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结构域呈现顺序
2015-05-22孔凡娜陈丽宇王少婷杜永春
孔凡娜 陈丽宇 王少婷 杜永春
【摘 要】如何由浅入深的讲解基础会计的知识结构解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抽象枯燥的学习情绪,轻松地学会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合算的全过程的课程培养目标,本文做了有意的摸索。
【关键词】会计基础;知识结构;会计核算维度
一、课程框架结构设计
知识结构的构思程序为: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教学思路→构建框架结构→进行内容整合。
(一)确立课程的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计划,确立基础会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是:
1.会编会计分录
2.掌握会计核算的全过程
这是根据社会上的会计核算工作普遍采用了会计电算化提出的学会编制会计分录是会计人正确输入原始信息的技术保证,掌握会计核算的全过程有利于理解会计核算软件系统的设计程序和正确使用与正确判断其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二)明确教学重点思路
为实现会编制会计分录、掌握会计核算的全过程的课程培养目标,更明确基础会计的教学思路是讲清两条线:
1.会计对象与对应关系账户—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会计分录)
2.会计信息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会计核算程序(会计核算实务)
(三)构建课程框架结构
结合教学思路要讲清两条线,课程的框架分为前后两大模块结构。前一模块式借贷记账法及其应用,蕴含了会计对象与全部账户的对应关系(会计分录总集)分为四章:
1.会计对象要素与会计科目和账户
2.借贷记账法与会计等式
3.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核算
后一模块式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以会计核算程序统御全章:
1.会计核算时涵盖汇总的梳辫子过程
2.会计核算程序与会计核算方法系统
3.会计凭证
4.会计账簿
5.会计报表
(四)内容整合
以会编分录的思维三部为思路来整合前一模块的知识结构。
编制会计分录的三个步骤:
1.分析经济业务发生涉及哪些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是引起他们增加还是减少。
在这一部分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是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会计科目和账户体系(整合为第一章内容)。
2.指明应计入的账户名称及记账方向(借贷记账法及其现实依据——会计等式)整合为第二章。
3.计算应计入账户的金额。会计要素的计量、损益成本的计算(企业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核算)。
二、由浅入深的知识呈现顺序
(一)会计核算维型展示
1.在学生没有任何会计知识,刚刚接入会计专业基础课的学习时,不要按照教科书的顺序讲抽象难懂的概念、职能、作用、原则。先用圣湖中常见的人人都懂得实例分析有意识的引入会计常识,计算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编制简易利润表,例如买卖旧自行车先筹钱,自己拿出多少本钱,又借入少半款项,展示筹资活动发生的投入资本与负债,用筹资的金钱购入旧车备出售,发生现金变为存货等资产要素,售出旧车取得收入,存货转为筹资成本,发生的餐饮费和人工工资属于费用。通过分析买卖旧自行车的经营活动、展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和变化结果,变成简易资产负债表。
2.通过这样展示会计核算维型,给学生一种感性认知。
3.原来会计就是做这些工作的,就这么简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习的信息,消除了畏难情绪和枯燥感。
(二)由简单到负责的介绍会计对象和会计要素
1.先通过买卖旧自行车接收收入成本和费用、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的简单内容。
2.再通过观察和调查小饭店、小超市逐步扩张会计要素的各项具体内容。
3.以工业企业为例全面介绍会计对象、会计要素、的全内容及要素间的数量关系。待同学们有了有简单到负责的感性认识后,再回到教材介绍理论性较强、抽象文字表述概念准确、内容完整的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及其具体内容,最后将教材的大段文字表述归纳成资金运动图,来形象表达会计要素在企业经营中的相互关系和数量变化,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串,这张资金运动图与后面要学习的会计科目和账户体系、会计等式与借贷记账法、会计报表具体项目都有其内在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将会计等式与借贷记账法结合起来讲解
会计等式是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单如何具体指导借贷记账法的四部曲,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哪些层面,教材讲解不够清晰,笔者经过多次教学逐步体会和总结了二者的关系,现展示如下:
1.期间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原理如图所示;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本图说明了资金运动所引起的会计要素之间的变动的因果关系和数额动态平衡关系:等式两边同增同减,等式一边此增彼减,等式依然成立。这一动态平衡关系式如何具体指导借贷记账法的呢
2.会计等式对借贷记账法的指导作用
(1)对账户结构设计的指导。等式左边资产类、费用类账户结构是借方记录增加,贷方(右方)记减少,余额在借方;等式右边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账户结构:是贷方记增加,借方记减少,余额在贷方。
(2)对记账规则的指导。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解决的是经济业务发生如何记账,图1中的箭头表示资金运动中经济业务发生一起的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各种类型,其中:(1)、(3)类业务是筹资活动流入,所有者投入资本和接入资本增加了企业的资产,权益增加、负债增加计入这类业务的贷方,引起的资产增加计入资产的借方,反应等式两边同增。(3)、(4)类业务是筹资活动流出,还本付息,分配利润引起资产退出企业。负债减少权益减少计入他们的借方,资产减少计入资产账户的额贷方,反应等式两边同减。(5)类业务是投资活动流量,用现金设备或对外投资、收回投资、出售设备收到现金。经营活动业务:现购材料、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完工入库。他们都会引起一项资产减少而另一项资产增加。(6)、(7)类业务是经营活动流入、流出。
总之,图1中各类经济业务囊括了资金运动的全部内容,将他们计入相关账户,其规律都是:
有借必有贷——记账方向
借贷必相等——记账金额
则图1对记账规则含义的诠释即全面又形象。这对学生们掌握理解使用记账规则来编制会计分录有理论指导意义。
(3)对试算平衡的指导
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是发生额试算平衡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的静态平衡是余额平和的理论依据。
(四)编制会计分录要正反两方向多多练习
会编制会计分录是本课程的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应强化练习:
1.根据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多举例练习编制分录的思维三部曲
2.根据分录中的借贷对应账户来判断其反应的经济业务内容。
通过课堂练习,学生板演做练习、课后作业来练习上两步,使学生牢固掌握编制分录的思路和知识。
归纳总结一线基本的分录内容无非是以下几类:
(1)引起资产增加的来源是投入、借入和收入。
分录为:
借:资产
贷:权益(1)
负债(2)
收入(7)
(2)发生资产减少的去向是还债、分红、付费
分录为:
借:负债(2)
权益(4)
费用(6)
贷:资产
(3)投资好运营做资产巩固,此增彼减。
分录为:
A 借方: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材料、投资)
贷方:资产
B借方:生产成本
贷方:材料
理解和会用以上基本分录,就能指导学生顺利进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
三、结语
以上分析由浅入深的知识呈现顺序或称讲课思路,明白易懂,抓住本质,浅是为了轻松入门,深是为了高屋建瓴,指导具体,提纲挈领知识原理。学生只要深刻领会和广泛应用会计等式的动态平衡原理,就可统御借贷记账法、编制分录,工业企业资金运动全过程的核算的具体技术。并能总结出资金运动图与账户对应关系图的勾稽关系,则讲清第一条线——资金运动与对应账户的教学思路就完备结课了。
至于讲课第二条线——会计信息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会计核算过程)只是选取一个中小企业的经营全过程实例,采用会计模拟和实训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实地完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的核算全过程,就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由浅入深的呈现顺序来完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教学,让学生在轻松学习氛围中掌握和运用学科的基本原理来解决问题,来达到课程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陈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启示[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54-56.
[2]谢达理,彭湘华.高职高专基础会计教学现存问题与改进意见[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7):32-34.
[3]陈韶君.基础会计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研究与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65-68.
[4]朱幼凤.应用型本科基础会计课程改革探讨——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76-79.
[5]任兆英.会计理论教学与模拟实训的衔接问题探析.会计之友,20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