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实践

2015-05-22史可

智富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史可

【摘 要】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自产生以来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条件。本文介绍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问题,并且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相结合,提出了具体的实践原则和实践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者行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践

一、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

价值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重要方式,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拥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以活动为载体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运用活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学雷锋活动、学生党员示范岗活动、以及读书月活动等。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发展和完善,创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形式,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二)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使大学生成为一名“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理想”的四有新人,作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当今社会要求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组织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观察能力等等。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志愿者实践活动可以促进自身组织能力的提高、交流能力、语言和口头的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等。总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极大的契合度,能够有效的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三)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不能忽视学生的作用,学生是和谐的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的关键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自觉的融入的校园环境之中,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为其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将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运用于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校园环境的构建起到了极大的积极意义。

二、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存在的问题及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志愿行动从产生到现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但是也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自身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产生着一些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目的功利性影响了志愿精神的贯彻,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志愿者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只是为了相应的比如荣誉证书或者一些物质奖励等等来参加志愿者活动的。此外,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组织机构,在组织过程中也有一定成分的功利性心理,组织部门将志愿者行动作为自己的政绩来看,这就失去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最初的目的,使其带有一定的功利性色彩。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精神是难以得到充分的贯彻和落实,学生志愿者活动中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这对于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是及其不利的。

(二)内容的单一和活动的形式化,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的发挥

大学生志愿行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相互联系的两个部分,只有内容丰富多彩才能保障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也体现了内容的丰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往往内容比较单一,开展的形式也比较枯燥难以引起广大学生的兴趣,也不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只有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融合进去大量的教育信息,运用创造性思维发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活动形式,才能让大学生在各种具体的志愿实践活动中,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所承载和传导的思想道德信息,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

(三)保障的缺失,不利于确保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长效性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发展至今,建立了一定的保障制度,但是仍然是不完善的,主要表现在经济保障缺失、法律保障缺失和机制保障缺失等三个方面。保障的缺失化对于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良好发展是不利的。只有保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长久性,才能保障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作用的长效性。因此,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保障的缺失,必将导致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不长久性,这也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长效性。

三、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原则

价值是通过实践表现出来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实践开展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的。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实践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做好各种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也要坚持这一原则。一是进行理论教育,培养学生拥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知识。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知识为前提的。只有对大学生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加强理论学习,广大学生才能拥有较强的思想基础,在实践活动中就能够充分将自身所学习的思想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和发展,从而形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素质。二是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人的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除了开展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以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因地制宜,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时效性与长久性相结合的原则

时效性与长久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时既要坚持时效性的原则为当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负责,同时也要坚持长久性原则,能够长久性的帮助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立足当前,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和侧重点。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全新的时期,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志愿者活动的开展都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也应当立足当下为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核心而服务,形成与十八大所要求的相一致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二是展望未来,为将来做好打算。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个短期项目,要坚持长久性原则。青年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决定着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必须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保障大学生在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方面。

(三)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同时必须充分促使受教育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也要坚持主体性的原则。一是提高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组织者的学生主体意识。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组织方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最终大学生的思想发生转变形成较高的思想素质是要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实现的,组织者要积极对其进行引导使其实现自我教育,实现发展。二是帮助大学生志愿者树立明确的主人翁思想。大学生在志愿者行动中的良好的习惯的养成最终是要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来实现,通过自身对于实践活动的理解和反思将教育信息内化,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四、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体现,最终是要通过实践来完成的。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有关志愿精神教育的方法

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对于大学生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是通过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所传达的有关志愿精神的理论来实现的。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理论教育,增强志愿者的志愿意识,来实现大学生志愿者的育人功能。一是开展演讲会和报告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深化和发展志愿精神,发挥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二是开设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专业课程,加强志愿精神教育。用课堂的方法将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教育固定下来,实现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相关理论的教育常规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二)开展实践锻炼的方法

开展实践锻炼的方法是指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寓于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中去,可以将志愿精神运用于实践当中帮助大学生形成与志愿精神相一致的高尚的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开展大学生志愿行动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方式多种多样,选择的方法既要有利于志愿者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又要可以让受助者接受。二是建立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时间基地。稳定的实践基地可以保证大学生志愿行动的系统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从而也使得志愿者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提高有了长效性的保障。

(三)利用网络进行教育的方法

进入21世纪,网络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改变了社会环境,以网络为突破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在网络环境下,创新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践方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创建大学生志愿者官方网站,全方位向广大学生传递志愿信息和志愿精神,深化对志愿精神的理解,将志愿思想内化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二是开通微博、微信等客户端,扩大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效果的影响力,更好的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自我教育法是充分发挥思想大学生志愿者行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中运用自我教育法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善于激励大学生志愿者树立自我教育的动机。善于发掘大学生志愿的内在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机系统,建立不竭的动力源泉。二是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氛围。通过良好的环境实现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三是要把自己教育自己和成员相互教育结合起来。一方面个体自我教育是自我教育方法的基本形式和根本所在必须高度重视;另一方面要创造出一种良好的教育氛围可以使,广大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之中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徐玉钦,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有效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3.

[3]高娱.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及其实现途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2.

[4]陈卓武,张育广,陈未娴,孙逊佳.新时期深化高校青年志愿者行动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4(5).

[5]王占利.高校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北方文学,2012(1).

猜你喜欢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