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挽联集·追思寄语

2015-05-21

中国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恩师布鞋李老师

1

治学修身求真务实,先生一路走好。

建模反演尺度效应,遥感科学永续!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敬挽

2

建模型,明尺度,遥感中国。

通历史,晓大义,网传天下。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阎广建 敬挽

3

忍泣送学界泰斗谁为师

凝咽望行者仙影何为范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屈永华 敬挽

4

稽首哀叹,先生德高可为世范!

顿足泣问,苍天若仁何丧斯文?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赵少杰 敬挽

5

水土光,人生气,科学令名岂止文章著

黑布鞋,轻便衣,侠风傲骨更有柔肠情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焦子锑 敬挽

6

几何光学,书遥感新篇,海内学人思巨擘;

布鞋院士,携春风化雨,天下桃李忆恩师。

—北师大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 瞿瑛 敬挽

7

几何光学多尺度,开定量遥感新宗

粗衣布鞋二锅头,解淡泊人生大义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柏延臣 敬挽

8

追忆往昔,音容笑貌历历在眼前

四顾茫然,长歌当哭阵阵锁心间

先生和我们同在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刘素红 敬挽

9

怀奇才携遥感模型纵览环球小

念情义展率真风骨横空老邪文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杨崇俊 敬挽

10

为求学,卅有余,家人牵,仕途何。

首拜师,武测园,光脚丫,布鞋裹。

遥无知,感方向,无定解,用农业。

试问水,联院士,搏三年,获博位。

京师堂,再攀登,续问水,渐创新。

宿陋舍,似儿女,床头烟,碗中酒。

又从农,技术新,深问水,伴终生。

三○六,数被赶,赴天堂,精神存。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工程学院 王鹏新 敬挽

11

书山藏院士,德艺冠群伦。

身旷衣常素,名谦志必申。

寸图研术业,杯酒定乾坤。

一霎英杰陨,谁堪诉挚忱?

—河南省气象局 郭鹏 敬挽

12

海外功成系桑梓,情深志坚报家国。

质朴研深攻数理,几何光学立丰碑。

素心恬淡为大义,精神瑰宝传万世。

诙谐针砭评时事,珠玑文字醒世人。

悉心指引携后辈,庭院芬芳满桃李。

一壶浊酒有相契,侠义肝胆为知己。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煦日碧空却相迎。

布鞋仙履傲江湖,回望,弟子莘莘承衣钵。

离开的时候,仍是一缕微风,一束阳光,一片蔚蓝,一如他一生的云淡风轻……

旧眼镜,蓝衬衫,无限回忆,那些小组会,那些让我们恍然大悟的瞬间,那些年……如今,这些被他帮助,被他逗笑的学生们,多么想念……

恩师,愿您安息,在天堂做快乐的桃花岛主。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2005级直博生 刘思含 敬挽

2010年我组织博士生的讲座课,第一堂课是李老师讲。李老师从古诗到遥感,以古论今,就遥感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我在享受李老师渊博的知识、精彩的讲座的同时,也是有点胆战心惊,因为李老师会时不时点名让你回答问题。我虽然知道李老师并不是严厉的老师,但是如果回答不上来,那可是在学生面前丢脸啊。记得有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利用遥感数据得到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与地面调查相差甚远,点名让我回答,我说是不是由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与地面调查间的尺度差异较大,存在尺度问题,李老师说我回答的比较好,我心里窃喜。

—孙睿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

2015年1月14日

2004年我在北师大遥感和GIS中心做博士后,合作导师是李小文老师……大概在2005年我第一次尝试写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一天晚上初稿差不多完成,看到李老师在他的办公室,想请他给些建议,于是鼓起勇气敲门进去说了我的意图……李老师问我申请书中的科学问题是什么,我反问李老师什么是科学问题,李老师没有生气,也没有不耐烦,而是很耐心地启发和解释。这次交流让我感受到李老师的平易近人,而不是一位高不可攀的院士。

—张吴明 北师大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副教授

2015年1月14日

一悼恩师,学界失之翘楚,后生当继先生遗志以奋起;二悼恩师,同仁失之诤友,朋辈再无其诙谐之言以正身;三悼恩师,后辈失之师长,学堂永失其谆谆教诲以育人。

忆先生之风采,科苑青松梨花之间,仿佛清隽飘逸之姿;京师木铎金钟之下,依稀潇洒从容之态。料高山流水之间,而后添一智者以悟道人世;青天白云之上,自此多双慧眼以遥感大地。

—张颢 北师大硕博

您走得如此突然,好想再聆听一次您的教诲,再和您聊聊天,再给您倒一次烟灰缸,再陪您吃几粒花生米,再看到您孩童般的微笑、清瘦的身影……

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也许您是累了,稍微休息一下,发出的邮件您会一如既往地回复,不会吗?!总是叫我“小张”,落款每次都要写“小文”。困境时您会回“祝好”“祝好运”,晚回的邮件您会写回“抱歉”,问候的邮件您会回“谢谢”,成功了您会回“OK”,约定签字的邮件您会回“我画押”……你依然会更新您的博文,让我换只眼睛看世界……

我在博士学位和孩子之间犹豫先选择哪一个时,您告诉我“你应该珍惜上帝给你的礼物”。如今我的孩子长大了,我的博士学位拿到了,我珍惜上帝给我的礼物。您一句鼓励的话语,让我没有与上帝的礼物失之交臂。您的话语何尝不是最好的礼物!

—张丽华 北师大2004级硕博

“年轻人不要畏难,困难也就预示着你的机遇。”

记忆里最深的、最受用的还是导师的这句话。也许很多人都没注意到,李老师在许多场合(特别是与学生座谈、小组会、青年论坛),会讲到这一句话来鼓励年轻学者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敢于面对困难。博士一年级的时候,我还不是很理解,但是以自己的阅历判断,一位遥感泰斗在暮年能多次提到这句话,应该就是一个“武功秘籍”或“内功心法”,肯定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当时就想起风清扬给令狐冲传授独孤九剑的情景,“先不要求理解,只求强记,待日后慢慢参详”。随着学习和科研工作的深入,我现在渐渐地参透了这句话,也不像以前遇到困难就缩头,而是迎难而上,甚至很兴奋,因为总感觉自己的机遇就要来到。我相信这句话将伴随我一生的成长,感谢李老师!

—杨磊库 北师大2010级博士

“一点素心,三分侠气,伴你一蓑烟雨任平生!”

借用几天前北京师范大学“感动师大”的颁奖词:“当众声喧哗的网络将‘布鞋院士’的盛誉簇拥向您,您却独盼这热潮退却,安静地做一辈子风轻云淡的‘技术宅男’。”您在生活中就是这样一个低调质朴的人,低调到我们学生都没注意到您的质朴……不知不觉竟忽略了那双熟悉的“布鞋”。或许这种低调质朴早已深入人心。

—胡容海 北师大2014级博士

每个周五是学术交流会的日子,这一次原定在晚上。因事先得知李老师在外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要到晚上很晚才能回来,就和几位同门商量了一下把会议临时取消了,怕打扰李老师就也没有再告知他。晚上7点半左右,李老师很生气地给我电话:“你们人呢?我在会议室都等了快半个小时了!”我当时非常紧张,就把取消的原因解释了一下。他训话说:“会议取消也不通知我,我是特意从会场溜回来的……你该做的事都要做,你认为我参加不了,我就真的参加不了吗?不要用你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别人的。”恩师的这句话,我至今铭记

在心。

—李小英 中科院遥感所2003级博士

忘不了您的有教无类。即使是一个本科生的邮件,您都会认真回复;无论背景如何,只要愿意读,您都愿意接收……

忘不了学生小组会,无论多忙,您都会赶到会场认真听大家的报告……

忘不了毕业后,每次找您汇报工作的最新进展时,您尽管已很疲惫,但您和师母对我取得的成绩还是非常欣慰的,这总会给我带来无穷的信心和动力……

忘不了尺度研讨会上,您问我“尺度”的含义、尺和度有什么区别时的我的窘迫。虽然我都是别人的导师了,在您面前,我仍然是个学生……

忘不了科学网上,您活跃的痕迹。涉及面五花八门,很多看法其实我是不太懂的,但是让我意识到其实做学问不仅是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思路应该更开阔……

忘不了的还有很多,不想忘却,以作怀恋……

—黄华国 中科院遥感所2004级博士

李老师就像是一个慈祥的老者,言语之间流露出无限的平易近人。有一次例会是在遥感所晚上召开,李老师好像记错了时间,在我们到达会议室的时候李老师已经提前很多时间到了。由于会议室还没有开门,李老师就一直在会议室门口等着。我们觉得挺不好意思就向李老师道歉,李老师却反而向我们道歉说是他把时间记错了。

……您对我们的关心无处不在。记得2011年去您家里取留学推荐信临走时,您还从屋里拿了几个大苹果塞到我的袋子里,并嘱咐我平时学习工作压力大,更需要多吃些水果……

—倪希亮 中科院遥感所2010级博士

2015年1月13日,北京

上次见李老师是2014年9月21号晚上。因有着急的事情找他签字,晚上9点半跑到李老师的家时,已经熄灯了。门开了,李老师的第一句话就是:“请进,辛苦你了。”李老师拿过材料,很认真地看,并用笔在材料上修改,改完之后签好字。李老师和我讲“健康大数据”的知识,让我们以后关注这方面的知识。我当时没有带本子,李老师从里屋里拿出来一个很可爱的粉色的本子,送给我,笑着说:“以后出门带着本子,记点东西。”

我准备要走了,李老师说等一下,便去里屋取来一个袋子,里面装满奇怪的核桃和几个很大的苹果,说这个你拿回去吃,还有曹老师……他走在前面给我开门,说这是应尽的待客之道。他一直把我送到电梯,电梯门关之前,又说了一句:“辛苦了。”

—田海静 中科院遥感所2011级硕博

猜你喜欢

恩师布鞋李老师
布鞋
该得奖的李老师
怀念一双布鞋
宠物难伺候
一双“百家鞋”
一双“百家鞋”
没有难度哪有高度
漫话“戴高帽”
黄济恩师,您听我说
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