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大学生人格特质与生活适应能力关系的探讨
2015-05-22李春华
李春华
【摘 要】本文通过实证手段探讨女大学生人格特点与生活适应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16种人格因素中的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四个因子对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有显著预测效应。具体来说,敢为性、忧虑性、敏感性三个因素对社会适应有显著预测效应;怀疑性、自律性对人际关系适应预测显著;稳定性、乐群性对集体适应有显著预测效果;有恒性因素对自我统合有显著预测效果;有恒性、忧虑性对学业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人格特质;关系
一、引言
随着人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日趋激烈的知识竞争和发展竞争止迫使每个人必须不断提高白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实现各自的价值目标创造基础性条件。这一点对大学生们尤其如此,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其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是以大学生个人专长为核心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综合体,概括起来它体现为五个“力”:思维力、意志力、凝聚力、适应力、创造力。其中适应力是一种重要的行为能力。
据调查,在校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在10%一-30%之间,大部分是由于不能合理地处理学习、人际关系及环境适应等方面的困扰造成的。适应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人应该具备的一种素质。正因为如此,当前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备受关注。本文所做的分析是基于对黑龙江某高校的问卷调查,具体从探讨大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格特质的关系方面来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被试黑龙江省某民办高校的135名学生。总计发出问卷150份,回收135份,得到有效问卷117份。因该校男女学生比例悬殊,故在135名被试中只有男生18人(13%),而女生达到117人(87%),为了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把男性被试全部删除,本文只探讨女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与人格因素的关系。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采用的是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调查问卷和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16PF)。
(三)统计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1.0进行所有统计分析。具体进行的统计分析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层次回归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
三、结果
(一)城市、农村学生在生活适应能力与16种人格因素方面的比较
研究发现,在生活适应能力方面城市来源的女大学生在自我统合因子上与农村来源的女大学生有显著差异,农村女大学生的自我统合能力显著高于城市女大学生。表现在对自己认识的模糊、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理想我与现实我的矛盾等方面。这可能是由于农村学生在很多方面紧迫感更强,对未来生活的设想更早,想得更透彻。而城市学生可能对这个问题意识得比较晚。
在人格特质方面,城市和农村女大学生在乐群性、有恒性、怀疑性三个因子上有显著差异。其中城市来源女大学生在乐群性和有恒性两个因子上显著低于农村来源的女大学生,而在怀疑性因子上显著高于农村来源的女大学生。乐群性因子的高分特征为乐群外向,低分特征为缄默孤独;有恒性因子的高分特征为权宜敷衍,低分特征为有恒负责;怀疑性因子的高分特征为信赖随和,低分特征为怀疑刚愎。城市、农村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的差异显示出城市来源的女大学生在人格特点上更倾向于谨慎、内敛。
(二)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学生在生活适应能力与16种人格因素方面的比较
在生活适应能力的5个因子和16种人格特质共22个因子中,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只在自我统合方面有显著差异。
(三)16种人格特质与生活适应能力的回归分析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敢为性、忧虑性、敏感性与社会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三种人格特质对社会适应能力的总解释率达到22.1%;怀疑性、自律性与人际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两种人格特质对人际适应能力的总解释率达到19.7%;稳定性、乐群性与集体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线性关系,这两种人格特质对人际适应能力的总解释率达到8.3%;有恒性与自我统合能力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有恒性对自我统合能力的总解释率达到4.6%;有恒性与自我统合能力有显著的线性关系,有恒性对自我统合能力的总解释率达到0.6%。
为了考查人口学变量与生活适应能力是否有相关,本研究进一步用方差分析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农村女大学生与城市女大学生在生活适应能力问卷的自我统合因子上有显著差异。
四、讨论
农村女大学生与城市女大学生在生活适应量表的自我统合因子和16种人格特质的乐群性、有恒性、怀疑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农村女大学生的自我统合、乐群性、有恒性显著高于城市女大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农村环境中邻里关系更密切,交往相对与城市人口更频繁,竞争压力小,生活环境相对淳朴,在此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交往的开放性更强,更主动,有恒性、乐群性分值较高。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在自我统合方面有显著差异。非独生子女显著高于独生子女。由于非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通过各种形式与同龄人进行沟通交流,在自我评价以及他人评价方面,获取的信息渠道相对较多,认识更客观、全面,也更易获得自我统合。
16种人格因素中的稳定性、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四个因子对大学生生活适应能力有显著线性关系。这表明,情绪稳定,性格随和,做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知己知彼,自律严谨的个性特点的学生生活适应能力较强。具体来说,敢为性、忧虑性、敏感性三个因素与社会适应有显著线性关系,即在社会生活中勇于实践,自信心强,理智实际的人适应性强;怀疑性、自律性与人际适应有显著线性关系,表明信赖随和,识大体的人更易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稳定性、乐群性与集体适应有显著线性关系,表明稳定的情绪情感,乐观外向的学生在班级体中更加适应良好;有恒性因素与自我统合有显著线性关系,表明有恒负责的人在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方面更容易;有恒性、忧虑性对学业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这表明性格特质中较强的意志力,沉着、自信的特点更易取得好成绩。
女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生活适应能力存在一对典型相关变量。表明培养健康的人格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有促进作用。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加强对学生人格问题的关注,以解决学生适应不良而导致的各种连锁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梅,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主观因素:基于心理健康的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 2006:12-23.
[2]卢春莉,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的编制及应用分析[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 2004:32-37.
[3]林杰斌.《SPSSⅡ统计分析实务设计宝典》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4]吴少怡,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和人格因素相关性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论文网 2007: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