监管漏洞。财务制度的颁布,有利于对高校收入的依法管理,让收入管理行为约束于制度之内,促使收入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四)编制财政预算,各项收入统一核算与管理
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对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分析的科学性、执行的严肃性、考核的规范性等一系列环节进行控制,建立科学的预算控制体系。预算编制按“量入为出、量财使用、收支平衡”及“突出重点、兼顾各方、勤俭节约”的原则进行,注重编制方法的科学性、长远性和连续性,实是求是、不漏报不谎报。预算资金进行归口管理,做到预算编制的收入完整、支出谨慎。注意落实好预算经费用款节点,贯彻落实预算执行力度,防止年底突击花钱现象,发挥好预算约束力的作用,使得预算的编制和执行趋于科学合理。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财政专户管理
高校内设置专有的收与支账户,取消其它分名目的账户,二级学院更是不允许私设额外账户。高校各项收入需全额缴入学校财政专户,全部支出也由相应专用支出账户管理使用,以便于监督收支状态,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取消多账户,能有效的保护收入不被截留、不另设“小金库”,杜绝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使高校的收入管理逐步规范化。
(六)加强审计与监督,完善信息化管理
开展不定期的审计抽查工作,监督从预算到执行等一系列管理活动。如看预算的编制是否符合收支平衡、“收支两条线”等国家有关政策制度的规定,学校的各项收入和支出是否已按规定纳入预算,支出是否符合“量入为出”的原则等。正确的评价预算执行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有利于防范财务风险和管理上出现的漏洞。通过监督使高校更好进行收入管理工作,并从他律逐渐变为自律行为。另外,也可以请独立的校外审计机构审计并向师生公开审计报告,公布监督电话和邮箱,能有效进行反腐活动。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在完善制度、规范行为的同时,也应加强信息化网络化管理的建设。各种收费项目的标准、缴纳与反馈,教研科研平台经费的到账与使用、捐赠款项的来源与去向、学校内民生工程重大项目的开支预算与结算等,可以有选择的向相关师生公布,实现校园信息共享,在给师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资金的透明度与执行力度,让监督的形式更显多元化与公开化。
高校收入管理向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迈进,能有力的促进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应加强政策研究,转变思想观念,切实做好高校收入规范管理工作,维护高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合法高效地使用经费,共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
[参 考 文 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通知(财教[2012]488号)[EB/OL].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499/201308/155260.html,2012-12-19/2013-08-06
[2]郭峻.高校收入规范化管理研究[J].时代金融,2009(7)
[3]董乃斌.高校收入管理问题初探[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郭峻.高校实行非税收入规范化管理的障碍因素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5]刘广锋.高校预算外收入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8(6)
[6]徐春芳.浅析加强高校收入管理之—走开源节流之路,行监督管理之法[J].经济研究导刊,2011(29)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