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丑小鸭的柴西斯小城

2015-05-21

美文 2014年20期
关键词:拉脱维亚小站丫丫

1

你进过时间隧道吗?我进过。

到拉脱维亚柴西斯(Cesis)小站,下火车。我们(我和我爱人,我叫他校长)好像立即走进了50年代的苏联电影《远方的小站》,都是“似曾相识”的记忆。

Cesis小站不大。车站的屋顶,中间是尖的,两侧各有一个相称的圆顶建筑,清雅、安静。出口不大的空场对面,一溜有数个商店:咖啡、理发、工艺品店,静静地站在那,迎接我们出站。

大街上几乎没人。小站出口,一下吐出两个黑头发的老外,外加一个毛茸茸球一样的小姑娘。空场一下就来了热乎气。

哈,我得说明一下:我们在车上,交了一个“老”朋友——小丫丫。这个“老”字,是因为我告诉她,汉语有亲切的意思,她特别喜欢。于是我们难记的姓名,她都简化了,还都加了“老”字。于是我的“何”变成“老哥”,校长的“邢”变成“老精”。她——玛利亚·伊凡罗符娜。小姑娘颇为大度地拍板:

“我吗,你们叫我‘老玛就行啦。”(“玛”字,她发的可是一声)

哎呦——我们这位新认识的老朋友,长得那个叫人难忘!这么个黄毛小丑丫头“老妈”!我一个大教授,外加一个大校长只好忍气吞声了。

在欧洲,我可头一次看到这样有特点的孩子。我可不好意思说人家丑。

十几岁了,个子不高。毛茸茸的小帽子边外露着毛茸茸的一圈卷发。这帽子下边,嚯,你们绝对没见过这样的梆子头,大的快像个厦子了。站对面,我都下意识地往后退;侧面看,大问号一样。

想笑,不敢。人家孩子总是一脸正经。圆脸庞上,鸭子一样的小噘嘴。一分钟不停地对我们“呱呱”着大事。新鲜得叫我们全然忘了怕走丢的紧张。

在城里上火车时,我们去柴西斯。玛利亚回家。下了车,玛利亚变了主意:家,不想回了,还非要给我们做向导。小姑娘寂寞呀。

为什么?那还真得且听下回分解。

2

小丫丫是城里一所技术学校的学生。那天正赶上断气。

什么叫“断气”?拉脱维亚的天然气都是从俄罗斯输入的。拉刚独立,俄不断地惩罚拉。不听话呗。谁叫你非要自己干!于是就停止供气。

我在拉脱维亚大学,也遇到过。夜里,你可千万不能想家哭,否则你的眼泪一出来,就会冻在脸蛋上。更不能打喷嚏,流鼻涕,否则,你会一下长出一圈冰胡子,要不来个大冰挂。

学校断气,小丫丫就停课了。我们呢,也正为排解寂寞。正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只是我们还不是“天涯沦落人”,反正我们成了老朋友。

3

三个相见恨晚,一见如故的老朋友,开始游拉脱维亚著名的古城小镇。

深秋,偶尔太阳还会莅临我们的天空,叫那蓝天和白云都格外地打起精神。

小姑娘扯下她的帽子,在头上挥了一下。一束黄毛毛的小刷刷辫,举起的小墩布一样,给我们一行二人做着旗帜。导游叫我们做好准备

“cesis很大,很大。一上午就可以转完啦。”

我们笑了。

小丫丫像插着小旗的毛茸茸球,在我们前面,弹来弹去,朝前蹦着。在这个寂静冷清的小城镇撒播着生气和快乐。

小丫丫说我们了不起:我们走回了好几百年。我们到了中世纪。

铺满鹅卵石的小道依然蜿蜒在城中,引你通向历史。古拙深棕色的瓦顶屋民居藏在小巷深处,说着它们幽占的眷恋。

4

小城建在16世纪早期。

那时的利沃尼亚骑士团首领沃利特( Wolter von Plettenberg)建造了城池、护城河和塔楼来加固小镇的防御工事。

利沃尼亚( Livonia)是中世纪后期波罗的海东岸,即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的大部分领土的旧称。

小丫丫领我们上了一个小山丘,到了一个城堡废墟前。小姑娘说古堡第一次见中国人,龇牙咧嘴地笑,欢迎中国。我们想笑,没笑出来。

古堡沧桑、垂老。残留的城堡造型和我后来在德国看到的几乎一样。不同的是:这里是我看到最为古旧,最为损破的城堡,也是最原始状态的城堡废墟。土褐色斑驳的墙体,被历史的风雨撕开了一道深深缝隙。看上去,城堡就像一个被人划开胸膛,伤痕累累的巨人。

我把感觉说出来。小丫丫似乎全然没有什么害怕的感觉。一摆头,大人物一样,说:

“他总打仗。打成这样的。”

我们笑了。小丫丫接着说。话里透着得意:

“丹麦、波兰、立陶宛、瑞典——我妈妈的国家(小丫的妈妈是瑞典人)俄国、德国都打过他。”

“不过,他还没倒。我们拉脱维亚也不是那么好打倒的。”

嚯,小毛茸茸,肚里有钢有棍的。

其实,我后来知道,古堡最早是德国人建的。历史上的大部时间都在德国人的统治下。古堡经历了多次毁灭与重建,最终属利沃尼亚人。利沃尼亚人是早期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的称呼。拉脱维亚真的是不倒的。

该下山丘了。听说,那就是拉脱维亚最美的环绕城堡的公园。

小导游等我们走下城堡石阶,却说,要带我们去一个最不好看的地方。反正我们听她的。

小导游特别有意思。她讲话时脸上的表情都是坚定不移。

5

“最不好看的地方”离古城堡不远。

映入眼帘的是一汪波光粼粼的池水。池中央立有一个雕像。雕像旁游着几只白色天鹅。泛着细纹的水,因为那天鹅而显得格外生动。

在水中看,一切清晰又朦胧,像海市蜃楼。

水中倒映着一座高高的教堂。那是有名的圣约翰教堂(SaintJohn's Church)那曾经是利沃尼亚地区的最高点。在水中看蓝天,蓝天更加高远、深邃。在那深邃的天空里,教堂的尖顶在荡漾的水中,幻化着弯曲的曲线。而教堂管风琴传出的回声在水面上飘荡。教堂因倒影在水中,而更显神秘、圣洁。

这哪是池塘?分明是最为奇幻的仙境。

那是我看到的欧洲最为幽静的景色……

“解落三秋叶,盛开二月花。

……”

在这样清雅、幽静景色里,小丫丫说话都压低了声音,怕惊动了这里的一切。

小丫丫在前面走,猫捉老鼠一样,迈着轻轻的步子。舒展着她的细胳膊细腿,像个木偶人。伴着“沙沙”的踩着落叶的声音,为这大自然添上了最有情趣的一笔。

我在欧洲去过许多园林,像这么幽静又生动的公园,只有在有小丫丫的柴西斯(Cesis)见过。真是“别有天地在人间”。

6

中午,我们请小姑娘吃饭。没想到,这是我们最难的一次请客。

第一难,是找饭店。如果不是问人,绝对不会想到那是饭店。那是最有特色的咖啡屋。推开一扇实木单门,没有窗子。屋里彩灯暗暗的。我们站了好一会儿才看清:屋里分上下两层。沿着狭窄的木楼梯,上了楼。楼上,就在狭窄楼廊摆着四张桌子。

小姑娘告诉我们,这是最大的饭店了。也许这次小姑娘没说反话。

cesis至今才开发为旅游点,建起了四五家大饭店。我的学生后来告诉我,还有一个富翁就在附近建起了一些与众不同的别墅。房子都是三层高的、用绿色材料建造的。大坡顶最上面一层的窗子就像一只大眼睛。

说说我们吃饭吧。这是第二难:

我们要来菜单,叫小姑娘点菜。我们看最贵的一份饭菜才四拉特(合人民币64元)。拉脱维亚大多都是份饭。一大碟子,有肉或鱼,一点米饭或面包。我告诉服务员给小姑娘来份最好的。小姑娘却拉住服务员,说什么也不要。服务员是一个中年妇女。我看她充满爱怜地劝小姑娘,要。小姑娘就是摇头。我们坚持要感谢我们的小向导。最后,小姑娘答应喝点咖啡,我们又要了甜点。

出门,小姑娘说,那饭太贵了,够她一年的学费(拉脱维亚学费便宜,4拉特)。我们买了果酱面包和香肠。小姑娘这回没拒绝,收下了,却不肯吃,说想留给爷爷奶奶。我们又给她买了一份,她才吃。真叫人心里酸酸的。

看着这个小丑丫,觉得她那么可爱,那么好看。她的心田真的没有一点皱褶。她叫我们又看到我们五几年时的人心。我和我爱人真想收养这个孩子。

7

要分别了,心里忽然感觉要割去一角。

小姑娘也不愿意叫我们走。她说,波罗的海最古老的啤酒厂就在不远。可是真的没时间了。小姑娘说半天就可以转完,那是指小城街。要参观完这里的历史古迹.却真得要点工夫。

要分手,小姑娘像是不经意地说,她的家就在车站附近。我又来了精神。一定要去看看。真要去看,小姑娘的脸上却来了许多不好意思。小丫丫为难地说,她的家太小了。小姑娘可能又在说反话。

哪小呀?有八九十平方米吧?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房子:像伏在草地上一个巨大的蜗牛,藏在一片树林中。走进看,又觉得它像一个三角大蘑菇立在一片草地上。大坡顶下有一扇小窗,一扇小门。一堆劈好的木块,整齐地码放在房子的旁边,像一个蜷伏的看门大狗。

小丫丫拍着木堆说:

“别担心,它们不是树干,都是枝权。我帮爷爷劈的。”

拉脱维亚人少,木材多。在里加城,我去朋友家的菜园子,也都堆着一堆堆的木头段。那木段可漂亮了。(回国,我带了三段,至今摆在我的窗台)小城绿化面积70%。多。人家从古代就有一个口口相传的规定:用一棵,补种十棵。

绕过木堆,我们从小门进去,里面的结构也像蜗牛。屋里真是太小了。先是一小间,放着一张单人床,已经没什么地方了。隔墙旁边还有一小间,也很小,中间却是一个大的不能再大的壁炉。我那时一下明白了,我儿时,看俄罗斯小说,为什么写着孩子睡在壁炉上。

小丫丫的爷爷说,这个房子至少有三百岁了。叫我们看那壁炉,就知道老辈子这里有多么冷。

我们去时,深秋了。壁炉里烧着木材。小屋暖暖的。小丫丫的爷爷和奶奶叫我们感到更是暖暖的。两位老人高腔大嗓,开朗又热情。不知奶奶听了孙女的一段什么介绍,老奶奶又扑过来拥抱我。老奶奶高大,丰满的胸脯差点没把我憋晕了菜。

两位老人拉我们坐在他们身边,给我们倒上咖啡奶。小丫一家的甘苦也流入我们的心海。小丫的爸妈在苏联解体时也解体了。妈妈瑞典籍,回了瑞典。爸爸去爱沙尼亚,给家赚钱。小丫选择了留在拉脱维亚。

当我们夸奖他们培养了一个多么好的孩子时,爷爷和奶奶都自豪地晃着身子说;孩子是拉脱维亚这片土地上长出的树芽芽。橡树芽,橡树籽。

橡树籽硬硬的,踩不碎,轧不烂。掉在哪里,都要生根,发芽,成材;成林……

8

柴西斯(Cesis)只有五万多人,三干多平方公里。

小城就是一个大原生态的园林博物馆。一眼可以看到历史:原样的历史。一眼可以看到后人的心迹人们都在小心地珍藏着他们先人为他们留下的珍贵文物。小城干净,到处都如洗过一般;小城美,漂亮得高贵而幽雅;小城安静,寂静得甚至叫人发慌。

这是我在欧洲看到的,最为古老的小城。小城的昨天依然活着,留给人遥远的美。今天、明天都在这里静悄悄生长。小心地成长,给昨天做着时间的诠释。

我们要回里加城了。

火车从巨大的肺管里喷出一团团蒸汽,启动了(那里还是老式火车)。小站又恢复了寂静。小站上看不见几个人了,只有茸茸球小丫丫还留在车站。她越来越远地向我们挥手。那么美,那么叫人留恋……

小城古朴、安静,然而,因为有一个小丫丫,却又叫人感到小城生机无限……

猜你喜欢

拉脱维亚小站丫丫
小站人的情怀
快乐丫丫
小站
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