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胆碱酯酶和CA125 联合检测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2015-05-17林伟卓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检验科广东东莞523750
林伟卓 (广东省东莞市黄江医院检验科,广东 东莞 523750)
肝功能损害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其致病原因众多。根据原发疾病类型的不同,患者预后转归存在较大差异[1]。系统、全面的肝功能评估对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传统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血清前白蛋白(PA)等临床生化指标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价,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患者目前肝功能状况,但受治疗影响较大,不能客观反映患者真实肝功能情况。本研究采用了受治疗影响较小的血清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和CA125 进行联合检测,取得了较为客观的临床检验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收集2013 年5 月~2014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肝功能受损患者105 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病毒性肝炎79 例,药物性肝损伤20 例,乙醇性脂肪肝5 例,自身免疫性肝病1 例。结合患者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按Child-Pugh 改良分级法将患者分为3 级。其中,A 级49 例,男31 例,女18 例,年龄35 ~59岁,平均(43.12±3.27)岁;B 级43 例,男29 例,女14 例,年龄37 ~61 岁,平均(45.37±4.09)岁;C 级14 例,男8 例,女6 例,年龄39 ~53 岁,平均(44.85±4.63)岁。研究组患者入组前排除合并肿瘤、重症感染及无意愿参与试验者。同时收集同时期我院体检中心30 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完善血生化、腹部B超等检查排除肝脏器质性病变。其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龄37 ~60 岁,平均(48.13±6.13)岁。研究组3 组患者间与对照组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所有受试人员均签署知情同意,同时试验内容报医学伦理委员会并获批准。
1.2 检测指标:受试人员于住院首日/体检当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应用日立71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CHE、ALT、AST 及PA。应用罗氏2010 电化学发光仪检测CAl25。应用贝克曼库尔特ACL9000 血凝仪检测PT、APTT。参考值:CHE 4.3 ~10.5 KU/L;CA125 <35 U/L;ALT <40 U/L;AST <40 U/L;PA 213 ~441.9 mg/L;PT 11 ~15 s;APTT 31 ~43 s。
1.3 统计学方法: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 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分析,3 组间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明显降低,而CA125 浓度则明显升高。组间两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不同Child 分级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研究组患者按Child-Pugh 改良分级法将患者分为A,B,C 3 级。3组间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浓度差异明显。其中,CHE 浓度随Child-Pugh 改良分级升高而递减,3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125 浓度随Child-Pugh 改良分级升高而增高,3 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研究组合并并发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研究组患者中有21 例患者出现上消化道出血,13 例患者出现感染,5 例患者出现肝性脑病。与未发生并发症患者相比,该类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浓度明显下降而CA125 浓度则明显升高,均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0.05)。同时不同类型并发症患者组间上述指标未见明显差异(P >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表1 两组患者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①P <0.05
组别 血清胆碱酯酶(KU/L) CA125(U/L)对照组6.75±2.37 31.82±13.34研究组 2.54±1.54① 144.31±18.17①
表2 不同Child 分级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表2 不同Child 分级间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组别 例数 血清胆碱酯酶(KU/L) CA125(U/L)A 级49 5.45±2.46 24.26±15.37 B 级 43 3.18±2.43 59.33±16.35 C 级 14 2.31±1.87 81.27±11.41 F 值 15.040 102.355 P 值 <0.001 <0.001
表3 研究组并发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表3 研究组并发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差异比较
注:与无并发症组相比,①P <0.05
并发症 例数 血清胆碱酯酶(KU/L) CA125(U/L)无并发症66 3.54±1.61 80.21±12.27并发症 39 2.02±0.66① 152.46±17.28①上消化道出血 21 2.13±0.84① 159.28±20.16①感染 13 2.21±0.76① 148.27±16.34①肝性脑病 5 1.95±0.35① 155.32±14.57①
3 讨论
肝功能损害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其原因众多。根据肝损害致病原因的不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差异明显。尤其是目前保肝药物的大量使用,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酶、退黄的表象疗效,但患者肝脏病理生理环境及机制未得到明显改变[3]。因而,一味地追求转氨酶、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的转阴有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时机,对疾病的顺利诊治产生负面影响。尽管传统肝功能检测指标能较为全面的评价肝脏的生理功能。但临床治疗因素的干扰,使传统指标不能客观、有效地反映肝脏真实的病理状态[4]。因而,引入新的检测指标对肝功能进行客观评价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为热点的新型肝功能指标包括血清胆碱酯酶和CA125。其中血清胆碱酯酶唯一的合成产所即为肝脏。当肝功能受损时,CHE 合成量随即减少[5]。故其浓度的变化能够直接反应肝细胞的合成功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肝脏的储备功能[6]。此外,CHE 的合成基本不受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其浓度变化较传统指标更为客观。本研究通过比较肝功能受损患者与正常体检者血清胆碱酯酶浓度发现,肝功能受损患者该指标较正常组患者明显降低。此外,进一步观察发现随着患者肝功能受损程度的加重(Child 评级增高),血清胆碱酯酶浓度下降明显。与此同时,传统肝功能指标虽在研究组予对照组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研究组患者内部差异不甚明显。这表明胆碱酯酶反应肝功能更为客观、敏感。同时对患者肝功能预后具有一定的判别价值[7]。作为另一个研究热点的CA125,是传统的肿瘤标志物之一。近年来,CA125 在肝功能评价中的地位逐渐受到重视。有学者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血清中,随着疾病的进展,CA125 呈明显上升趋势[8]。本研究发现,在肝功能受损患者血清中,CA125 浓度水平较正常人群也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针对CA125 在肝功能受损过程中的主要机制尚不明确,考虑可能与肝脏受损后雌激素灭火能力下降、再生肝细胞合成CA125 增多等多因素有关[9]。通过联合检测肝功能受损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浓度,不仅能较为客观、有效地反映患者即时的肝功能水平。同时我们通过比较发生并发症患者和无并发症患者上述指标发现两组间CHE 及CA125 均有明显差异,这表明两者的联合检测对肝功能受损患者疾病的预后判断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综上所述,血清胆碱酯酶和CA125 的联合检测对肝功能的评价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同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针对肝功能损害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CA125 检测尚未建立公认的测量方法。同时测量结果缺乏大宗临床试验报道,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1] 马鸿娟.120 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与研究[J].吉林医学,2013,34(12):2219.
[2] 陈 煜.肝功能评价指标及预后评估[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0,26(6):565.
[3] 袁明生.肝功能指标正常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与HBV-DNA 病毒载量关系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2):2188.
[4] 李 斌,余 耀,贺轶锋,等.常规肝功能检查在肝储备功能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1,17(10):805.
[5] 刘 沛.血清胆碱酯酶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5):37.
[6] 桂艺方,张春雷.血清胆碱酯酶在肝功测定中的应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33(1):51.
[7] 武丽芳,范钟麟,王学红.肝硬化患者血清中γ-谷氨酰转移酶、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及凝血功能对肝功能分级的价值评价[J].青海医学院学报,2008,29(2):97.
[8] 张东海,王 树.血清CA125 水平变化对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损害临床评价[J].医学研究杂志,2009,38(7):100.
[9] 王 英.CA125 升高在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价值[J].四川医学,2012,33(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