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停电后学校教学状况面面观

2015-05-20戚明亮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3期
关键词:交互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戚明亮

摘 要:通过在学校停电一天时的情况调查,调研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学校的发展现状,并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出优势和改进建议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停电调查;课程整合;交互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3-0056-2

作为时代的象征的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普及地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尤其在大力推进课改的今天,信息技术和课堂的整合对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如今的电脑,已经转变为现代的“文房四宝”,它带我们走进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世界,改变了传统的课堂结构。绝大多数学生希望老师经常利用多媒体上课,他们对物理产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物理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现场生动,上课有趣。

如果没有了电脑,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工作。一天早晨,学校发出一个紧急通知:“今天学校临时停电,请老师们做好准备。”笔者趁恰巧没课的时机,对学校教师的上课情况进行了考察,发现了许多颇有意思的事情。

1 “茫然”的青年老师,课堂教学受到巨大影响

笔者首先对青年老师进行了采访。在平时,他们可是抱着电脑上课的主力军。显然,这次意外的事故让他们感到太过突然。“我准备了这么多的材料,本来点几下电脑,教学内容就呈现在学生眼前了。可是现在,这么大的容量,我读都来不及了”,“我的例题都在电脑里了,这下可好,这么多选择题,估计是上不完了”,“停电才发现,电脑是多么好,看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还是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的”,“只好上自习了”……

笔者问:“那你上完一节课,需要点击几次鼠标?”他们的回答是:“基本都靠它了,每个知识点都有层次,都要点几下的,要不一下子让学生接受不了。”

笔者想,教师上课应该这样吗?首先,每次教师点击鼠标基本都要回到讲台,课堂活动范围就在电脑附近;其次,上课的流程是课件预设好的,学生的灵感创见,思维的有效发散,都难以实现了。这时,老师就退化成为课件的传音筒。一些老师,满堂都是PPT、电脑课件、实物投影、幻灯演示、传感器、传统教具、小黑板……学生和教师都忙得不亦乐乎,思维在不同形式的媒体之间频繁转换。结果是教的累,学的更累。教师就像机器指挥的人。停电不能用电脑时,情况更是糟糕透了。

当离开电脑就不能上课时,我们应该反思:是不是用这种方式教学“过头”了,是不是部分青年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太差了。

2 “替代”,课堂流程基本完成

在实验室,遇到了一群匆匆赶来的教师。显然,实验员接到了求救电话,仪器设备都刚准备妥当。“唉!本来准备放教材光盘上的标准实验视频的,然后用动画课件模拟一下,现象多明显,还省时间,看来只好调整一下了。”听他们一言,内心感受复杂无比。在实际的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善于精打细算的教师们第一感觉就是选择明显清晰、节约时间的视频,或者干脆用动画模拟实验替代。

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对我们的传统课堂的确是一种补充和加强。比如,很多探索性或验证性的实验需要多次重复操作,采集不同的数值,然后通过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这一类实验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以“探究影响通电导线受力的因素”教学为例,用动画模拟实验过程,运用Excel快速处理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容易得出结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场力的大小,既与导线的长度L成正比,与导线中的电流I也成正比,即与I和L的乘积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F∝IL,引入比例系数B,写成等式为:F=BIL。

我们虽然可以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实验教学,但视频等仿真技术过度得理想化等,往往带来的是脱离真实感、缺乏可操作性。这些不利因素严重地制约了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实验的作用不应该被“虚拟”“模拟”所替代。有趣的物理实验充满了吸引力,让人流连忘返。通过实验,学生学到了知识和技能,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成功的喜悦,而这些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实现。正如日本物理学会会长樱井捷海认为的那样,物理学应从真实世界、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入手,再向虚幻世界、理论高度发展。

3 “从容”,备课不受影响

明天要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公开课的张老师,面对一堂网络整合课居然还是那么泰然自若。“无所谓,一来电两小时就搞定。”笔者无法理解。“简单,我有一个百试不爽的‘万能课件模板,明天换下上课的主题,加点素材,不就行了吗!”笔者满脸“敬佩”地退出了办公室,内心却泛起了波澜,难道每堂课都是一样的流程吗?面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程度的教学要求,这种省时省力的“万能”模板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教育是如此多彩,不是每堂课都是一种模式,不是每堂课都适合整合,一堂好的整合课换个班级上也就未必是堂好课。优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行为应以优化教学行为,促进学生的认知有效性为第一目的。在目标的确定上,传统的教学设计确定统一的教学目标,对所有学生都一样,而整合的教学设计目标则根据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具体的学习能力而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的学习目标是不同的。

4 “交互”,出乎意料的共识

高三的教室都是那么整齐划一,课堂气氛波澜不惊。但是,李老师的课堂却是掌声不断,甚是热闹。孩子们正在为刚才的精彩发言互评,李老师正满意地含笑欣赏,竟让笔者停下了脚步,忘记了时间。下课后在李老师办公室里,面对翘起的大拇指,却来了句出乎我意料的话“这课,不太好!”“交互做的那么好,你还这么评价?莫非……”笔者期待着李老师的回答。“这课么,我本来是在网络教室上的,那才叫充分的交互。”

交互型教学是一种学生可以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实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交互是一种双向活动,教学中交互是一种双向反馈的过程。在课堂中师生关系和师生地位的改变实质就是一种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教师主宰的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往往还是被动的。改变这种学习方式的方式不在于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而在于优化课堂的交互、交流行为。学生能同时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能同时看到每个学生的思维火花,在现有的教学方式中难以实现。

其实,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轻易做到以上两点,现在的交互方式很多,留言板、论坛、BLOG、WIKI等等,还有人机交互的配合。以 “磁现象和磁场”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手段结合常规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式教学设计,采用任务驱动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以学生网络讨论为载体、以贯彻问题设计为引线、以学生自主和分组协作相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可以知道,课堂交互行为的优化是课堂教学结构优化的重点,也是信息技术和教学行为整合的一种理想的解决方案。不同条件下,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互。能够上网,当然最为方便。

5 小 结

停电,似乎让信息技术的交互手段无法开展。但是,笔者发现高水平的教师在停电的情况下毫不慌张,依然游刃有余。这几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经历正影响着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有着多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经验的教师,不仅能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手段,还更加注重收集学生们的心里所想,更加鼓励学生们大胆发表自己的感言。

谁能说停电就能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消失,整合何止是种手段,又何尝不是一种理念。突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瓶颈”不仅在于技术与外界环境,而在于能否优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一切以是否优化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为评价标准,这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终目标。它已经融合在了众多的教学环节和不同的教学模式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柏庐.走进中学IT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栏目编辑 王柏庐)

猜你喜欢

交互课程整合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浅析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