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村农民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及路径优化
2015-05-22殷雅辉
殷雅辉
【摘 要】当下,我国广大的农民参与政治的水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下的民主的要求相差甚远,这表现在诸多方面:农民对于政治的认知能力不高、农民的参与性不高、政治整体的参与也不是很好等。对于农民参与政治形成阻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生产和生活相对比较落后、政治制度不完善、农民的传统观念已经根深蒂固、接受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因此,想要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就必须要提高农民的主人翁精神,让农民有一种强烈的公民意识。
【关键词】农民;参与政治;优化
公民意识“政治参与是现代社会民主制度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农民是我国民主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他们的参与的积极性不仅仅对民主的进程产生影响,也会给整个社会形成不容小觑的影响。这篇文章就是研究农民参与政治的诸多问题,包括他们参与的目的、方式、影响因素等,为更好地建设民主政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做一点贡献。
一、阻碍农民参与政治的因素当下,我国农民对于经济的做出的贡献确实不小,然而,他们参与政治的积极性却不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因素
生产和生活相对落后这些年以来,我国农村的建设已经实现了很多的突破,农村的经济发展得很迅速,然而,由于诸多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把农村经济落后的局面扭转,这就导致很多农民没有闲情逸致去关心政治生活,更多地关心的是物质生活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而且,即使是农民参与到了政治生活当中,他们也是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主,他们把这种参与权当做了一种维权的工具,而并非真正地关心政治生活。除此,农村的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多不足,比如产业链单一、市场太窄等,这就使农民根本无法相信那些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的空口号。再者,我国的经济的生产方式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种生产方式是相当被动的,它具有“靠天吃饭”的特点,这就导致了农民缺乏人格主题性,反而依赖性越来越强,由此,表现在政治生活中,也是不会有太大的主动性。
(二)政治因素
政治制度不健全、法制法规不完善、执行力不足为了更好地实现我国的民主建设,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体系,完善了政治制度,这对于农民参与政治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实践中还是存在像选举制度不完善等很多的不足。而且我国的相关法律只是强调“村民委员会”,并没有真正地关注农民,也没有对农民是否参与政治生活作出明确的规定,完全是一种形同虚设的空架子,对农民起不到一丁点作用,所以,在农村,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这不仅仅不利于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反而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我国目前无论是制度执行力还是监督力度都不够,这就导致许多的村干部都不是通过村民选举上任的,只是因为家族势力强大或者上级领导有能力就直接上任了,这些人当上村干部就如顺水推舟一般,致使他们的公仆意识薄弱,没有责任心,不会管理,而他们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家族主义却很浓重,所以对于这样的村干部,村民很容易就会对其产生抵触情绪,在这样的村干部的领导下,村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自然不会很高。
(三)文化因素
传统观念和现代意识相矛盾一个人形成一种文化基因是需要很长的时间的,而这种基因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在我国传统的文化国度里,农民的地位很低很低,他们一直是生活在一种专制统治之下,把所有的个性都磨灭干净,把所有的棱角都磨平,永远处于一种及其被动的局面,对于各种命令,各种制度只有顺从。而且,农村的开放程度相对较低,很多农民的那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还在深深地影响着他们,他们依然认为官权至上,而且他们的等级观念依旧很强烈,他们以家族作为中心的传统农村的观念还在侵蚀着他们,这种观念很不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建立,这就使得村民参与政治过程中丧失了主体人格。
二、让村民参与政治的策略提高农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让农民深入到政治生活当中去,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的重要基础
(一)大力发展农村的市场经济,提高农民参政的主体意识
我们所说的主题意识指的是让农民能够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并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有了主题意识,才能够发挥主体的能动性。因为我国传统经济非常封闭,而且农业经济也非常被动,这就导致了大多数的农民在参与政治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依附性;而现代的市场经济与传统的市场经济截然不同,它不但开放,而且平等,这种特点必然会生成政治主体的自主意识。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的市场经济,排除传统的观念,使农民把现代的农村市场经济理念灌入脑海,让村民有明确的市场经济意识,这样,才能够提高他们的参政意识。
(二)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让农民具有公民意识
大力发展农村的基础教育,培养农民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公民意识等,克服狭隘的小农思想,让农民乐意参加政治生活和活动,让农民具有一种参与政治的意识。第一,我们必须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备农村的各种教育设施,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第二,在学生上中小学的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公民知识教育,让孩子从小就具备权利、义务的认识,具有公平正义的品质;而且,在对孩子们进行公民知识教育时,还要教会他们做到信任、尊重和包容等。第三,如果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还不错,可以借助这些设施宣传公民知识,对农民就行教育,这样潜移默化地就对公民产生了影响,也可以提高农民的参政水平。
(三)完善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使村民参政的政治生态得以优化
第一,要突破传统的法律上注重“村民委员会”的桎梏,形成一种与现代化相符的合理逻辑,关注“村民”,而不是“村民委员会”。第二,村民委员会制度和选举制度都要不断地进行完善。不仅要提高差额选举制度的水平,使其更具有真实性,使村民更加深入地了解候选人,更好地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不再受家族势力和上级领导干预;还要完善和落实选举监督制度和干部罢免制度,这样可以是村民对于政治的信任度大大增强;除此之外,把“乡政”对“村治”的职责权限要划分清楚,真正地把权利交还给村民,让村民真正地行使权利,调动他们参政的积极性。第三,要完善民主决策和基层民主监督制度,像要不断地对各种决策和制度进行创新并且落实到实处。包括村民民主决策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务定期汇报制度等。不仅选举要民主,监督也要实现民主。第四,鼓励村民实现自治转型,不单单要做到行政自治,我们要把这种自治推向农村社区。鼓励农村建立“村民议事会”,把农村的治理框架建立起来,而且还要建立健全各种机制,优化各层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林艺,任中平.村民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四川南充市小龙镇村民政治参与的现状调查与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
[2]叶媛秀,古小明.政治社会学视野中的村民素养与村民政治参与关系略论[J].求实,2009(11).
[3]孙玉娟.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成本分析和理性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