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消费者在电商活动中的不道德行为分析

2015-05-18孙禄

商业文化 2015年3期
关键词:道德行为假货道德教育

孙禄

现如今,电子商务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的一大热点,发展前景非常光明,但由于起步较晚,内在外在条件都不够完善,其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出现了假货横行、虚假信息泛滥、配送服务严重缺位等各种乱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电商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电子商务活动中最重要的参与者——消费者身上的不道德现象进行研究,总结出网购成瘾、知假买假等多种道德问题,并阐述了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强调了提升消费者的道德素养对于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子商务/消费者/道德/教育

一、消费者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不道德行为

(一)随意下单、滥用权力

大多数购物网站对商家都有着比较严格的注册标准,与此同时还必须缴纳1000元-10万元不等的保证金。可相比之下,买家的注册手续就非常的简单,很多买家只要随便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不强制进行实名认证,于是很多买家就利用这一优势做出了很多不负责任的行为。

比如,很多买家喜欢随意下单,但拍下后迟迟不付款,甚至最后取消交易。由于很多购物网站规定,卖家虽然能够单方面关闭长时间不付款的交易,但是很有可能遭到买家的投诉,进而影响支付宝等相关插件的使用,因此多数买家选择等待买家付款,这直接导致了卖家原本可以顺利完成的交易因为货物不足而失败,对于卖家的人力物力也是一种损害。但是与此同时,买家却不会受到任何惩罚和损失,即使被拉入黑名单,也只需要重新换一个ID购买便可。

(二)网购成瘾,难以自拔

淘宝网等电子商务网站飞速的发展和网络支付的日益便捷化,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一些消费者购物成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总的来说,网购成瘾的人群基本集中在学生和女性群体上。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因为从众心理的驱使。相比男性消费者,女性在做出一个购买决策时通常更加在意他人的意见和态度,她会在意她的朋友怎么看,她的老公怎么看,她的同事怎么看等等。所以,女性更容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而使购物欲放大化,以至于偏离了原始的初衷。

其次,很多人都有贪便宜的心理,比如网购时为了免运费就会多买一些东西,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花费严重超出预期,买回了一些并不实用的商品,这是很多消费者都容易出现的一种浪费行为。

再次,缘于女性缓解压力和填补内心的空虚的需要。现代女性生活工作压力大,而购买行为却能使人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愉快感。所以,有不少女性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便是逛淘宝等网络购物网站,虽然她们也清楚这种行为的不妥,但在网购中感到的愉悦和满足令她们难以自拔。

(三)知假买假,助长假货

以淘宝为代表的中国电子商务网站长久以来一直因为假货问题被国际社会所诟病,甚至有人将其成为“假货集中营”,这对我国的电商形象和经济声誉都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2014年12月,淘宝网发布了《2014淘宝联动警方打假报告》,宣布将与公安机关开展联合打击,进行打假,再两周内便端掉200多个制售假窝点,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其中所涉及到的商品种类极其繁杂 。由此可见,假货现象在我国电商领域已非常严重。

制假、售假的行为着实可恶,但究其源头,消费者对假货的需求是其不断扩张、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对于这些“假货”或者“赝品”,很多消费者的评价是其“虽假冒但不伪劣”。在他们看来,很多正品的价格严重虚高,其价值和价格完全不成正比,而这些“赝品”只要能保证使用时的品质和功能,从性价比的选择上会更有优势。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部分普通消费者不具备鉴别真假的能力,因此这些假货可以获得与正品相等的象征性价值,满足其虚荣、炫耀的社交心理。

正是由于这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消费者对于“假货”、“赝品”的需求才会不断增强,这是造成当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假货横行、屡禁不止的根本源头,不仅侵犯了原品牌商的品牌权益和设计成果,更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损害我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声誉,最终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消费者在电商活动中出现不道德行为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对社会生活的调节作用是有限的,它代表的是一种最低标准的道德要求,只对损害他人利益超过一定限度和范围的行为才会给予制裁,有很多没有超过法律界限但却严重违背道德准则要求的不道德行为,无法得到相应的制裁。因此,仅靠外在强制力量是不够的,内在道德力量的约束也是规范人们行为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电子商务是依靠网络进行的一种商务交易活动,因此不可避免地具有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在浩瀚的网络环境里,进行交易的双方很容易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行为,各种不道德行为能够轻易地逃脱追究和制裁。对于自律性差,道德素质低的交易者来说,网络的匿名性程度越高,其产生不道德行为和意图的可能性也就越高。因此,与其他一般的交易活动相比,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对于消费者自身的道德要求就显得更加突出。

当然,除了消费者自身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客观方面的原因,比如在法律方面,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行业缺乏统一有序的监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也是造成目前网络乱象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目前的监管体系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现实发展地需求,不仅没有统一的、公认的市场准入标准,明确的行业追究机制也尚未形成,更是缺乏统一的监管部门或机构,这种情况无疑会降低现有法律法规的控制和实施力度,助长不法分子进行违法活动的气焰,滋生各种不良事件的产生。

三、致力于提升消费者的道德素养

(一)加强道德教育,培养诚信观念

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道德意识决定的,培养行为主体的自主道德意识对于避免不道德行为的产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必须要积极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水平。显而易见,我们目前的道德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成果,甚至可能负面影响大于正面效应。究其原因,这与目前道德教育僵化的教育内容和灌输、填鸭式的教育方式有着很大的联系。

因此,道德教育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注重教育对象的日常生活需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道德教育要有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互动,注重教育对象对自身体验的表达;道德教育的目标要注重道德教育对象个体的需要,关心道德教育对象个体的利益与发展;在此基础上,大力加强法制教育、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诚实守信教育等等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

(二)重视舆论宣传,增强社会监督

新闻舆论是推动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我们必须要善于运用新闻舆论的力量,这样才能把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传递到千家万户,普及到每个社会成员。正确的舆论倾向,有利于培养人们崇高的道德情操,增强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对扬善惩恶、净化世风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自觉运用新闻舆论的力量,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道德、新风尚,清除封建道德的残余,抵制资产阶级腐朽道德的消极影响,规范人际之间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道德精神的具体实践过程中,有关部门应当发动群众,鼓励人民群众自发起来进行举报,全民一起打击不道德行为。而对于全民的积极参与配合,政府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鼓励,更要给予物质上的奖励。只要群众发动起来了,社会中的不道德行为就会随时随地处在严密的监督之下,不道德行为的发生率和危害就会降到最低点,不道德行为在重罚的压力下,在群众监督的高风险下自然会销声匿迹;相反,如果一些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做出时却未曾遇到丝毫的非议,势必会助长这种不良的行为和素质,对消费者本人和整个社会都会带来不好的负面作用。

四、结语

在很多人的观点里,消费只是一种个人行为,与社会和他人无关,不应该进行道德评价。但是,人最重要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个人的消费看似只是私事,但却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资源和流通。因此,每个消费者的道德素质,都会对他人和整个社会造成影响,目前我国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道德素质低下的现状不容忽视,只有重视和加强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包括消费者在内的全民道德水平,我国的电子商务行业才有可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淘宝网.2014淘宝联动警方打假报告.

[2]沈世纬.舆论导向与道[J]德建设.新闻战线.2004年06期.

[3]武励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商业道德困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年01期.

猜你喜欢

道德行为假货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儿童道德行为发生的时间逻辑及其教育遵循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假货地图
奢侈品假货是正品的6倍
刘娟、赵玉生:自我损耗会对道德行为产生负性影响
网购假货现象调查四成用户对假货“忍了”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把老妈整成“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