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女性礼貌论”
2015-05-22胡敏
胡敏
【摘 要】本文在对性别、性别原型、性别差异和礼貌理论的分析基础上,提出对性别、语言及礼貌的关系下结论时要避免简单化,而应该放在具体语境中并结合听话者的理解进行分析。
【关键词】性别原型;礼貌;语境
自Lakoff提出女性比男性在言语上表现得更礼貌或顺从这个说法以来,语言与性别之间的关系成为语言研究的热门课题。Tannen、Brown等分别进行了研究,结论和Lakoff一样,都将女性语言与礼貌划上了等号。本文在分析性别、性别原型与性别差异,以及礼貌的表现与解释的基础上,提出我们应该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分析性别与礼貌之间的关系。
一、性别、性别原型与性别差异
英语中表示性别的两个词:sex和gender。前者是男女的生理标志,后者为社会标志。Eckert认为,“sex和年龄一样, 属于生理范畴,是gender固定不变的基础;而gender由社会角色、规约、期望等构成,受到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变量的影响。”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所以在讨论语言与性别的关系时,我们主要关注的应是人的社会性别而非生理性别。
在不同的国家或文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男女性别角色适切行为的社会期望逐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性别原型。最初的性别原型就像Atwater所说的那样,“男性擅长抽象思维,女性擅长形象思维;男性倾向个人行动,女性则重视建立与他人的关系”。性别原型在人类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所反映,尤其在两性语言中反映最为明显。
西方语言研究都坚持语言中的性别二元论, 即把男女两性截然对立。Lakoff认为,女人和男人使用不同的语言反映了他们各自的社会政治地位,女性的从属地位决定她们“要像女人一样说话”。West等认为女子处于一种无权的社会地位,在言语交际中她们总是被动并受人支配,男性却表现出很强的支配性。女性与异性交谈时常被对方打断,在选择话题和谈话量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反,男性倾向于控制话题和话语,时常打断女性的谈话,并且说话直接、不考虑对方的面子。
随着男女地位的平等化,一些学者提出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理论,但他们仍然坚持语言中的性别二元论。Tannen指出,男女两性各自在属于自己性别的圈子里长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言风格。他们在言语交际中的目标决定了不同语言风格。女性的目标是建立与其他团体成员的良好关系,保证对话顺利进行,一般表现为与交际对象合作和避免冲突。男性却更关心自己在团体中的地位,他们倾向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力图维护自己的声誉和威望。不过Tannen声称,人们也能采用与自己性别原型相反的谈话风格。
Cameron为代表的建构论者竭力反对传统的二元论。他认为语言学家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性别决定语言,或者静态地、模式化地描述男女的语言现象。其他语言学家也指出,男女交谈中的表现并不能证明两种性别的差异,他们在控制话题和话轮、使用的所谓女性标志语(如反义疑问句)表现完全一样,甚至有男性有超过女性的现象。
二、言语交际中的性别与礼貌的关系
新西兰学者Holmes借用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理论, 对新西兰白人所使用的英语中反映出的性别差异做了分析和解释。她认为女人比男人总体而言更有礼貌,具体表现在女人在语言交际中比男人更多地使用积极礼貌或消极礼貌策略。赞扬和道歉分别是她们表现积极礼貌和消极礼貌的两种重要方式。然而Brown和Levinson的理论将礼貌看成是一种交际的手段和策略,忽略了现实中交际的具体场合和对象,如果将其拿来作为评判人们是否礼貌的标准未免过于简单化。因此以上社会学家以及语言学家们提出的“女性的语言更礼貌”这一说法值得重新考虑。
在男女地位越来越平等的今天,语言学家们已经发现原来人们认为的男女说话的特征越来越倾向于交叉和对换。现代男性和女性会将两性性别原型中的优秀品质混合起来,或根据不同的情形自动调节自己的言语行为,新的性别原型产生了。Bem建议用一个新的术语androgyny来表示这种新的性别原型。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更倾向于这种新的原型。如越来越多男性开始遵循会话角色转变规则。他们一般不会粗暴地的打断别人的话,也很少使用生硬的祈使句,更难得使用咒骂语和禁忌语。相反,有时街上的年轻小姐却会说与其外表很不相称的咒骂语和禁忌语。
Brown等语言学家们的礼貌论实际上是在强化“女性的语言更礼貌”的原型,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礼貌原型基础上,而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的。因为在西方社会里,礼貌总被认为是女性的美德,礼貌的概念也是同女性相联系的,所以在研究时她们的脑子里就预先有女性的言语更礼貌这个假设。另外她们研究的主要是说话者的目的而不是实际的言语行为。虽然得出了女性比男性更礼貌的结论,但她们自己也不敢肯定这是否正确。因为在实际生活中,礼貌的表现方式受到特定的文化背景,年龄、职业、性别和社会地位的影响,礼貌的解释也根据具体场合、具体对象而不同。
言语交际是双向的,礼貌与否要看交谈者双方如何解释。言语交际又是具体的,礼貌与否要以具体的语境决定。如Kaharraki对一个摩洛哥女人和男老板讨价还价的语言的分析就证明我们在分析言语的性别差异时最好不要有“女性语言更礼貌”的假想。女人和男人讲话的一样直接、强硬,但老板并不认为她不礼貌,而只会认为这是女性常用的讨价还价的策略。
三、结论
性别和礼貌两个概念都是社会化的产物,人们对两者的认识受到社会文化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在讨论性别与礼貌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任何将性别与礼貌对等起来的观点都会过于简单化。在解释言语方式的差异时,生理性别只能看作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甚至算不上特别重要的因素,说话者所处的语境才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另外听话者如何理解也是判断说话者礼貌与否的重要因素,不应该简单的使用女性礼貌论来主导我们对男女言语交际的研究。
【参考文献】
[1]Bem Sandra L. Sex Role Adaptability: One Consequence of Psychological Androgyny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75(31).
[2] Holmes, Janet. Women, Men and Politeness [M]. New York: Longman, 1995.
[3]Kharraki, A. Morrocan Sex-based Linguistic Difference in Bargaining [J]. Discourse and Society, 2001 (12).
[4]Lakoff, R. Language and Womens Place[M]. New York: Harper & Row, 1975.
[5]Mills, Sara. Gender and Politenes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6]Tannen, Deborah. 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M] .New York: Ballantine Books,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