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活”一池春水

2015-05-20程毓

党员生活 2015年4期
关键词:王涛流动站博士后

程毓

“你们做的湖北省创新团队项目以高分获得优秀。”近日,听到这个消息,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青年教师王涛兴奋不已,该项目的“点子”,是他博士后期间获得的,“博士后流动站的工作经历,激活了我的科研活力。”

武科大博士后流动站建站7年,6个流动站共招收培养博士后68名。该校分管博士后流动站工作的顾杰介绍:“博士后流动站已成为学校学术骨干的‘孵化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学科建设的‘助推器。”

从国内到国外,从实验室到课堂

——“流动”助力成长成才

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王涛于2009年成为武科大招收的第一名博士后,进入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师从“全国模范教师”李友荣教授。

“下企业”。导师对他说。做科研,需要了解企业,这点他很清楚。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他来到武钢。炼钢厂、炼铁厂、轧钢厂……每个厂“蹲点”一个月。

导师鼓励他“大胆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半年过去,王涛带着“用传感方法监测冶金设备健康状况”的“点子”回到学校,一头扎进实验室。

为了推进研究,2011年导师派他带着课题,背着研究材料以及学校提供的10万元经费,前往美国休斯顿大学访学一年。国外高水平的研究条件和检测设备,使他的研究突飞猛进。回国后,他成功申请两项国家基金项目,其中一项获75万元资助。

“王涛开辟的研究领域,现在是我们团队的两个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导师李友荣赞赏地说。

从学校到企业,从企业到学校

——“流动”激发科技创新

“不在学校,就在江苏永钢集团,或者在往返于它们之间的路上。”武科大材冶学院青年教师金焱,回忆博士后的工作经历时调侃地说。

为了提高博士后的科技创新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武科大最早建立、也是招收人数最多的冶金工程博士后流动站,采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2011年金焱带着永钢“高炉炉缸内衬监控技术研究”等两个项目,总经费50万元,作为武科大和永钢联合招生的博士后进站,师从学校“首席教授”毕学工。每个月他“长途跋涉”到永钢,勘测企业现场,了解技术问题。回到学校,在导师指导下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解决办法。

企业的“鼎力支持”,导师的“倾囊相助”,一个个技术难题迎刃而解。他所做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永钢的7号、8号和9号高炉,现场效果很好,后又被沙钢、攀钢采用,并申请专利9项。他感慨地说:“深入企业,不仅做科研‘接地气,而且让科研成果‘落地生金。”

从进站到出站,从培养到管理

——提供有力的成长支持

“2011年我在美国访学,职称申报相关的事宜全靠学校老师们帮助完成。”提起这件事,王涛充满感激。当年,人在美国的他顺利晋升为副教授。

人事处副处长邹清华介绍,学校精心选拔了56位学识渊博、德艺双馨的专家担任博士后导师,与武钢、南钢等12个国家博士后工作站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建立江苏永钢、广东韶关液压件厂等14个湖北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基地,8个湖北省博士后科研创新岗位。

名师的指导,多样的平台,科学的管理,不仅吸引了优秀的博士入站,而且培养了大批科研骨干。截至目前,已出站的23名博士后,仅近4年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8项。

武科大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博士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是目前省属高校唯一获得者。

猜你喜欢

王涛流动站博士后
GNSS 移动基站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山西师大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绵师学人
——王涛
Transition to chaos in lid–driven square cavity flow∗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王涛作品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STABILITY OF VISCOUS SHOCK WAVES FOR THE ONE-DIMENSIONAL COMPRESSIBLE NAVIER-STOKES E QUATIONS WITH DENSITY-DEPENDENT VISCOSITY∗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