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
2015-05-19
@阎连科
因为《炸裂志》而“影响中国”年度文化人物,一部小说哪有这样的力量啊。文学在今天只是文化不被现实闷死的深呼吸。影响中国一一 就个人而言,谁有影响和改变中国的力量都是可怕的。我们的努力不是为了影响中国,而是不被中国现实所改变。如果人人都能守住这点滴不被改变的本性之我,也许中国就被影响了。
@章诒和
唐诺自己就是一个故事。数年如一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到一个固定的咖啡馆写作。以球评出名,以阅读为业,其实他是个作家,而且谁都写不过他,这不,都写到“尽头”了。说是尽头,唐诺根本没写出尽头,写的都是实然世界的停止之处。揭示的是人的种种真实处境。
@作家东西
我们不屑于抒情,抒情没了。我们不屑于写感动,感动没了。我们认为故事不够现代或后现代,故事没了。我们故意粗鄙,不屑于思想,思想没了。于是,文学只剩一堆字,歌曲只剩一堆怪声音。
@张楚007(张楚)
昨晚看了《圣殇》,一宿没睡好。算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了吧,关于仇恨和救赎。金基德了解爱与宽恕,却仍不肯相信这个世界。最后的镜头真是震撼,可我不喜欢一个灵魂觉醒的人以这种方式来完成忏悔。
@黎紫书
写给坏分子——忍受你的孤独吧。忍得住孤独,你还是一只狼;忍不住了,你们都是貉。
我没见过诗人把世界诗有化,但我见过世界将诗人世俗化。
在冷清的电影院里捧着19号桶装爆米花看了Her。没料到有中场休息这回事。我在那灯光大亮的十多分钟里有点不知所措。直至很胖的以色列女孩开心地捧着第二桶24号装爆米花再度进场。灯熄了,有人开始打鼾。电影的节奏慢。演员少,故事疏于枝节。我几乎像个小说家,兴致勃勃地等着看这样的故事怎么收场。
@谦君万马 (陈谦)
答问一: 到了今天,我已经能看到更复杂的图像,比如硅谷,所谓竞争,异化,好坏,其实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方程,如果非要对硅谷作一个宏大的表达,就必须将各种变量及它们在整个公式里的权重,尽可能地表现出来,才会是一个有质量的表达。它不可能是一个简单的算式,非白即黑。
答问二:至于谈到女性写作,我一直挺困惑。女性作者写的作品是女性写作,还是描写女性生活的作品是女性写作?我希望得到指教。而女权主义则是个很大的话题。它牵涉到压迫和反压迫的对抗,在这个问题上,中美的表述也是不一样。女权要在人权状况相对正常的情况下才有追求的价值和现实性,否则无从谈起。
答问三:我认为性别意识淡薄一点不是坏事,反倒是一种心理强大的表现。就像在美国,不要总将自己是少数民族、弱势群体这样的包袱老扛着一样。负重行走的人,肯定不如轻装上阵的人走得远。人要做的,应该是面对现实,从自身条件出发,勤勉上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是强者,男女都一样。
答问四:我不曾写男性照镜子,是据我观察,大多数男性不常照镜子,照镜子也不是看自己的容颜,而是理理头发。这类细节,好像没有对性格的表现力,所以我不曾写过,也许将来找到好的用途,也可写。(俺答好为啥不写男人照镜子的问题后,人告说,你对中国男不了解,中国男像女人那样爱照镜的太多了!)
答问五: 我对那种俗话说的“自强不息”,追求自我实现,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更有兴趣。这个“独立”强调的是自我意识的独立,就是希望要在这个人世间的旅程中,找到自己的真爱,并实现自己的梦想——这里的“真爱”不是指狭义的爱情,而是倾听内心的呼唤,发现内心真正的激情所在并实现与之相关的梦想。
答问六:我不会想到我是个女作者,我专门要写女性或男性这样的问题。我就是写让我感动,觉得有探讨价值的东西。我常说,真正有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关注人类生活的困境。这个困境不仅是性别的,环境的,政治的,还更多的是人类生物性基因和文化性基因所导致的,还有人类在自然和超自然力量面前的乏力感。
答问七:如果我们抛开观念,有故事的人生不都是有“执念”的吗?做一个随波逐流,随遇而安的人,作为生活的追求,无可厚非,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不是坏事,但那样的人生不会是值得反复表达的主题——至少就我的小说理念而言。通俗的讲法,“求不得”是一种苦,所谓困境。与此相关的人事,对我有吸引力。
答问八:我的小说不是由故事,而是以人物性格驱动的,所以我相信,对大众读者而言,我的小说在可读性上有欠缺。我的小说的理想读者是知识女性和有文化的老先生,因为这类人有文化积累且有耐心,阅读小说不是单纯寻找“发生了什么”,并不是只看故事,而是对了解“故事为什么会发生”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