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表及里循善诱 刨根究底始见真

2015-05-20汪松元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3期

汪松元

摘 要:电流变化是自感现象的起因,结果是导体自身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又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这样,电流的变化就会有特定的规律,“电流的变化”又成了“结果反作用后的结果”。高中物理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探究到这个层次,并且应用这个层次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可以瞬间产生和突变,而线圈中的电流只能由当时的值“缓慢”地变化,从图像上表现为连续曲线,表现出电流的“惯性”。

关键词:自感现象;电流的变化;自感电动势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72-2

1 困惑与思考

高中物理选修3-2《自感现象》一节的教学,一些教学参考用书是把自感现象产生的原因、自感电动势及其作用作为教学目标,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也是这么处理的。这样处理固然不错,但是,这些教学目标笼统了一些,操作性不强。自感电动势对电流变化的“阻碍”作用,学生缺乏感性认识,对自感电动势反作用下电流的变化特点也缺乏了解。这样的教学安排是有缺陷的,它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笔者寻思,电流变化是自感现象的起因,结果是导体自身产生自感电动势,自感电动势又对电流的变化有“阻碍”作用。这样,电流的变化就会有特定的规律。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可以瞬间产生和突变,而线圈中的电流只能由当时的值“缓慢”地变化,从图像上表现为连续曲线,表现出电流的“惯性”。我们的教学就得让学生了解自感电动势作用下电流的变化规律。

基于这个认识,自感一节教学,我们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自感现象发生的条件,会应用电磁感应的有关规律分析通电、断电时自感现象的成因。

2)知道变化的电流会在自身导体上激发出感应电动势,在实验电路中能准确地标注出自感电动势的方向。

3)通过DISLab实验测绘出i-t图线,认识自感作用下的电流变化规律,理解自感电动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2 策略与尝试

我们采用的教学策略是: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调用已有知识尝试解释—阅读教科书,理解原理(达到教科书呈现的知识目标)—实验再求证、DISLab实验探测自感作用下的电流变化特点—思考与交流、深化理解自感现象及其作用下电流的变化规律。

做好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两个实验,两个实验又分两个探究层次。利用好教科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能自学的,老师不去越俎代庖;利用数字实验即时记录自感中的电流变化,提供探究支持;创设问题情境,形成问题链,为学生搭建学习探究的攀升支架。

2.1 第一个探究层次:观察思考,阅读理解

实验1,如图1所示,S接通的短时间内,观察两灯的亮度变化和亮起来的顺序。电流稳定后,观察两灯的亮度。S断开的短时间内,观察两灯是否立即熄灭。

提出问题:S接通的短时间内,为什么线圈支路的电灯后亮?

S断开时,两灯是不是立即就熄灭了?(不能确定,人眼无法分辨。)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自感现象的起因、结果和规律。

通电时和断电时,在实验电路中标注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方向(自感电动势方向规律,与电流方向关系是:“增反减同” )。

2.2 第二个探究层次:用电流传感器测绘出电路中电流i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分析电流变化规律

在R与A1之间接入电流传感器1,测绘i1-t图线,在L与A2之间接入电流传感器2,测绘i2-t图线,得到图2。证实由于自感作用线圈中的电流i2 只能缓慢增加。

实验2,如图3所示,把灯A2短路,再次测绘,得到图4。

问题驱动,断电时,R支路的电流为什么能较快地减到零?后来的反向电流是从哪里来的?灯A1的闪亮是自身正在减小的电流i1,还是线圈支路的电流i2导致的? 断电后,电流i2还维持了一段时间,它的能量来源于何处?

3 再思考

为什么要探究到自感电动势作用下电流的变化规律呢?

因为,电流变化是自感发生的起因,同时产生的自感电动势又反作用于起因,阻碍电流的变化,导致电流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即“电流的变化”又成了 “结果反作用后的结果”。高中物理教学应该引导学生探究到这个层次,并且应用这个层次的规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如果图3中R支路的自感弱的话,灯A1的闪亮是线圈支路的电流i2点亮的,它的亮度不是线圈中的自感电动势单独决定的,还与回路的阻抗有关系。但是,我们可以说是电流i2决定的。线圈中感应电动势可以瞬间产生和突变,而线圈中的电流只能由当时的值“缓慢”地变化,从图像上表现为连续曲线,体现出电流的“惯性”。由于电流对时间是连续的,我们对自感现象的描述和研究,考察同一电器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电器同一时刻的工作状况,电流比电动势更具有可比性,这里电流更具有现实意义。得让学生了解自感电动势作用下电流的变化规律。

参考文献:

[1]廖伯琴.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必修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教师教学用书选修3-2[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栏目编辑 邓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