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2015-05-22杨秀华
杨秀华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20-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小学体育课一直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着娇气、任性、怕苦、怕累、胆怯、坚持性差、意志薄弱、缺少独立活动能力、心理承受力极差这些显著特点,那么我们怎样在注重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又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让学生身心全部健康发展呢?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成因
经调查,在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着以下心理问题:娇气、任性、独尊心态、自私行为、忌妒心理、依赖心强和逆反心理等。
他们会出现这些心理问题与以下三方面有关:
青少年自身因素。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青少年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家庭教育的误区。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
学校教育的误区。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
四、结论与建议
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教学方式的体育课,对培养、发展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有着特殊的功能,在体育教学中把体育课与心理健康教学结合起来,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一)、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心理相容
体育教师平时应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生活习惯、心理健康状况、运动技术与身体素质状况,并逐一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比较,切实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且能充分挖掘潛能,对学生个性发展,形成健全人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优化课堂心理环境,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课堂心理环境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教师心理健康、情绪稳定,在教学中能使学生在一种心情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情绪的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的紧张。心理健康的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修养和师德修养,有较强的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能真诚地接纳学生,理解与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
2.建立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优化体育课堂心理环境的核心。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只有在良好的人际关系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所带来的积极情感、合作支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气氛,都将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由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与活动要远远多于其他课堂教学,因此,也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在教学中设计科学、合理、有效的场地与器材。体育课大多在室外进行,复杂多变的环境给小学生上体育课带来一定的干扰。所以应在课前画好场地,放好教具,使之整洁、美观、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一到场地,就感到心情舒畅,愉快有趣,渴望快点进入课堂中。
(三)、创设情境教学,突出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课程下的体育课堂教学也需要创设情境,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获取知识,达到心理健康之目的。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游戏,学生的思想、智力、意志、体力等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如运送抗灾物资,障碍跑比赛,接力跑游戏等集体游戏活动形式,能够使学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团结一致,奋勇拼搏,从而对学生的合作能力与意志力都有所锻炼。
(四)、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材要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照顾他们体育兴趣,满足现实的体育需要。尽可能扩大选取范围,增加一些选项课、专项课、开放式教学课。组织形式多样的比赛,培养学生的自强意识和集体观念。
比赛是体育教学中最吸引学生的组织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争胜心强的特点,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各类比赛项目,如接力跑、投篮比赛等等,让学生在竞赛中体会与人竞争、与己竞争的乐趣。比如在投篮比赛中,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给一定的时间进行练习,然后开始比赛。其他小组充当裁判。比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各小组内部的凝聚力和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在50米跑的教学中,将成绩及时反馈给学生,并要求他们先和自己比,只要有丁点进步,就及时表扬,让水平相当的学生一起比赛,让他们在竞争中超越自我,不断强化其竞争意识和自强意识
(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重视课后小结
在日常体育教学中有的老师认为课上好、准备充分就行了,往往忽视了练习过程中和课后的小结及复习,再精彩的课没有教师很好的引导和小结,学生就好比走马观花的学习无法总结经验和改进方法,就不能在日后的联系中改进和提高。所以教师课后的小结和作业的布置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在教学中学生个体差异各有不同,各个阶段心理状态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情况,在体育的同时有的放矢地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督促学生在增强体质的同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获得身心真正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孟绍兰.普通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年
[2]郝树源.论体质与健康[J].体育学刊,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