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攀登遥感科学高峰

2015-05-21田国良柳钦火

中国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反演小文研究员

田国良 柳钦火

1997年,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进行学科优化和组织机构调整,为加强遥感基础研究,李小文研究员从遥感图像处理研究室调到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当时我国遥感应用发展很快,在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计划中,连续把遥感列为攻关项目,但在国家最大的基础研究计划—“攀登计划”中,还没有一个遥感项目,遥感应用定量化的“瓶颈”亟须突破。

由于小文研究员在遥感基础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和国际影响,并出色地完成了我国第一个遥感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领衔国家“攀登计划”中的遥感项目、组建更大团队协力攻关的重任,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他的肩上。我们一起组织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的遥感基础研究专家进行研讨,提出地表能量交换是地气系统中水、气、碳循环等过程的主导因子,其精确定量是在地学特别是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最重要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利用遥感手段,在区域和全球尺度上,快速精确地获取地球表面能量交换信息,实现多维遥感信息的融合,大幅度提高遥感定量反演精度,不仅将为遥感信息科学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全面促进遥感应用向更深层次发展,还将推动地学诸多相关领域的研究在定量化方面上一个“新台阶”。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国家“九五”攀登预选项目“地球表面能量交换的遥感定量研究”于1997年9月正式立项,成为国家“攀登计划”中唯一的遥感基础研究项目。

当时我国遥感科学基础研究力量分散、条件差,小文研究员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在项目科研组织和团队建设上尽心尽责、殚精竭虑,在核心科学问题上更是亲力亲为、攻坚克难。小文研究员带领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课题组为主,联合擅长遥感基础研究的北京大学徐希孺教授、擅长遥感实验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地理所张仁华研究员和项月琴研究员以及北京师范大学朱启疆教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赵英时教授等,组成了一支90余人参与的遥感基础研究队伍。小文鼓励学术自由、百家争鸣,在一次次学术研讨会上,思想碰撞、光芒四射;小文支持团结合作,在一次次野外观测试验中,不分你我、协力攻关。正是在这种宽松友好的学术氛围中,一批年轻骨干脱颖而出,项目培养了王锦地、牛铮、柳钦火、陈良富、阎广建、苏红波、苏理宏、肖青和刘强等一大批中青年骨干,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遥感基础研究优秀团队。2001年11月28日,验收专家委员会给予项目高度评价,认为项目创立了地表非同温表面有效方向性发射率概念模型,提出了基于先验知识的遥感定量反演理论方法,给出了赫姆霍兹互易原理在遥感像元尺度上非普适性的证明,将普朗克定律的尺度纠正推广到一般的非同温三维结构非黑体表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000年4月,我国遥感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地球表面时空多变要素的定量遥感理论和应用”启动,李小文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2001年,李小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4年,联合中国科学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和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中心,组建了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5年,李小文院士任首席科学家的第二个“973”项目“陆表生态环境要素主被动遥感协同反演理论与方法”启动。这一系列进展,是我国遥感科学发展中的里程碑式事件,无不浸透着他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

2015年1月10日李小文院士与世长辞,但他开拓的遥感科学事业会继续前行,他培养出的遥感基础研究团队会继续攀登,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李小文院士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反演小文研究员
基于红外高光谱探测器的大气CO2反演通道选择
天门石
七步之才
反演变换的概念及其几个性质
事半功倍
我家的小文(2)
基于ModelVision软件的三维磁异常反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