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系与公立医院的博弈之道
2015-05-19朱丽
朱丽
中国的民营医院目前有两大派:莆田系和非莆田系。可见莆田系在民营医院领域之牛!那么,在公立医院的市场夹缝中,莆田系怎样演绎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
2015年3月28日,石家庄市河北宾馆。豪车云集,场面宏大。
“同意的,请举手;不同意的,请举手;弃权的,请举手。”一场严肃的宣誓会上,主持人宣读着一份多数为福建莆田系医疗人的名单,并请在座的数百位(医疗)行业人士当场举手表决。
现场座无虚席,鸦雀无声。无一人举手表示“不同意”或者“弃权”。这场宣誓会,是莆田(中国)健康总会在河北成立的分会——河北省民营医疗健康产业协会。
“未来我们要抱团发展,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被推举为河北分会的会长,身为香港济丰医疗投资集团总裁的郑建发说。话虽有些“官腔”,但似乎预示着莆田系医疗人正下更大的决心,要加速摆脱莆田游医的“恶名”,借着政策的春风,走向医疗行业“正规军”道路。
如同莆田系当年从散乱的“游医”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民营医院,乃至全国性大型医疗集团一样,这样的产业协会,他们计划在全国各个省市、地区陆续成立,扩展联盟势力版图。
几十年来,这个庞大的医疗“军团”,一路摸爬滚打,饱受打击与争议,为何偏偏能够在垄断市场的夹缝中不断成长、壮大?
“野百合”的艰难春天
“莆田医疗过去的发展,演绎了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故事。”这是福建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的总结。
的确,目前已形成以“詹国团、林志忠、陈金秀、黄德峰”莆系四大家族为首的民营医疗大佬,在1980年代,从治疗“性病”起家,将一张白纸黑字的小广告,逐渐贴遍了全中国的众多角落。尽管病不一定治好,但他们的生意却相当好。
有需求就有市场。但游医时代持续没多久。1990年代,他们中胆子大的,以公司名义和医院签约,承包一些被边缘化的科室。詹国团当时率先承包吉林长春市某部队医院皮肤科,正是莆田系医疗人希望寻求正规经营的印证。
事实表明,这些科室日后成为他们利润暴发的来源,也成就了今天众多参差不齐的男科、妇科、皮肤科等民营专科医院。
“承包科室”,似乎是他们生意“合法化”的开始。但好日子不长,2004年突然被卫生部列为禁止经营项目——一道禁令让他们中很多人损失惨重。
“拼命往政策的门缝里挤”,莆田系一度被指极尽所能地“钻空子”。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后,哪个行业不是如此?而如今随着开放大潮成长起来的很多中国企业,无不是“机会主义”成功的产物。但直到今天,很多行业相继放开、转型,只剩医疗、教育等少数领域大门紧闭,资源被垄断者牢牢把控。
“谁不想正规经营?”这是莆田医疗人的多年梦想。但新的出路在哪儿?
承包不成,莆田系又果断找到了另一条路:投资整个医院,自己作为独立法人单位经营。当时这还是“灰色地带”。他们聪明地请来医疗界专业人士当院长,为其打理医院,自己则隐身幕后做老板。此后,诸如玛丽妇产医院、爱尔眼科医院、丽都整形美容医院等各种名头的私立医院,遍布大江南北,广泛吸纳病人。
从游医到承包科室,再到直接“买”医院,莆田系走的每一步都在政策边缘,并从中谋取财富,屡遭打击却不折不挠。即使1998年的王海打假(调查“黑医院”),也未能“打断”莆田人的财路。看看他们的发家轨迹,和浙江温州商人几乎殊途同归。
民营医疗“畸形”发展背后,折射的不正是政策缺陷之下的产业屏障吗?
和垄断市场“博弈”
如果不是因为王海打假,和后来频频发生在民营医院的医疗事故,有谁知道,在福建莆田这个不起眼的地级市,居然诞生了遍布全国的民营医院?
目前全国1万多家民营医院中,8600多家都是莆田人开的,遍布全国各地,很多已形成品牌连锁、医疗投资集团。
尽管他们目前在民营医院市场稳住江山,但较之公立医院仍占下风。
拿医保报销来说,国内医疗保险一直是基本社会医疗保险一统天下,公立医院看病可以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而私立医院就不行,要么是不能用医保,要么是用医保得按公立医院标准来收费。
仅在医保不报销的领域才有资格竞争,使莆田系医院不得不走“旁门左道”,选择一些非医保范围内的“特需项目”来拼市场。直到如今,男科、妇科、不孕不育等常见专科仍然是莆田系医院的主打领域。一些实力较强的医疗大佬,陆续发展出了整形美容、牙科、眼科和高端产科等特色科目。
这些专科的共同特点,就是低风险、高利润。一家六七十人规模的男科医院,每月营收达三四百万元。在更早的1996和1997年,詹国团控制的詹氏家族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的100多家医疗诊所,纯利润就已超过3000万元。
虽然赚钱速度很快,但为了招揽病人,让消费者知晓民营医院,莆田系多数采用高举高打的广告轰炸模式。从最初电线杆上贴宣传单到后来投电视广告,互联网崛起之后,他们又将高昂的广告推广费花在了另一个垄断巨头——百度身上。
而这其中,不乏有急功近利者过于夸大疗效,甚至不择手段售卖假药。这让莆田系医院,和莆田另一个产业“鞋业造假”一样,长期饱受非议和责难,至今仍未消除。
一个产业的“野蛮生长”,难免催生一些鱼龙混杂的不良经营者。最初,的确有不少莆田系的从业者抱有侥幸心理:只要治不死,病人就不好声张,因为那是“隐私病”。事实上,在早期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行业无序发展是必然的。不仅是医疗行业,几乎所有行业都存在类似问题。
正因为此,过去得益于政府夹缝生存机遇,而又敢于挑战垄断市场的状况,也迫使莆田系赚得大量财富后试图寻求改变,极力转成“正规军”。一些品牌意识较强的莆田系经营者几年前已有这种紧迫感。
抱团发展
从学徒起步,到自己独立经营医院,直至做成全国性品牌连锁医院——现如今,卓国金创立的瑞京糖尿病医院在全国开了十几家,成为民营医院中该专科领域的领头羊。
像卓国金这样的莆田系经营者,为数并不少。四大家族中更是如此。
莆田医疗人今天的所谓成功,在郑建发眼里,“是把握时机,义无反顾地经营民营医疗产业的努力结果。”
相传,与温州人、潮汕人相似,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莆田人,天生好经商。他们中的不少人,十几岁就开始出去闯荡,一出门就是一年不回家;不到30岁就已有十几年从医创业经历、成为医疗集团老板的人大有人在。这种吃苦精神成就了莆田系老板漫长的财富积累。
但未来,转型对于莆田系,仍然是“路漫漫其远修兮”!
好在,如今他们已经有所行动了。2014年6月,莆田系中20多位医疗大佬被莆田市委书记召集过去,开了个高层会议。这直接推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组织——莆田(中国)健康产业总会的成立。
商会组织的成立,或许可以成为莆田系谋求转型的推动力。活跃在全国的6万多莆田系医疗人,从小打小闹开始,分散创业,成为最早抓住国家允许民营资本办医机会的一批人,如今在产业环境要求下,他们个个都十分清楚:要想成为“正规军”,未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抱团是必然的方式。
事实上,莆田人今天能够形成这股强大势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与生俱来的家族文化。据说在莆田市的东庄镇,只要一人出去闯荡成功,可能就会把亲戚朋友带出去一起干。一个让人震撼的事实是,目前全国80%的民营医疗市场是由莆田人干出来的,其中莆田市的东庄镇占到其80%。
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由于银行不授信,民营医院很少能拿到贷款。在融资不利的情况下,莆田人只能用“拉帮结伙”的办法,通过“同乡合股”来抱团发展。神奇的是,目前很多莆田系医院,均为家族成员内部互相参股。几乎没有人知道,一个莆田老板究竟控股了多少家医疗机构。
无论怎样备受争议,莆田系民营医院今天形成的影响力,在潜力巨大的中国医疗市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而他们也是中国医改路上的强大联盟势力。
但愿未来医改之路,莆田系能够加速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