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农村养老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5-05-22丁轶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18期
关键词:安徽养老老年人

丁轶清

(安徽大学 经济系,安徽 合肥 230601)

1 问题的提出

按照联合国的标准,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者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那么该地区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此标准安徽省已于1998年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是国内较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省份.据调查,2014年安徽省人口中位数已达39.4[1]岁,比“六普”高3.1[2]岁,表明该省人口平均年龄正在增长.据2015年安徽省统计局的人口分析报告指出,该省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抚养负担不断加重,人口红利因素逐步消失.安徽又是一个农业大省,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10年底,安徽省户籍人口中农业人口为5277万[3],农业人口占全省总人口高达77.29%[4],其中,全省约有70%[5]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作为中部农业大省,安徽的人口老龄化表现更为突出,关于其农村养老问题的研究在全国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以其为例,试图利用第一手调研数据分析存在于安徽农村地区的养老问题,探讨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与未来发展方向.

2 安徽省农村地区养老现状分析

2014年1月-4月安徽大学农村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收回了551份有效问卷,对安徽农村的种田农民养老意愿及现状进行了调查,展示了我省种田农民的养老现状.对收回的55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60岁以下的问卷包含453份,约占问卷总数的82%,60岁以上的问卷有98份,约占问卷总数的18%.

2.1 基本特征

利用统计软件对问卷进行了归类分析,包括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休息活动选择、养老意愿选择等4个方面.如下表1是被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

表1 样本的基本情况

2.2 经济来源

从老龄人口(60岁以上)经济来源分析,目前老龄人口收入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自己从事农业经营,约占总体的62%,政府低保和新农保只占农村老年人生活来源的很小一部分.另外,数据还显示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子女并不是老人主要的经济来源.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和保持自我的尊严,在农村社会养老体系还未构建完全的情况下,老年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支持老年生活.这就出现了在养老的支持力上老年群体自身超过了其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事实上在弱化,但老人自身能力极其有限,要保证自己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困难,认识到这些情况,发挥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养老迫在眉睫.

2.3 健康状况

调研中发现,被访者老年人中,参加医保的人数占到76%,说明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进,医疗保险已成为老龄人口医疗费用的主要支付方式.在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中为:认为自己是非常好的占12%,比较好的占38%,一般的占38%,比较差的占8%,比较差的占2%.考虑到家庭条件,老人们生了病能忍则忍,实在忍不了才会去乡村卫生所开药,不是重病、急病不会去条件较好但收费较高的医院.而身体健康状况会直接影响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应提供更好的医疗条件让老人能够安康的度过晚年.

2.4 休闲活动选择

从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农村地区老年人在农忙之余打发农闲时间方式有打牌打麻将,占23%;听广播看电视,占31%;串门聊聊天,占31%;参加农村文化活动,占6%;其他方式占9%.农村基本没有文化活动,老年人也就无法以参加文化活动的方式打发时间,值得庆幸的是农村人住处集中且乡村的人情味浓,老年人可以经常走动串门聊天,互相陪伴,这使得农村老年人的空闲时间并不那么难熬.

2.5 养老方式选择意愿

从养老供给来看,养老供给包括老年人物质供给和精神供给等方面的供给,笔者在这里主要是研究农村老年人的经济保障供给问题.从安徽养老方式供给方面看,农村居民主要有自己以前的积蓄养老、子女养老、商业保险养老、新农保养老和集体或社会救助养老五个方面的养老模式.对调研中得到的农民养老意愿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到的结果为农民养老意愿选择最多的仍是子女养老,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传统养老方式的惯性结果以及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让人们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在安徽农村,靠自己的积蓄、商业保险、政府或集体救助、新农保的养老方式目前仍然不是安徽农村地区的主要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方式仍然是老年人的首选.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的今天,家庭的功能正在不断弱化是不争的事实,但家庭养老作为一种重要社会资源,有助于养老方式选择的多元化的形成.

3 安徽农村养老问题及原因

3.1 作为农村老年人养老最主要支撑的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程度明显.尽管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意愿选择占最大比重的仍然是家庭养老,但是数据又清晰的显示出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中子女供养比例只占35%.造成这种矛盾状况的因素有:

3.1.1 经济因素.农村的养老需求,即农民在养老方面的实际支出,一定时期内直接取决于农民实际收入水平.农民的收入持续缓慢增长或不增长,会使得养老资源短缺,农民在养老方面的支出受到限制.农村经济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着农村的养老需求状况.

3.1.2 人口因素.随着安徽省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在养老方面的支出成本越来越大,由于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传统家庭结构也已发生改变,农村劳动人口正逐渐向城镇转移,“空巢家庭”随之逐年增加,家庭养老模式面临着现实的挑战.

3.1.3 文化因素.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受到冲击,人们不再认为家庭养老是唯一的养老方式.并且农村年轻人口出外打工,老年人的耕地经验显得无用,老人在大家庭中的威望与地位大不如前.

3.1.4 制度因素.在我国目前所处的市场经济状况下,其价值观念对我国伦理道德和传统家庭的冲击日益强烈.农村经济制度的变化导致的结果是国家把更多的养老责任推给家庭,同时家庭老年保障功能却正在弱化,农村老年人口保障承担者的弱化在所难免.

3.2 商业保险的缺失和社会养老服务的空白

根据调研数据分析,农民们在养老模式选择中商业保险只占3%.政府或集体救助也只占17%.根据章珂的《安徽社会发展报告:新农保保障功能有限》所提,虽然安徽省为了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在养老机构的资金提供和实际的用工用地等方面都出台了多项相关优惠政策,但在农村地区由于受着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无论是公办或是私营养老机构依然存在发展的困境.

4 结论和对策

4.1 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保证了农民的收入,农民的养老支出也会随之得到保证.一方面,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就会降低对子女养老和社会救助的依赖,减少国家财政负担和子女经济负担,同时增加农民对商业保险养老的需求,刺激商业保险养老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即使是农民自我养老也会生活的更加轻松;另一方面,收入提高后,农民可以参加较高收费档次的新农保,从而享受更多的国家补贴.同时,地区经济的发展也能给地方带来更高的财政收入,从而增加地方政府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力度.

4.2 培养农民社会化养老的意识,转变传统养老文化

社会养老是国家现行养老的大趋势.在当前家庭养老仍然是农村最主要的养老方式,要以家庭养老为基础,逐步实施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转变.而农村养老社会化的发展,根本上是要农民在养老思想上进行转变.所以要培养农民的社会化养老意识,提高农民对社会养老保障的认知程度.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农闲生活,让农民的活动范围不拘泥于家庭,更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从而接受社会养老的文化氛围,转变传统养老文化.

4.3 政府要继续保持对养老工作的投入力度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安徽省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与决定支持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14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33项民生工程的通知,加大支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突出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内容.要让制度设计真正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与养老需求,让他们切身体会到社会养老的实惠,体验社会养老制度的优越,认识到农村社会养老制度缺失造成的弊端,从而在思想上转变养老观念.

4.4 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

《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4)》称,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和社会养老保险仍处在空白状态.尽管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老年人及其家庭都排斥敬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家庭结构的不断转变以及家庭规模的不断小型化,社会养老将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让社会力量参与到农村养老可以进一步加快社会化养老的前进步伐,减轻政府的压力,符合养老方式转变的大趋势.

〔1〕〔2〕成展鹏,赵强.安徽老年人口突破千万人口红利逐步消失[EB/OL].http://www.chinanews.com/df/2015/03-18/7139928.shtml,2015-01-18.

〔3〕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 策 [EB/OL].http://www.dss.gov.cn/News_wenzhang.asp?ArticleID=326168,2013-04-03.

〔4〕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安徽农村养老服务的问题与对 策 [EB/OL].http://www.dss.gov.cn/News_wenzhang.asp?ArticleID=326168,2013-04-03.

猜你喜欢

安徽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