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长期照料服务供给下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

2015-05-17余红剑朱素军

卫生软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娱乐活动照料医疗保险

杨 福,张 利,余红剑,朱素军

(1.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2.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9;3.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 卫生服务 ●

不同长期照料服务供给下的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

杨 福1,张 利2,余红剑3,朱素军1

(1.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2.浙江省公共卫生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9;3.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目的] 探究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医疗康复服务供给、精神慰藉服务供给、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方法]抽取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2008年数据的长期失能老人样本进行列联表分析。[结果]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是:①医疗康复服务包括上门医疗服务(P<0.01)、社区健康教育(P<0.01)、医疗保险情况(P<0.05);②精神慰藉服务包括社区精神慰藉服务(P<0.01)、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P<0.01);③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社区起居照料服务(P<0.01)、社区日常购物服务(P<0.01)。[结论]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供给;长期照料模式

中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失能老人的绝对数和所占比例都不容小觑,如何在老龄化将持续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滞后的背景下,发展长期照料服务体系,尽量满足失能老人的基本需求,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1]。近年来,国务院和各部委也出台了多部法规政策支持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尤其是2013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指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要加强社区卫生、文化等功能的衔接,并支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的新模式。因此研究长期照料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选择的影响,显得极具现实意义[2]。

1 相关概念

1.1 失能老人

失能是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各种机体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影响个体生活自理能力的一种情况。一般而言,失能包括身体及心智两个方面。

1.2 长期照料

长期照料至少包含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为老人提供吃饭、穿衣、洗漱等日常生活起居服务和打扫卫生、做饭、洗衣、代购以及出外办事等工具性服务[3]。(2)医疗康复服务,一般是指针对老年性疾病的医疗服务或者康复训练等[4]。(3)精神慰藉服务,包括精神抚慰、心理辅导、经济支持以及临终关怀等[5]。从服务场所和服务内容来说,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服务供给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为传统家庭照料、机构照料、社区-居家照料[6]。长期照料的重点在于增进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或只是维持现状,提高其生存质量[7]。

2 研究假设的提出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实际调研,认为不同的长期照料服务供给下,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模式选择有所不同。本研究的假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假设:(1)不同的日常生活服务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模式的选择有影响。在本研究中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具体包含社区起居照料服务、社区日常购物服务等。(2)不同的精神慰藉服务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模式的选择有影响。在本研究中精神慰藉服务具体包含社区精神慰藉服务、社区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等。(3)不同的医疗康复服务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服务模式的选择有影响[8]。在本研究中医疗康复服务具体包含上门医疗服务、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医疗保险获得情况等[9]。

3 数据获取与描述

本文的定量数据来自于中国健康长寿纵向调查(CLHLS)2008年数据,共调查65岁及以上老人16,540人,覆盖中国21省、市、自治区,调查内容包括了老人个人和家庭情况、社会经济情况、健康自我评价、性格心理特征、日常生活能力、生活方式、医疗保障情况、家庭结构和照料模式等近100个问题共200多个子项。

本研究主要是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料模式问题,即分析的对象是失能老人。笔者将问卷测量老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六项指标“e1洗澡”、“e2穿衣”、“e3上厕所”、“e4室内活动”、“e5控制大小便”、“e6吃饭”,划入研究样本的失能老人在这六项中至少要有一项需要他人帮助且不少于90天,剔除极端值后,最终得到样本3310人(由于本数据来源于直接询问失能老人,而失能老人在回答问题时很容易存在沟通障碍或理解不清,或回答不清等,这也是失能老人相关研究获取第一手数据的难题之一)。

在调查样本中女性比例较大,占70.5%,男性则占29.5%;从年龄上看,8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占绝大多数,而65~69岁年龄组只占0.7%,70~74岁年龄组占1.6%,75~79岁年龄组占3.2%。从受教育年限上来看,长期失能老人的受教育年数普遍很低,没有受过教育的长期失能老人高达75.9%,受过1~5年教育的占17.9%,受过6~8年教育的占2.5%,受教育年数超过9年的占3.1%;从居住状况上来看,与家人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占绝大多数,占91.6%,独居老人占5.6%,住在养老机构的老人占2.8%。

4 数据分析与讨论

4.1 日常生活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4.1.1 社区起居照料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由表1可知,当社区有起居照料服务时,有18.6%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当不存在这项服务时,愿意入住的老人则下降到1.3%。

表1 日常生活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4.1.2 社区日常购物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由表1可知,当社区提供日常购物服务时,68.4%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但当这一服务不具备时,这一比例上升到80.7%。当社区有这项服务时,16.2%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但是缺少这项服务时,仅有1.7%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

4.2 精神慰藉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4.2.1 社区精神慰藉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由表2可知,社区是否有精神慰藉服务对长期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当社区有精神慰藉服务时,有11.8%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没有时,只有1.3%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社区是否有精神慰藉服务也对长期失能老人在选择“独居”、“住在子女附近”或“与子女住在一起”等照料模式选择有一定影响。

表2 精神慰藉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4.2.2 社区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由表2可知,社区是否有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对长期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当社区有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时,有9.4%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相反,如果没有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则仅有1.8%的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当社区没有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时,有80.8%的长期失能老人更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当社区有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时,比例则有一定幅度下降。4.3 医疗康复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4.3.1 上门医疗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长期失能老人如能获得上门医疗服务,对其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会有重要影响。表3显示,如社区不能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则长期失能老人选择在子女附近居住的意愿为14.6%,若有上门医疗服务,该比例则为11.4%;如果有上门医疗服务,则有9.8%的老人愿意在养老机构居住,相反,如果没有上门医疗服务的社区中则只有1.5%老人愿意选择养老机构。

4.3.2 社区健康教育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社区健康教育对照料模式的选择具有显著的影响。表3显示,有健康教育的社区,长期失能老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的比例比没有健康教育的社区低10%;而有健康教育的社区,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达到9.6%,明显高于没有健康教育社区的1.7%。

4.3.3 医疗保险情况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医疗保险包括公费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经分析发现,是否有公费医疗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对长期失能老人选择照料模式有显著影响。由表4可见,有公费医疗比没有公费医疗的长期失能老人选择“单独居住”和“住在子女附近”的比例更高;没有合作医疗比有合作医疗的长期失能老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稍高,但在选择“住在子女附近”模式却稍低一些;没有基本医疗保险比有基本医疗保险的长期失能老人更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但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比例却比后者要低一些。

表3 医疗康复服务与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

表4 医疗保险和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n =2901)

5 结论与建议

5.1 日常生活服务对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社区是否有起居照料服务和日常购物服务对于长期失能老人是否愿意入住养老机构有显著影响。有关部门在建设养老机构时,不能一味将养老机构建设在山清水秀的偏远郊区,也要考虑到失能老人生活的便利性。同时也应该安排专门人员或鼓励社会工作者或义工为失能老人照料起居和代为购物等。

5.2 精神慰藉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社区是否具备精神慰藉服务、是否开展社区社会活动与娱乐活动,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这给有关部门的启示是增加社区的社会工作人员,以便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多的精神慰藉服务。适当地开展社会活动和娱乐活动,可以减少失能老人抑郁和其他心理问题的产生。

5.3 医疗康复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有显著影响

医疗康复服务供给对失能老人照料模式的选择影响明显,这说明有关部门应该提供更多的社区上门医疗服务和社区健康教育服务[10]。另外医疗保险情况,包括公费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的选择也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1]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R].2013.

[2] 宋怀宝,徐青松.打造符合国情的老年长期护理模式的新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3):370-371.

[3] 姚 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2008,(2):16-24.

[4] 倪 荣,刘新功,朱晨曦.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现状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10,(7):39-41.

[5] 娄方丽,尚少梅.“Long-term care”概念辨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2):2035-2037.

[6] 陈 翔.城市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评估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7] 刘 婕,楼玮群.完善上海居家高龄失能老人亲属照顾者的社会支持系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9-25.

[8] 周华英.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心理需要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14):1847-1916.

[9] 朱晓慧,余昌妹,杨晔琴,等.不同居住方式对失能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14):1264-1266.

[10] 王 莹,杨义凤.基于社区卫生组织的长期护理服务模式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07,(12):660-662.

(本文编辑:邹 杨)

Analysis on model selection of disabled elders long-term care under the different long-term care supply

YANG Fu1, ZHANG Li2, YU Hong-jian3, ZHU Su-jun1
(1.Medical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36, China;2.Office of Zhejiang Public Health Committee, Hangzhou Zhejiang 310009, China;3.Alibaba Business Schoo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1121,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long-term care service supply (medic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psychological comfort services, daily care services) to the model selection of disabled elders long-term care.MethodsSelects data from “2008 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Survey data” (CLHLS), and analyzes the data by contingency tables.ResultsThere is obvious significance factors of disabled elders long-term care model. 1. Medical rehabilitation services including on-site medical services (P<0.001),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P<0.001), health insurance (P<0.05). 2 Psychological comfort services including community psychological comfort service s(P<0.001), community public activitiesand amusement(P<0.001), 3. Daily care services including community daily life services (P<0.001), daily shopping community service(P<0.001)).ConclusionsLong-term care service supply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long-term care model decision-making to disabled elders.

disabled elders, long-term care service supply; long-term care model

R161.7

:A

:1003-2800(2015)02-0074-03

2014-12-26

浙江省民政厅2013年度民政政策理论研究规划重点课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课题编号ZMZD201325)

杨 福(1988-),男,江西上犹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养老保障与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余红剑(1974-),男,江西余干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养老保障与卫生政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娱乐活动照料医疗保险
照料父母对子女健康福利的影响研究
——基于CFPS 2016年数据的实证分析
学中文
正式照料抑或非正式照料:照料模式对高龄老人临终照料成本的影响①
老照片:苏联儿童的冬季娱乐活动
鼓声三下红旗开 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节的娱乐活动
“三医联动”下医疗保险新走向
蹦蹦床上的物理
降低医疗保险拒付率
无微不至照料留守儿童
医疗保险的风险和内部控制探讨——以杭州为例