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县域地区投资软环境的优势及问题研究
2015-05-18何秀英
何秀英
[摘 要] 辽西县域地区投资软环境具有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政策优势突出、市场体系较完善、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的现有优势,也存在法治环境尚不完善、协调机制体系存在缺陷、思想观念落后、政务程序繁琐、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优化辽西县域投资软环境的对策是:营造规范严明平等的法制环境;加强辽西县域经济合作,提高协调、协作能力;重视观念更新;提升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人文环境素质。
[关键词] 辽西县域地区;投资软环境;优势;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 F830.59 [文献标识码] A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Soft Investment Climate in Counties of the West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HE Xiuying
Abstract: Investment climate in the western part of Liaoning province possesses both advantages like a rational plan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ttractive incentives, a sound market system, and rich and cheap labor and some problems, including imperfect legal environment, flawed coordination system, outdated mentalities, redundant administrative processes, insufficient financing channels and financial services. Th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usiness climate in the region should focus on creating a sound legal environment, enhancing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giving attention to changing old mentalities, improving government and financial services and increasing quality of cultur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Liaoxi, investment climate, advantages, problems, research
一、研究背景
辽西位于辽宁西部,史上有“辽西走廊”的美誉。其包括凌海、黑山、北镇、义县、兴城、绥中、建昌、盘山、大洼、阜新、彰武、北票、凌源等16个县(市)。自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发展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标志着辽西地区县域发展与县域合作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从近两年对全国县域排名和国家统计局对地区和城市竞争力综合调查看,辽西地区的经济状况和投资环境明显落后。为确保辽宁实现经济整体振兴,为促进辽西县域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对其投资软环境的优势与问题进行研究。
二、投资软环境概念及作用
(一)投资软环境的概念
投资环境,也称是招商引资环境,是指伴随投资活动整个过程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具体可分为投资硬环境和投资软环境两个方面。其中,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文化氛围等。投资软环境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一个地区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不仅能改变经营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加快结构调整、培养经营人才,更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最直接有效的突破口。
(二)投资软环境的作用
1.有利于促进辽西县域区域经济发展。经济要想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解放思想,改变闭关自守、自给自足的“封闭式”思维。如果将辽西的所辖县域作为一个区域的话,当区域内软环境某一方面建设较好时,势必产生一种示范效应;同时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会增加县与县之间协同发展机会,从区域发展整体战略角度出发,加强合作,能促进辽西地区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的发展,增加市场需求,带动相关行业发展,进而形成更多的消费需求,可以使居民收入迅速的提高。
2.有利于提升县(市)核心竞争力。在我国,一些大中城市投资软环境的建设起步早,重视综合治理,提升较快。但在辽西县域这样一些地方,投资软环境建设主要工作还是放在财政支持、税收减免、地价优惠等单一措施上。这种以“低价”为手段的竞争方式,毕竟是一种无序的短期行为,只能发挥有限的积极作用。而如今,当城市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精神需求便日益显现出来,这就需要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文化氛围等方面同时进行建设,才能真正提升县(市)的核心竞争力,即打造县(市)持续发展的一种力量。
3.有利于改善政府形象,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公开透明的政务、优质便捷的服务是城市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坚实保证。近年来,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政府改革步伐较快,理顺体制,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完善服务机制,大力塑造公共服务型政府。但在像辽西县域这样一些小地方,实质性的政府改革进度较慢,一些政府部门的服务意识较差,官本位思想严重。因此,通过对县域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促使县域政府的职能要从“领导”转到“服务”上来,真正做到“搭台不唱戏,参与不干预,献策不决策,服务不增负”。
三、辽西县域投资软环境优势分析endprint
(一)产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脉络清晰
发展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作为国家战略确定后,辽宁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同时推行振兴辽宁县域经济政策,这些都极大促进辽西地区的各县市政府部门积极规划产业布局、优化结构。县政府积极实施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确立了打造以石油化工、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船舶制造及配套农产品深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农业方面,积极推行“一品一县”,积极培植特色经济,寻求品牌效应。
(二)政策优势突出
加快软环境建设是完善辽西县域经济布局,辽西各县利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上升国家发展战略的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措施,增强了招商引资的竞争力。同时,为加快发展,辽宁省政府为辽西量身定制了“飞地”政策、“港区带”联动机制、联席会议制度等,加强了锦、葫、盘等合作与交流,为充分发挥综合优势和整体效益提供条件。这些惠民政策可让辽西县域企业获得真正的支持与实惠,将极大地提升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三)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是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努力,辽西各县(市)已经建立了包括百货店、专业店、连锁超市等各常态的零售市场体系,也包括辽西化石等特色的市场。各综合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等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也逐年增加,物流配送在辽西发展更为快速。从金融市场看,辽西县域拥有各类银行和保险机构。简言之,市场体系的建立为辽西县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劳动力资源丰富
对辽西而言,其县域内拥有非常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力技术水平也很高;同时拥有一个进出有序、方便快捷的劳动力市场环境。这得益于当地良好的用工制度和政策。这些都为辽西县域投资环境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五)成本低廉
受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辽西各县域内相对较低的房价、租金、劳动力成本和生活费用,这与沿海发达地区的高物价、高用工成本相比,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无疑也会吸引更多的海内外资金。
四、辽西县域投资软环境问题分析
(一)法治环境尚不完善
法治环境是投资软环境的核心内容,只有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公平正义,才能营造出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软环境。然而,与大中城市相比,辽西县域的法治环境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法制机关的领导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依法办事能力较弱;二是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追究制等法规、制度落实不到位,职责交叉、多头执法、重复处罚等现象较多。
(二)协调机制体系存在缺陷
辽西各县(市)区在地理位置上密切相连,为克服条块分割,密切联系周边各县镇,实现利益共赢,建立一个辽西县域的政府协调机制非常必要,而这,恰好是当前较为薄弱地方。其缺陷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机制体系主要靠省一级政府进行调控,缺乏省、市、县、乡(或镇)等多级政府的参与,缺乏社会机构、公司、团体等多方位的参与;二是因在利益分工方面缺少协调,各县(市)的合作意识较弱,目前多来自于上级政府的生拉硬拽;三是对违反合作的行为越少政策上的制衡或处罚措施。
(三)思想观念落后
与大中城市相比,县一级辖区内人们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比较滞后,特别像辽西这样的北方地区。忽视区域整体利益,画地为牢、以邻为壑的陈旧观念依然存在;内陆山区意识、封闭保守意识依然存在;“做靠等”的思维方式依然存在。这些传统的思维方式、陈旧的工作方法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
(四)政务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
在现行管理体制下了,政府与经济活动的联系是较为紧密和频繁的,投资者对政务环境的感受是最直接和最现实的。应该说,在辽宁44个县域中,大连的政务环境让投资者比较满意,辽西的政务环境排名较靠后。首先在行政审批方面,辽西各县(市)的多数审批中心虽然扩大了,但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名为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但在中心却仍难办理,要审批还得跑部门等。其次网路系统没有得到很好利用,“电子政府”建设的速度缓慢等等。
(五)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金融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投资的规模和效益。辽西县域地区在金融服务方面,没有真正从实际状况出发,面对中小企业偏多的情况,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落实不到位。如,许多企业反映除县农信社支持力度较大外,很难在其它几家商业银行贷到款。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等。
(六)创新意识不足、行为保守
辽西地区个性纯朴、豪放、大气,具有包容性,但缺乏精致和细腻,缺乏开创进取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与韧劲。发展节奏缓慢,市民群众敬业进取之心不强,人们多数追求安稳,习惯了规律的生活,缺乏崇尚创新、敢闯敢干的精神,怕吃苦、怕困难,一般的激励机制对民众起不了什么作用,与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形成鲜明的对照。同时由于辽西地区偏远,文化底蕴与南方相比相差较多,民众整体素养偏低、缺少涵养也是客观事实。
五、优化辽西县域投资软环境的对策
(一)营造规范严明平等的法制环境
安全的社会保障、公平的竞争环境、规范的游戏规则,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这个意义上讲,健全法律法规和建设法治政府应是辽西县域软环境提升的首要任务。一要对立法机关和执法机关所有人员加强教育,转变观念,积极纠正重权轻法的错误思想;二要通过制定各项制度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理顺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三要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保护所有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重点治理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吃拿卡要”等不合理现象,并积极查办乱罚款和商业贿赂案件等。
(二)加强辽西县域经济合作,提高协调、协作能力endprint
由于辽西各县的经济基础、政治、资源、地理和文化上的差异,以及客观存在的多元化利益格局,使各县在多数情况下各自为政,倾其所能,动员和组织所有资源发展本辖区经济,短期行为盛行,这无疑会损害辽西县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辽西县域的公共合作机制。首先,辽西县域公共合作机构应由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组建、共同参与,对诸如机场、航道、码头、公路、供电、供水、生态保护、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协作。也包括辽西县域内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及对辽西县域应急事件的处理等。其次,明确利益分配机制,增强合作动力。建议通过地方立法明确保证各县(市)政府的自主权利。比如,像盘山、凌海、绥中等各县可以根据各自的历史特点和地理区位优势,明确各县分工、发展特色,形成既能功能各异,又能团结合作的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
(三)重视观念更新
若想提升辽西县域的投资软环境,观念更新非常重要。对具体的政府机关、企事业等单位而言,破除“官本位”思想的束缚,要改变传统的“等、靠、要”的思想藩篱。对于普通民众而言,破除“温饱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增强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干事创业的拼劲、闯劲;对于单个县(市)而言,要破除“封关自守”的陈旧观念,克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狭隘思想,树立对外开放观念,坚决立足长远、纵观全局,加强与周边县(市)在经济技术上的交流与合作,主动融入周边经济圈。
(四)提升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服务质量
在辽西县域的软环境建设中,提升政府部门的服务质量,形成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非常关键。改进措施包括:一要转变观念,提倡“有限政府、无限服务”的理念,推行“阳光行政”,强化“一站式”服务功能,为客商提供项目审批时的全过程代理。二是要从政府办事制度、工作程序等多方面为政府规范行政提供坚实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三是加快“电子政府”建设的速度,搭建信息平台,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勇于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健全监督机制。同时,创新资金支持系统,积极鼓励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到辽西的开发中来。花大力气在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搞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建立融资平台,拟定支持重点和融资模式。特别是重视对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鼓励民众创业。
(五)提升人文环境素质
人文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理念、发展内涵、发展素质的综合体现。辽西各县一是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着力建设开放包容、明礼诚信的人文环境。树立先进典型,弘扬诚信、守法、敬业、奉献的社会风气,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精神区位。二是要加强思想文化阵地建设,配备公共文化设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刘元海,王军海.扩大县域投资重在实现“四大突破”[J].经济,2005(10)
[2]马春光,赵喜艳.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3]苏东日.加快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23(4)
[4]王晓玲.辽宁县域经济发展阻滞因素及对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10(11)
[责任编辑:王凤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