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的那些参事
2015-05-20
对多数人而言,“参事”是个显得有点神秘的职业。他们享有“智囊团”的美誉,他们长期居于幕后,却往往一纸文书可直接影响政府决策。他们都曾是哪些人?据了解,自1950年成立以来,武汉市政府先后任命、聘任了200余位参事。他们之中,有最后一位辞世的辛亥革命老人喻育之、汉口特别市政府财政局局长傅光培、首次刊出向全球报道《西行漫记》的卫士生,还有推动海峡两岸“破冰之旅”的陈端本等。本刊特别遴选了几位,供读者了解。
晏勋甫(1892——1961)
湖北汉川人。陆军大学第5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前敌指挥部少将参谋处长,参加北伐。1927年任第8军8师师长。1929年4月任讨逆军第5路总指挥部中将参谋长。1937年10月任豫鄂皖边区第2路司令。1949年2月16日,任汉口市市长。后任武汉市人委参事室主任,民革武汉市委主委。
刘骥(1887——1967)
湖北钟祥人。陆军大学第4期毕业。1911年随新军在滦洲暴动,响应武昌首义。1924年随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任国民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京兆尹。1926年3月随冯玉祥赴苏联考察政治、军事,支持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30年8月,随冯举兵讨蒋,任反蒋联军参谋总长。1936年3月任陆军中将。1936年底在武汉与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结婚。1937年9月,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1941年因眼疾离职经商。建国后于1950年在武汉参加民革,1952年任武汉市人委参事室参事。
许其贞
1933年生,福建泉州人。信息产业部第710厂教授级高工,长期从事电子测量仪器的科研与生产工作。他是倡议建立“中国光谷”第一人,并成为地方政府重奖全国政协提案人的第一人。2000年,许其贞执笔形成了《大力发展光电子产业,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的提案,并于3月3日向全国政协大会正式递交。2000年6月21日,国家信息产业部对提案作出答复,支持建立光电子产业基地。2001年7月6日,国家科委正式批准,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夫妻参事:杜予民、张俐娜
2013年,张俐娜成为武汉市政府新聘参事。她与老参事杜予民,成为全国首对“夫妻参事”。1940年出生的张俐娜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武汉大学教授、博导,在生物医药领域有丰硕学术成果。2011年3月29日,凭借世界首创的一种神奇低温水溶剂“秘方”,她获得美国化学会2011年安塞姆·佩恩奖,成为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杜予民出生于1937年,同为武汉大学教授,也是我国甲壳素首席专家,在他的技术支持下,潜江真正成为了“中国小龙虾之乡”,他的一纸建言,形成了小龙虾千亿产业链。夫妻二人的科技成果可转化为经济效益上的百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