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狄仁杰
2015-05-18国锋
国锋
这些年,狄仁杰这位大唐名相,竟成了悬疑剧里的神探。无论浑水多么深,他都能看透;无论诡计多么绝,他都能拆解;无论元芳怎么看,他都能拨正。他曾远涉荒漠,领略“长烟落日山河壮”,在金戈铁马中,还边境以安宁;也曾勇闯寝殿,冒着闪电惊雷,为武则天抽丝剥茧,还原真相。
他是凤阁鸾台平章事,他是山南道行军大总管,他是女皇眼中的狄阁老。实际上,武则天比狄仁杰年长6岁,称一声“狄阁老”,不仅仅是尊重,更有几分亲切。这一点倒也符合历史的实情。
狄仁杰是官宦子弟,他的祖父做过尚书右丞,相当于国务院副总理;他的父亲当过夔州长史。还是小孩的时候,他家里发生了一起命案。县里的官吏上门诘问,家里人都赶紧去接待应酬,只有狄仁杰依旧坐在那里读书。县吏责怪他。我们原本以为他断案的天分就此显现,谁知,狄仁杰的回答却是:“书本里那么多圣贤,忙得我都接待不过来,哪里有时间跟你这样的俗吏打交道,你责怪我干什么!”这分明是“学霸”的宣言,雨果说:“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县吏听了这番训斥,恐怕只能是气得两眼直冒火星。
虽然读书十分用功,但狄仁杰也只是考中了明经科,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明经科容易考,录取分数低,招生规模大,生源质量差,不被社会上层看好,做小官容易,被提拔难。总之,狄仁杰仕途的起点实在不起眼,当了个汴州佐史。结果没过多久,还被人诬告。幸好上级领导、著名画家阎立本,明察秋毫之后,把狄仁杰誉为“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没想到,这次被诬告反而成了狄仁杰仕途“更上一层楼”的契机,很快,他被推荐为并州都督府法曹。赴任途中,登上太行山,看到南边飘来一片云,不由感慨道:“双亲住的地方,就在这白云下面。”于是,伫立良久,等云飘远了,才继续赶路。
在并州任职期间,狄仁杰的同事被派往边远的地方出使。为了不让年老且多病的母亲挂念,狄仁杰主动求见都督府的长史,愿意代替同事做这个苦差。这个深情且心存善念的人,后来官至大理丞。欧阳修的父亲做官时,曾在夜里点着蜡烛看案卷,多次停下来叹气,想为死囚寻一条生路,却办不到。相信,狄仁杰也会常常有这样无力的时刻,但正是因为有对生命消逝的叹息,在任职的一年当中,判处有罪或无罪释放的多达一万七千人,却没有一个喊冤的。
“经常为死囚求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呢?”欧阳修父亲的这句话,如果唐高宗听到,一定会觉得不好意思。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为误砍了太宗昭陵上的柏树,论罪该被免职,但高宗认为此人砍树,陷自己于不孝,必须杀掉。他全然忘记自个儿娶了父皇的才人武媚娘,还把她封为昭仪甚至皇后,这算不算孝顺!虽然高宗的坚决让气氛变得紧张,但狄仁杰仍旧奋不顾身,据理力争,缓和了高宗的态度,使权善才得以免死。
高宗虽然平庸但并不昏庸,与狄仁杰几番“交流”之后,反倒提拔了他。在驾幸并州汾阳宫时,还派狄仁杰充任知顿使,负责沿途食宿,足见对他的信任。当时,并州长史考虑到御驾要经过妒女祠,根据民间传说,盛服经过会惹恼妒女神,招致风雷之灾。于是,他调发几万百姓另开御道。狄仁杰说:“天子出行,风伯为之清尘,雨师前来洒道,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用天子的威仪来压妒女神,既省却了民力与财力,也让天子觉得光彩。他更因此被高宗誉为“大丈夫”。其实狄仁杰自小就有一股子阳刚之气。孟子说自己善养浩然之气,狄仁杰何尝不是,大丈夫自然“威武不能屈”!
越王李贞叛乱时,宰相张光辅带兵来平定,手下将士自恃有功,多次无理向当地州府索取。狄仁杰均不予理睬,这样一来反倒激怒张光辅。面对统兵三十万的宰相的质问,他非但没有畏惧,反而“堂堂复堂堂”地指责对方放纵将士横暴,使无辜百姓都坠入涂炭之中。说到激烈之处,狄仁杰甚至想用尚方斩马剑来砍宰相的人头,虽死也甘心。看来,狄仁杰为了百姓也真是蛮拼的,结果是得罪了宰相,被降职。
比起后来的牢狱之灾,降职已经算不得什么了!狄仁杰正好赶上武则天“盛开告密之门”的年代。那几页历史,真说得上是泡在血水里。凡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物,使诣行在”,即便是胡扯的乱告,也不会被追究。真正把“言者无罪”落到实处。如果你是个平头百姓,只要喊一声“我要去告密”,就能享受“私人订制”,高级专车接送,不用担心过路费,从僻远的山村一路畅行到神都洛阳。届时,胡诌一个告密的理由,此番游玩也就圆满结束,还不用担心打击报复。
在人人自危的年月,狄仁杰也被酷吏来俊臣诬陷入狱。一次审问就认罪可以减罪不死。在逼迫之下,狄仁杰以唐朝旧臣自居,承认谋反。而当时来俊臣手下有个叫王德寿的判官想升职,希望狄仁杰把另外一个大臣牵连进谋反案。狄仁杰立刻用头猛撞柱子,撞得满脸是血,不肯陷害同僚。这一脸血,倒是吓坏了王德寿,怕被牵连就此作罢。在狱中等待执刑的日子里,狄仁杰向看守讨来笔砚,同时把做被子的帛拆成块,在上面书写冤情,又塞进棉衣,把它送到儿子光远的手里。光远见到衣内奏章,就送呈武后。最终,狄仁杰从政治屠杀中逃生,当然这主要还是出于武则天的特别“关照”。
武则天对狄仁杰是非常信任的,她一直想找个“佳士”来当宰相。狄仁杰给她推荐了七十六岁的荆州长史张柬之。按照唐代七十岁退休制,他早该卸职在家,也不知道为什么还在任,只是个六品官。武则天把他平调为洛州司马。过了一段时间,武则天又让狄仁杰推荐,狄仁杰直接回绝说:“前荐柬之,尚为用也。”武则天解释说已经升迁,毕竟洛州是国都所在地,不是荆州所能比。但狄仁杰的回答却是:“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
这就是狄仁杰!
早些年,他担任宰相,曾因下雪而休假,到都城南郊问候堂姨,刚好表弟挟弓矢,携雉兔回来,对表哥态度轻慢。狄仁杰脸上有点挂不住,于是对堂姨说:“我现在当宰相,表弟有什么喜欢从事的,我尽全力满足他。”堂姨回应道:“宰相自己富贵就好了,我只有一个儿子,不想让他侍奉女主。”侍奉女主,怎么说也有点不体面。唐代老太太真是牙尖嘴利,一语就击中了狄仁杰的要害。她所倚仗的不是自己的辈分,而是内心深处的良知。法国哲人蒙田说:“这人世间最重要的事,乃是要知道怎样才能把自己变成属于具有良知的自我。”也许是堂姨的这一声“棒喝”,点醒了他。狄仁杰并没有忘记李唐,虽没有郭子仪“再造唐室”之功,但也实实在在称得上是“唐室砥柱”。后来张柬之,以八十高龄拜相,发动政变,帮助李唐重夺天下。而政变中以张柬之为首的中坚力量都是狄仁杰推荐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