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提升电大职业教育教学机制,开创校企合作多赢局面

2015-05-22周宏芸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5年2期
关键词:校企职业学校

周宏芸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026-02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校企合作模式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与学校职业教育共同的战略发展诉求。校企合作对于学校来说,其一可以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其二,可以增加学生就业率;其三,提高办学水平,使学校教育与社会、企业接轨。

对于企业来说,其一可以遴选和储备人才;其二利用学校的科研资源和力量,做新产品的研发或者项目联合开发;其三,协助企业进行员工的短期培训;其四,完成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所以,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目前已有的一些成功经验,都证明了,走校企合作之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出路。

一、 电大职业教育的现状和特点,校企合作的现状以及成因。

(一)电大职业教育同普通中职教育的区别。

电大的职业教育和普通职业教育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相同的是:两者都属于职业教育,都是面向社会和企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材。而不同的是,由于学历层次的差别,普通职教更侧重于社会生产实践的技能培养,电大的职业教育更注重人的整体发展,即除了技术技能等具有较强定位性、实践操作性的培训之外,还要对学生的情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各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培养,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熟练”、“业务”,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品质人才。因此,电大的职业教育不只是单纯的技术技能培训(当然,这是最基本的)而是应当根据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能与时俱进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

(二)电大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困惑。

目前,电大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采用的是跟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的形式,存在着合作模式单一,合作层次浅、合作范围窄等诸多不足之处。比如校外实习基地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前两年(或者三年)在学校进行学习,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和培训,但企业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这种模式下,企业仅负责提供学生的实习场地和岗位以及技术指导,并不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只是处于一种被动的配合,因此,企业的主动性并没有完全而充分地发挥出来,而学校也因为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到方案的实施,在到人才的输送和评价反馈等方面,都脱节于社会生产实际和企业的需求,因此而陷入了困局和尴尬的境地。很多时候,校企合作都处于学校单方“一厢情愿”的关系,合作的愿望较低。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四 点:

1.合作的政策和制度不健全 。

2.合作模式单一,深度和广度不够。

3.学校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建设、教学过程,评价体系等等都滞后于企业的发展和需求。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使得学生不能尽快适应企业需要。在学校学习到的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到了企业和单位,由于学校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较实习企业的要求有差距,部分课程内容有滞后性,使得学生上岗实习遇到困难重重。“怎么学的和实际用的不是一回事?”,“实践操作怎么如此复杂?”学生实习工作中觉得上手困难,困惑不断,用人企业也颇觉头疼。

4.学校的科研和研发能力不足。学校老师以教学为主要工作任务,课题研究和科技创新方面不太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足,致使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水平较低,实验室成果到产品的转化能力不够,这样,无形中也造成了学校缺乏对企业的吸引力。

5.对于企业来说,担心增加成本和承担风险。质量和效益是企业的目标,学生的实习,企业不仅需要投入一些费用和资金进行实习生的工作和生活开销,同时由于实习生的不能尽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技能,致使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均要受到影响,这也使得企业需要一定的资金来承担损失或者风险。

二、完善和改进电大职业教育教学机制,开创互惠互利,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多赢的局面。

(一)加大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企业不应当仅仅是制造业、加工业、服务业,还可以有政法、教育、管理等诸多行业。合作的方式也不能仅仅限于毕业实习这样的浅层次,而是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将企业生产与学校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借鉴发达地区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可以有订单培养模式,企业办校模式、校办工厂模式、职教集团模式。电大的职业教育,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学生进入企业,也不能只限于毕业前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而是,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比如新生进校时,就可以组织学生进入企业参观,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明确个人的发展方向。大二时,已经具备一些基本的专业知识,可以分派学生进入一些具体岗位进行观摩学习等等。

(二)按照产业的发展方向、社会和企业的需求,订立人才发展规划。

目前电大的人才培养计划,都是由中央电大统一制订,地方虽然也有自己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总的来说,还比较统一,区域和地方特色不太显著,和地方企业的需求有断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以中央电大人才培养规划为总领,地方人才培养计划为指导,同本地区几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共同制订本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也可采用定向输出的方式,比如跟本土一些大企业(大行业单位)合作,量身制订和打造该企业最需要的人才类型。学生毕业之后,直接进入该企业,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合作课题研究、产品研发。

企业有很好的生产、服务环境,也最了解市场,学校有优质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如果能把二者的有点充分利用起来,相互渗透,互为补充,资源共享,利益共享,那势必能达到“1+1>2”的效果。教师除了做好教育教学的本职工作外,学校应当鼓励他们从事课题研究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并协同企业技术人员一道,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调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将实验室里新的技术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的产品和技术。这样,无疑也会提高学校对于企业的吸引力。

(四)提高和完善机构建设(经费)、管理人员建设、课程建设和师资建设、评价管理。

机构建设:建立相应的对外合作机构,也可以附设在其他机构内部,专门负责校企合作计划的制订,企业的选择和谈判,同校内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协调,比如,协调教务处同企业一起拟订人才培养计划、课程和资源的设置、教学管理等等;协调企业同继续教育学院一起合作进行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协调人事处,进行企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等外部兼职教师的聘用等等。

管理人员建设: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校企合作的成败。管理人员肩负着,对校企合作的方向定位、企业的选择、制订合作计划和方案,学生实习的组织,同社会、企业和校内各部门的协调和沟通等方面的任务。学校应当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视野、市场敏感性和管理才能的专业管理人员。

师资建设:企业优质人才走进课堂、学校教师走进企业,促进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学校教师不能一劳永逸,而是要不断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和充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技能,只有不断进步的教师,才不会同社会发展脱节,才能带给学生正能量,培养出有上进心,会学习的学生。学校应当派遣教师进入企业,了解专业的最新发展,最新的产品和技术成果,以及企业对职工、职员的技术技能需求。而同时,对于企业内部的高级人才,也可以做为学校的专业特聘教师,进入课堂。

课程(教材)建设:电大的课程的开设,应当依据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当地企业的特点和要求,确定选修课程。并且应当增加实践课程的分量。也可编制校本培训教材,作为统一教材的有益补充。校本教材应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评价管理: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对实践、实习的比例,并且应当对从职业道德表现、自我学习能力、实习表现、工作质量等多个方面并结合实习之后的企业反馈意见进行评估。

(五)为企业提供岗前培训,继续教育培训。

学校有丰富的师资力量,大量的教学资源,优质的教育环境和场地,可以做为为企业上岗人员的岗前培训、转岗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基地。

(六)学生参与多种社会实践、丰富社会生产技能。

合理安排学生的实习操作。除了实训课、顶岗实习等方式之外,可以将社会实践、劳动实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是亲自参与具体项目,也可以是实践实作,还可以是体验观摩。针对不同的专业,时间的安排以及场地也可更加灵活,不拘一格。

电大办学三十多年来,为社会培养优质的建设人才一直是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多年来一直践行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电大的职业教育不论是规模、质量和发展前景都在整个职业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相信通过电大人不懈的努力,一定能打造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开创出社会、企业、学校和学生的多赢局面。

猜你喜欢

校企职业学校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学校推介
校企合作五反思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