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丝路与新教育
2015-05-21吴明海
吴明海
党的十八大之后,特别是在近期召开的APEC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代表中国政府首倡并力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新丝路”国家战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相互交叉,宛如矫健的双翅,成为“中华腾飞于世界”的推动力量。若把“新丝路”看成是中华腾飞的双翅,那么其展翅翱翔的力量引擎来自于教育。
新丝路是地区与地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经济交往与合作之路,包括交通对接、经贸往来,而这些经贸交流与协作都要靠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与协作才能完成,而人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与能力,才能相互交流与协作。而这些知识、文化与能力是要靠教育才能获得。所以,新丝路呼唤教育予以鼎力相助,而教育要响应新丝路之呼唤就必须创新,当然新丝路也为教育创新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丝路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
新丝路是新经济之路,将带动沿线新的产业革命,提供大批就业机会,而唯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才可能牢牢抓住此机会,由此决定新教育需要具有全面发展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性质。新经济是知识经济,新的产业革命是以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产业革命,需要从业者具有一定的普适性的科学与文化知识、综合技术(现代工艺学)、职业技术,成为经典马克思主义者所界定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需要不断建立、健全具有全面发展性质的教育体系,即基础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这三层教育体系呈正金字塔形,基层是宽厚的基础教育,一般是普及义务教育,普及普适性的科学与文化知识;中层粗壮,是综合技术教育,传授具有一定普适性的现代工艺学;塔尖灵活使用,是与市场直接挂钩的职业技术教育,传授某门具体操作技术。我们要用这样的理念,建设我们的学校教育体制,尤其是职业教育体系。不仅如此,我们要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层层构建社会化的教育网络,建立一个时时有教育、处处有教育的终身教育网络。全面发展教育与终身教育相辅相成,能够培养出不断适应甚至能够引领新经济的建设人才。
新丝路具有广阔的跨地区、跨国家性质,需要教育能够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国际理解力的人。“一带一路”战略具体包括以下几条线路:(1)中蒙俄经济带:主要通过环渤海、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等国家的交通与能源通道,并向东连接日本和韩国,向西通过俄罗斯连接欧洲。(2)新亚欧陆桥经济带:通过原来的亚欧大陆桥向西通过新疆连接哈萨克及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国家。(3)中国一南亚一西亚经济带:通过云南、广西连接巴基斯坦、印度、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国家:通过亚欧陆桥的南线分支连接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土耳其等国家。(4)海上战略堡垒:分别由环渤海、长三角、海峡两岸、珠三角、北部湾等地区的港口、滨海地带和岛屿共同连接太平洋、印度洋等沿岸国家或地区。
新丝路在国内是跨地区、跨民族之路,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需要跨文化理解教育。新丝路将中原各地区与周边所有民族地区互联起来,将进一步有利于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交往、交融以及人口流动,也有利于进一步优化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这就需要语言文化教育适应这种人口跨地区、跨民族流动与交往的性质,多语教育以及跨文化教育是必须的。在这里,共同语言与共同文化的教育是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与枢纽,必须作为必修课坚定不移地开下去:以此为基础,充分尊重各地区、各民族的语言、文化,建立“一核多元、中和位育”的课程体系。
新丝路在国际空间上是跨国之路,需要人才具有国际理解能力,新教育具有国际理解教育性质。新丝路是进一步的开放之路。沿着新丝路,中国更多人才到沿线国家发展。各国有各国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必须入乡随俗,否则寸步难行。国际理解教育就能够培养人才具有这些国际性的知识与国际交往能力。
新丝路是以中原为核心向四周边境辐射,以我国为核心向四方国家辐射开来,连接内地与边疆(含海疆与陆疆)、贯穿中国与外国,这就需要我们的教育正确处理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关系。在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祖国认同的教育也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放在核心地位,使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是重中之重。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前世界形势错综复杂,亡我之心不死的敌人。国际国内都有,有时还十分猖獗,他们见缝插针地拉拢、腐蚀青年学生,与我们争夺青少年,争夺教育阵地,故此我们的教育必须培养忠诚于祖国的人,这样在如此大开放的格局中,才能保证我们历尽艰辛开拓的新丝路,能有利于中国、有利于中华民族,而不是相反。
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交往之路,而且是文化交流、文明对话之路,而无论经济交往、文化交流,还是文明对话,本质上是人与人的交流、交往与交融,新丝路本质上是人与人相交、相处和相融之路,需要善于交往的人才,因此新教育具有交往教育的性质。我国经济、文化类型多样,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国内文化交流十分重要:我国处于多个文明板块的交集地,既可能是文明冲突的多发地带,更可能是人类文明对话的首善之地。本着和为贵、美美与共的精神,我们的教育应能培养善于处理各种关系的和平使者。这对使新丝路成为友好交往之路至关重要。为此,我国沿线各地政府、教育行政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多为教育的国内与国际交流合作创造条件,多为沿线的大中小学生互动交流创造条件,鼓励留学与游学,鼓励师生跨学校、跨地区、跨民族甚至跨国家交朋结友、广结善缘。
丝绸之路是教育之路。古代的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曾使中华文明蜚声世界。今天的一带一路的新丝路不仅进一步地促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更有利于中国和平崛起于世界之林。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古丝路积淀着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的教育文化:新丝路继往开来,呼唤并催生新教育,新教育也将借新丝路而一展英姿。新丝路需要新教育,新教育需要新丝路,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作者: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严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