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新形势,商业—银行新机遇
2015-05-20黄艳斐
黄艳斐
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中,国企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影响颇深的重要部分。作为前几轮国企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标识的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全面推进中。作为经济活动的中枢以及国家实施经济金融改革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应顺应当前国企改革的变化趋势,谋划业务布局,多维度把握改革带来的业务机遇,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并以此为契机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既往国企改革回溯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中心环节。建国之初,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我国建立起了以国有企业为主体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企在恢复生产、振兴经济的过程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企高度垄断、效率低下、政企不分的弊端愈加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国企改革势在必行。
国企改革起步于1978年,当时抓住国企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进行的放权和分权等试探性改革,目的是使国企从计划经济的卵翼中解放出来,为后续改革积累了经验和教训。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针对当时国企体制缺陷和经营困境,以及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和国资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再次开展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
经过前几轮的改革,国有企业资产规模迅速扩大、经营收益大幅提高、资产质量有所好转。但是,国企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在宏观分布层面,国有经济布局仍然过宽;在微观构成层面,国有企业资本化水平偏低、资产流动性差。二是企业经营大而不强,国有工业企业利润效益指标均明显低于非国有企业。三是市场垄断地位巩固,少数国有企业通过关键资源独占、行政性扩张等手段形成寡头垄断或独家经营地位,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四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从国企运行机制和实际效果看,离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有很大差距。五是社会回报总体偏低,国企上缴利润比例仅为10%~15%左右,部分企业还享受大量国家财政补贴。从中看出,国企改革任重道远,还需要持续探索完善国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形式、运营机制与管理制度等。
国企改革新内容
针对此前国企改革遗留的问题与现实弊端,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式启动。以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基础,深化并完善国企治理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亮点。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主要内容包括:有序实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试点;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等。目前,全国已经有上海、广东、甘肃等22省市出台了地方版本的国资国企改革意见。国企改革带来的变化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混合所有制改革将引发国企大规模的联合重组行为。部分传统国资垄断领域将允许民营资本适度以股权方式进入;部分产业领域国有资本将选择以更为灵活的少数股权投资等方式介入。各类投资主体的引入,将使国企突破地区和行业界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以企业主体的市场化方式与各类所有制企业实施双向开放性市场化联合重组,继而将引发大规模的股权转售、股权投资等股权交易行为和资产重组、企业收购等并购重组行为。
监管体系与考核方式改革将增强国资国企监管与运营的市场化特征。一是国资监管模式由直接监管改为间接监管。监管层级由“国资委—国有企业”的二层结构转为“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和投资公司—混合所有制企业”三层结构。目前北京、上海、重庆等地已设立国资经营平台,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和市场融资,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二是对不同类型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考核方式。经营性或竞争类企业以经济效益为考核目标;公共服务类或功能类企业以完成政府任务为目标,重点考核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改革后的监管考核方式更有区分性和针对性,有利于企业明确目标任务,发挥最大效能。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将赋予国企更多经营自主权。首先,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各地正探索利用出资人管理事项清单制度优化国资监管机构的履职方式。国企出资人履职方式去行政化,将减少国资监管机构对企业的审批事项,将更多经营自主权归还于企业。其次,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继续推进规范董事会建设;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增加国有一级企业负责人的市场化选聘机制;探索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和岗位分红权等市场化激励机制。这些措施都从各个层面赋予国企经营的自主权,从而激发国企管理层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商业银行的新机遇
新一轮国企改革在企业所有制、监管方式、考核方式和企业内部治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变革举措,不仅赋予国企更多市场化与自主化的特征,也将形成新的经济金融环境,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业务发展机遇。
首先,改革催生各类新的业务需求。一是融资需求增加。新一轮国企改革中,混合所有制实施存量产权多元化和增量产权多元化并举。这将引发国企较大规模的并购与重组行为,由此必然产生大量融资需求。二是咨询与顾问类中介服务需求上升。国企改制及资产整合在策划期和推进期都离不开专业中介服务的介入与支持。无论是地方政府、有国资背景的投资基金公司,抑或改制企业都会在咨询顾问与撮合交易等增值服务方面将产生各类不同需求,这会给商业银行投行顾问类业务提供较多机会。三是企业“走出去”战略将带动银行跨境金融服务。本轮国企改革明确鼓励“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集团”。预计未来境外投资、跨境并购等跨境经营活动频率将会大幅增加,商业银行跨境授信、投融资、结算与保证等国际业务也将迎来提速发展期。
其次,改革的战略性经济布局调整有利于银行信贷结构优化。在经济布局调整中,国有资本向重要公共服务领域、重要资源性行业、战略性新兴行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中;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国企按照市场规则有序进退。此外,改革也将引导国有资本从部分产能过剩领域退出。国有经济布局的调整所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与商业银行信贷结构优化的目标高度一致。而调整的行业龙头企业将在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度集聚下,获得企业自身信用品质的提升,从而也能间接改善银行的信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