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上如何自保?
2015-05-19
娱乐时代过去了。这是职场人当前最应该树立的环境意识。
没洞察到这一点,就是在给自己的职业生涯“自制”定时炸弹。
老话说:“祸从口出”;新词曰:“饭桌尤甚”。
2015年之春,靠嘴皮子吃饭的毕福剑,终因饭桌上的嘴皮子而自砸饭碗。其实,所谓饭局,重点不在饭,而在“局”。真可谓“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毕姥爷”做梦也没想到,一顿饭后逗闷子的耍宝,竟让自己陷入了颠覆性的命运困局。
而此案例的警示意义,绝不是调侃“不再赴约吃饭”这么简单。柏杨曾指出:中国人总是感性的反思,而严重缺乏理性的反思。饭局同理。毕竟,作为中国职场人,谁都离不开饭局应酬。而能走到今天,谁也都不容易。
毕福剑的职业发展就很不容易。1959年挨饿出生的他,经历了从苦孩子、知青、军人、大学生、科考队员、摄影师、导演、制片人,再到主持人的曲折成长过程。老毕熬得好不容易,直到2006年才熬到了自己职业发展的“风口”:星光大道。十年来,星光大道让很多草根的人生路越走越宽阔。但如今,“毕姥爷”自己的职业星光大道却因为区区一顿饭而一下子黯淡了下来。
很多人都替毕福剑喊冤。其实他一点不冤。
毕福剑一点也不冤!
参加了——不该参加的饭局
不是所有的饭,都是那么好吃的。
作为一个名人,一个身处央视重要岗位的名人,当然应酬会很多。因为你有用。这个“用”,可以是多方面的,一,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帮忙;二,可能是朋友为了炫耀,让你捧场;三,是有被其他利用的价值。前两个都好说,唯独这第三个,一定要谨慎。如果在一个参加人员构成复杂的饭局上,被组织的敌对机构所利用,一但陷进去就很难自拔。商场如战场,不同利益主体的竞争,有时会在推杯换盏间达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所以小心为上,谨言慎行。
没参透——娱乐时代过去了
和罗京不同,毕姥爷的演艺风格,属于娱乐路线。过去10年甚或20年,在和谐声中,这种娱乐风格占据了中国大舞台,乃至于央视这样的喉舌舞台。人们在这娱乐至上的歌舞升平中陶醉着,同时,各种矛盾也在积累着。然而如今,时代风向已然在变化,这种在舞台上耍宝取乐于民的“赵本山时代”已经过去了。时代变了,你不跟着变,就是不识时务,就难免自找倒霉。
没参透——适可而止
中国古代有一门学问叫“止学”,告诉人们要知进退。如果该止不止,必然要蒙羞。登上舞台,靠自己的努力;退下舞台,靠自己的修为。不知及时退下的人,都会成为笑柄。古今中外,主动退下的,都供在了神庙里;没有主动退下的,都活在人们的唾沫星子里。
老毕奋斗上来虽然不容易,但已经红火了十年,按规律就该把舞台让给后来者。但“毕姥爷”没有,反而以如此方式蒙羞退场,是谁也没想到的。人一定要学会巅峰时主动退下,辉煌中看淡自己。可惜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并不多。
告密者纵然可耻,但其后果直接伤害的总归是多嘴者自己。那么在日常的饭局应酬中,在醉意朦胧的酒席间,职场人该如何有效保护自己呢?
饭局上如何不惹祸?
自保意识是第一位的。接到一个貌似很高端的饭局邀请,无论多么喜出望外,都要时刻保持一份清醒。
首先,并不是所有饭局都参加。
饭局是局,不只是饭。人生有很多饭要吃,有很多饭局要参加,但参加饭局一定要有选择。要知晓三类饭局万不可参加。
一是不符合自己的身份不参加。接受邀请前,一定要搞清楚参加者大概都是什么人,自己的身份是否适合参加。无论自己是饭局的主角还是配角,关键是是否适合自己的身份。符合的才参加,不符合的绝不参加。
二是不明就里的饭局不参加。一个人的价值是多元的,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多元价值。你若不知道你在饭局中的价值,往往会被搞得颠三倒四。所以,参加应酬性饭局前,一定问清楚:这个饭局邀请你参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找不到二者的逻辑关系,请不要参加。因为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免费的午餐都是最昂贵的。这一点一定要谨记。
三是不想参加的饭局不参加。有的饭局可去可不去,或去前或去的路上,自己感觉不舒服,或心里不踏实,请相信自己的第六感觉,就找借口不要去。这是经验之谈。不然,这样的饭局,往往会让你得不偿失。
其次,饭局上先识人再说话。
饭局看起来再其乐融融,也要留一份清醒。现在有不少段子都主张饭前把手机都收了,其实这只是技术层面,根本上还是自己要有自保意识。无论你在饭局中是什么角色,如果饭桌上有不太熟悉的人,就应有警觉意识。有时候做东的主角会将列席者一一介绍给大家,其实这种介绍往往会掩盖很多东西。最好是让每个人用不超过一分钟的时间自我介绍一下,就这简单的一分钟,你便能从中综合多种信息做出判断。如果没有自我介绍环节,对不熟悉的人,就要等他说过话后,再根据情况与其交流。对不熟悉或初次见面的人,除了礼貌客套之外,不可过多套近乎,说话一定注意分寸,免得无意间伤到某个人。毕竟当前社会上的价值观太多元了,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如果饭局上感觉某人让自己不舒服,与自己的气场不匹配,那就保持礼貌即可。
再次,任何时候都要管住嘴巴。
饭局上,无论餐友是熟悉还是不熟悉,都不可说过头话、狠话、带有浓重个人感情色彩的话。毕竟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说过头了,你痛快了,伤了别人的心却浑然不觉,你还得意洋洋继续神侃,那些被你伤害的人就有可能准备反击你。至于反击的手段,可由不得你。也许你会说,你有表达情感思想的权力,但别人也没有非要接受和赞同你的义务。所以,在应酬场合说过头话,只顾表达自己的情感,等于把那些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置于对立面。俗话讲,头上三尺有神明,其实这个“神明”就是人心。你说话过头了,伤到一个人,就多一个仇敌。伤得多了,敌人就联合起来攻击你,甚至合计陷害你。所以,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怀有敬畏之心。有敬畏之心,就不会做过头事,说过头话,这就叫对人有起码的尊重。人心平了,你走的路才会平,反之随时会倾覆。尤其是有权的人、富人、名人,更应注意:你的成功本身,就是对他人的伤害。若再管不住自己的嘴,说过头话,等于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更是非常危险。
饭局上,我们都遇到过“喝大酒”。这个场合该怎么办?那要看自己的角色和使命。自己如果是配角,完全没必要在意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没有人在意你,自己也千万别逞强表现。碰上个强行劝酒的,或感觉不对劲的,就找个借口趁机躲了。作为配角,该自己说话时就说几句精彩提兴的话即可,不要喧宾夺主,大发议论。一些酒疯子十分惹人讨厌,也不知道这个饭局的目的是什么,最后搅了主角的场,败了大家的兴。
如果自己做东或是主角,要做到三点:一是对于不速之客,一定要搞清楚来龙去脉和到场缘由。二是对于坐到饭桌上的每位餐友,要搞清楚人脉关系,这样才好开局。第三,一定要控住场,发现有情况不对,赶紧提醒纠偏,千万不要有闹场的。否则没准会被人断章取义捅出来,使你百口莫辩。
最后,饭局后不可贸然合作。
如果在饭局上认识了某个人,觉得有与其合作的必要,不要贸然合作。你可以请教一下你熟悉的人,或者通过做东的人询问带他来饭局的人——总之要通过一个熟人的桥,来评估这件事。很多人饭局上一认识,三杯酒下肚,兴高采烈,酒风合拍就自认是好朋友,就开始谈合作。其实真要考验一个朋友是否可以合作,需要共过事,分过钱。而酒桌上的交情是极不靠谱的,你不知道此人底细就谈合作,吃亏就不是小概率事件了。职场人,千万不要轻易相信邂逅之缘。什么事都有个逻辑,太巧的事就应该反思,多一分警惕,免得跳进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