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思考中前行

2015-05-21程惠萍

中国教师 2015年6期
关键词:盘古语文课价值

本期主讲

程惠萍,山西省特级教师,山西太原市迎泽区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研究中心委员会委员,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十大杰出知识女性”,教育部“创新人才与教育创新研究”课题实验先进指导工作者。

“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已经是今日语文教学的一种共识,因为只有把“教什么”的问题解决好,“怎么教”的问题才有讨论价值。王尚文先生在《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一文中写道:“对提高语文教育的效果而言,这个语文意识一日不可或缺。它就是语文的缰绳。缺少这个意识,语文课就难以上成语文课,就要‘跑野马[1]。”这里的“语文意识”其实就是强调语文的工具性,强调语文的本质属性,强调语文应该教什么。对于这样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可以讨论的切入点有很多,今天仅想从“运用语言”的角度,谈一点思考。

一、挖掘文本独特价值

以五年级《“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写作拓展为例。

师:巴迪一天天长大,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剧作家,他的作品也不断获奖。有一次,他的作品获得了国际大奖,他感慨万分,准备发表一份获奖感言,你觉得巴迪会怎么说?现在,让我们来替巴迪拟一份获奖感言。

生:动笔练习—交流展示。

生:今天,我能获得大奖,应该感谢我的爸爸妈妈,他们从小对我严格教育……

生: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份信任,这项大奖里有我的努力,也饱含着父母的心血……

思考:

学生的写话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呢?空话,套话!试问:如果我们不进行这篇课文的教学,学生自己读几遍课文,然后完成写话练习,能写出这样的话语吗?答案一定是“能!”如果不经历40分钟的课堂学习,学生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当然是无效的。明知无效,我们为什么还要做?因为新课标中规定要强化语言运用,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安排合适的写话练习—教师们无奈地回答。“写话”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怎样安排才叫合适?怎样从阅读教学去迁移写作才有

效果?

对策—依据“文本个性” 迁移写作

郑桂华老师在《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一书中指出:“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语文核心价值。重点挖掘课文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重点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重点完成语文课应该完成的教学目标,而适当弱化文本中可能隐含的其他教育价值,比如科学普及价值、社会生活认知价值、思想品德养成价值、生活能力指导价值等,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2]。”由此可见,每篇文本都有自己的个性,有些个性显而易见,有的可能是多角度呈现,有的甚至比较隐蔽。这就需要教师与文本深入对话,充分挖掘出独属于这篇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才能让“写”落地

生根。

一位教师在执教毕淑敏的《剥豆》时,这样设计教学环节:

一读—学习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二读—把握内容(整体感知)

三读—体会写法(感悟母亲的心理活动)

四读—心灵对话(再次捕捉心理活动,转化语言)

五读—写法迁移(改写《剥豆》,在空白处加入儿子的心理活动)

毕淑敏是母亲,她以妈妈的视角写了一次剥豆比赛,重点写了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孩子的语言,如果你在现场和妈妈比赛剥豆,你又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请你写在文章的空白处。

课堂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尤其是最后的写话练习,高潮迭起。为什么教学效果会如此之好?就是因为教师抓住了文本的独有价值点—心理活动描写。教师引导体会写法时,重点感受了心理描写的作用,心灵对话时,强调了心理活动的作用,写话迁移时,学生必然有话可说,有话可写。由此可见,依据“文本个性”确定写话内容,才可以充分发挥阅读文本的“例子”作用,使学生的写作有根可循,目标才可以有效达成。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每篇课文不存在“必须教”的内容,只存在“可以教”的内容,学习课文本身不是目的,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提升语文素养才是目标。因此,教师必须深钻文本,加强对文本的独有价值点的挖掘,才能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将文本有效运用,课堂教学才能有效甚至高效。

二、把握“年段”特点

以三年级《盘古开天地》第四段的学习为例。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áo)阔的大地;他的血(xuè)液(yè),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师:盘古倒下后身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们自己读课文的第四段。

生:自由阅读。

师:出示连线题,请你将盘古的身体发生的变化进行连线。

生:动笔连线。(但是明显有困难,不时翻看书本)

师生一起连线

师:这段话还可以变成一首诗,我们一起读。(将段落转化为诗的格式)

生:朗读。

师:配上音乐,会读得更好。(播放音乐)

生:配乐朗读。

师:这段话你会背了吗?试着背一背。

生:尝试背诵。

师:如果你会背了,相信你能完成填空练习。(出示去掉关键词的课文内容)

生:填空后齐读。

师:盘古倒下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你也能写写吗?出示:

我当小小神话家—盘古的( )变成了( )的( )。

生:写话练习。

生:盘古的耳朵变成了神秘的山洞,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条……

思考: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语文课,从最后学生呈现出的作品—写话来看,在这节课上,学生似乎学有所获,确实达到了读中学写的目的,学生也创作出了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但是细细思考,整个教学环节还有什么问题呢?

1. 忽略段落学习,没有突出段的训练重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掌握构段方式是基本的学习目标。这段话是典型的总分结构,作者先概括介绍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变化,然后具体描写有哪些变化,在描写中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生动地描述了这些变化,用词准确,叙述具体。但是教师在执教时只考虑了一句话的仿写,而忽略了三年级的学生特点,忽略了“段”的存在意义,因而可以再改进。

2. 忽略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教学环节安排有误

整个段落的教学中,教师特别重视朗读,设计了多种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这种出发点完全正确,因为教师重视学生语言的发展。但是,仔细推敲每个环节,就会发现,个别环节衔接上有问题:比如连线题的出现过早,学生对段落内容还不太熟悉,刚刚接触文本,怎能一下子就能找到变化之间的联系?是否可以放在多次朗读之后,用连线的方式作为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一种手段;填空式背诵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课文内容,是否应该放在全段背诵之前,这样能化解学生记忆难点……

3.关键环节缺少点拨,忽略“读写”的连接点

教师在教学中的连线设计只是为了帮助学生记忆语言,这种设计就略显单薄。实际上,当学生能正确连接时,不单纯靠记忆,他们也在寻找着事物之间的联系。如果教师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巧妙点拨,就能帮助学生在感受巨大变化的同时,也感受神话的魅力—想象要大胆,想象也要有根据。这里强调想象有根据实际上是为后文学习写话打好铺垫—大胆想象的基础上还要努力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才能成为“小小神话家”。

对策—依据“年段特点”,迁移

写作

各个年级都应该重视写话训练,但是每个年级的写话落脚点不一样,教师在设计写话练习时一定要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低年级要重视句子练习,在抓好词佳句时,知道好在哪里,学习迁移运用;中年级要理解词句的表达效果,了解基本构段方式,在表达时学习运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一段话,努力做到准确表达;高年级指导学习不同文体文章的阅读,从特点出发,关注表达方法,要学习有序地、有重点地、有特点地表达。只有把握年段教学重点,才能将写话落到实处,才能有所

收效。

强化语言运用是今日语文教师的共同认识,对学生进行运用语言的练习设计,是一种工具的授予,更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时下,语文教学正在接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洗礼,在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都在积极探索,作为一线教师在实践层面出现一些误区,走上一些弯路,都是可以理解的现象,借鉴中思考,思考中前行,在改革路途上,希望有更多的教师能且行且思,且思且行。

参考文献:

[1]王尚文. 紧紧抓住“语文”的缰绳[N].中国教育报,2004-07-08.

[2]郑桂华. 语文有效教学:观念·策略·设计[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任媛媛)

猜你喜欢

盘古语文课价值
语文课文
盘古开天辟地
盘古
盘古
最快乐的一堂语文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语文课代表的病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